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16963
药物性肝病87例病因和临床表现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邓洪 谢冬英 徐启桓 杨绍基 姚集鲁

    单位: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 510630

    关键词:肝疾病;肝炎,中毒性

    实用医学杂志000416 摘 要 目的:为了解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对87例因药物性肝病住院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呈多样性,其中33例(38%)为抗结核药物所致,16例(18.4%)为抗肿瘤药引起,余38例为各类其他药物所致。85例(98%)表现为急性型,46例(53%)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8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均有乙型肝炎慢性感染史。结论:使用损肝药物要严密监测肝功能。

    本文对我院1992~1999年住院的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以利于进一步了解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减少此类肝病的发生,并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 百拇医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1992年7月~1999年8月的住院病人,共87例,其中男57例,女30例。年龄2.1~70.0岁,平均33.4岁。通过详细复习病历进行调查。

    1.2 诊断方法及标准 主要根据服药史、血常规、肝功能试验、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停药的效应综合判断。参照有关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1,2]

    2 结果

    2.1 药物性肝病的病因 见表1。

    表1 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分类 药名

    例数

    药名

, 百拇医药     例数

    抗结核药(异烟肼、33

    药名不详

    3

    利福平、吡嗪酰胺)

    降血脂药(力脂平)

    2

    抗肿瘤药(阿霉素、5-氟脲

    抗甲状腺药

    2

    嘧啶、卡铂、环磷酰胺、麻醉药

    1

    氮芥、强的松)
, http://www.100md.com
    16

    感冒药

    1

    抗抑郁药

    6

    抗风湿药

    1

    环胞霉素A

    5

    柳氮磺胺嘧啶

    1

    抗生素

    4

, 百拇医药     阿斯匹林+链激酶

    1

    抗真菌药

    3

    减肥药(不详)

    1

    苯妥因钠

    3

    性激素(炔诺酮)

    1

    中药

    3

    2.2 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类型 87例中85例(97.7%)为急性型,2例为慢性型。临床特点如下。
, 百拇医药
    2.2.1 急性药物性肝病 分为肝细胞损伤型和胆汁淤滞型。(1)肝细胞损伤型:83例(95.4%)。分别因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抗肿瘤药(卡铂、阿霉素、5-氟脲嘧啶、氮芥等),抗抑郁药,环胞霉素A,抗生素,抗真菌药,大仑丁,抗甲状腺药,中药等引起。大多数病例于服药1周到1个月间发病,个别使用抗结核药者长达半年。临床表现类似一般急性病毒性肝炎,以乏力、食欲下降、厌油等为主。其中46例有血清胆红素升高,总胆红素(85 μ mol/L 7例,86~171 μ mol/L 12例,≥171 μ mol/L 27例)。黄疸前期表现主要是乏力、纳差、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尿黄等症状,病程中无明显发热及皮肤瘙痒。8例发生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中3例为肾移植术后使用环胞霉素A+硫唑嘌呤+强的松者,因病情重未行肝活检;2例为淋巴瘤使用化疗者;3例为结核病使用抗结核药者。以上8例均为既往HBsAg阳性携带者。另37例血清胆红素正常患者,仅表现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不同程度升高,症状较轻微。(2)胆汁淤滞型:2例。1例服用降血脂药(力平脂)加尼莫地平,另1例服用减肥药(药名不详)。起病较隐匿,潜伏期分别是120 d和20 d,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125.8 μ mol/L和34.1 μ mol/L,ALT分别为156 U/L和231 U/L。2例均有皮肤瘙痒,黄疸消退较慢,肝功能复常时间均为2个月。
, http://www.100md.com
    2.2.2 慢性药物性肝病 2例,均无其他慢性肝病的基础。其中1例是服抗结核药引起,患者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5个月后出现亚急性重症肝炎并肝性脑病(3度),后经积极治疗3个月,黄疸消退,2次彩色B超均提示肝硬化改变。另1例因“慢性结肠炎”长期服用柳氮磺胺嘧啶,临床表现酷似慢性活动性肝炎,ALT反复升高,肝活检示“慢性肝炎(中度)G2S2”,后经停药及积极护肝治疗,半年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2.3 治疗 临床一旦诊断明确系药物性肝病,立即停用有关或可疑药物,由于原发病严重而不能完全停药者,予适当减量,同时休息。除一般支持疗法外,肝损害明显者予静滴葡萄糖加维生素C,肝泰乐,甘利欣,还原型谷胱甘肽,茵栀黄,复方丹参注射液等综合治疗。

    2.4 预后 87例患者中,既往无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47例,预后良好,经及时明确诊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病情恢复较快,无一例死亡。但既往为HBsAg阳性携带者的40例中,病情较重,其中8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病死率20%(与既往无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组比较χ2=8.094,P<0.01)。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药物性肝病并不少见,隐匿性肝损害更常见。能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且随着新药种类的不断增加而增多[3]。尽管大部分药物性肝病预后好,但仍有一定的比例死于肝衰竭,故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对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详细询问服药史,认真鉴别,以免漏诊。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严格按病情需要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勿超量或长时间使用药物。某些疾病如结核病、肿瘤化疗等常需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损肝药物,且用药时间长,是导致药物性肝病的最常见原因。因此,对这类疾病者进行抗结核或化疗过程中,必须定期监测肝功能,以便早期发现药物性肝病。对既往有药物性肝病者,应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同种药物,或调整药物剂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发现既往为HBsAg阳性携带者的40例中有8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病死率明显高于既往无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组,发生原因除考虑药物性肝损害加重原有肝病外,亦要考虑药物(尤其是免疫抑制剂)诱发肝炎病毒活跃复制,导致病毒性肝炎活动,甚至发生重型肝炎。故有乙型肝炎慢性感染者应慎用损肝药物,如必须使用,应适当减量,并同时予护肝治疗。若乙型肝炎慢性感染者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如行器官移植术后,可同时使用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药物,如拉米夫定(Lamivudine)。

    4 参考文献

    1,梁扩寰主编. 肝脏病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50~767.

    2,Vasco A,Maria J,Rui MM.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clinical scale for the diagnosis of a drug-induced hepatitis .Hepatology. 1997,26(3):664~669.

    3,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 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综合报告.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1):40~4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