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师进修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23812
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后重行胃切除术的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医师进修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李瑞华

    单位:李瑞华(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外科,广东 顺德 528300)

    关键词:

    医师进修杂志000436 分类号:R65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64(2000)04-0052-01

    收集我院自1970~1998年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542例,术后需重行胃切除术134例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4例中,男114例,女20例。年龄23~70岁,平均47.9岁。农民98例,占73.1%;工人23例,占17.2%。穿孔修补术后至胃切除最早时间1个月,最迟30年,平均2.5年。其中球部穿孔102例,胃穿孔32例。

    1.2 手术原因及术式 顽固性溃疡95例,反复性出血21例,幽门梗阻11例,再穿孔3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溃疡恶变2例(分别距穿孔修补术后10年及30年)。全部行结肠前胃空肠全口吻合术。其中胃大部分切除133例,全胃切除1例。

    1.3 结 果 平均住院20 d,全部治愈出院。在80年代中期之前,溃疡穿孔修补术共312例,术后需重行胃大部分切除术118例;而80年代中期之后,溃疡穿孔修补术231例,需重行胃大部分切除术仅16例。二者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

    2 讨 论

    2.1 再手术的特点

    2.1.1 体力劳动者为主体 本组农民及工人占90.3%。其原因可能与下述有关:(1)我市农村人口占多数;(2)术后致病因素仍未改善;(3)溃疡复发时不能及时治疗。

    2.1.2 再手术原因同溃疡病并发症相似 本组顽固性溃疡最常见,占70.9%,其次为反复出血,占15.7%,幽门梗阻为8.2%,再穿孔为2.2%。

    2.1.3 全部治愈出院,预后良好。

    2.2 近14年来再手术明显下降 本组在1985年之前,穿孔修补术后需重行胃大部分切除术为37.9%。这与一些文献报告相符。但自1985年以后,重行胃大部分切除术仅占0.7%,其明显下降的原因何在?分析可能与下面几个原因有关。

    2.2.1 社会的稳定 社会不稳定,贫困,人际关系紧张,均能引起胃肠道神经紊乱而致溃疡病发作。自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稳定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缓和,故修补术后再手术率明显下降。

    2.2.2 H2-受体阻断剂的作用 在80年代以前,中和胃酸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但效果较差,只有手术彻底消除胃酸,才是理想的治疗方法。理想的抑酸药物有H2受体阻断剂,国外在1977年开始使用,我院在1983年后才较常用该药。

    2.2.3 幽门螺杆菌的杀灭 近10多年来,业已证明幽门螺杆菌首先破坏胃的粘膜,继而胃酸引起溃疡病。如用呋喃唑酮、甲硝唑等药可以杀灭螺杆菌,故能有效地治愈消化性溃疡已成为新的概念。

    收稿日期:1999-11-0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