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淮海医药》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29186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非开腹手术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淮海医药》 2000年第4期
     作者:曹葆强 张镇芳

    单位:武警安徽总队医院外三科 安徽 合肥 230041

    关键词:肝囊结石;胆总管结石;非开腹手术

    淮海医药000439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657.4+2

    对于肝外胆管结石,传统方法均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我科1998年12月~1999年12月采用非开腹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4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6~70岁,平均43岁。均经B超证实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下段小结石(直径<5 mm),其中26例有1枚或1枚以上小结石,14例仅为泥沙样结石。肝功能提示AKP,r-GT均有不同程度增高。
, 百拇医药
    1.2 筛选条件 ①胆总管内结石直径小于5 mm,数目小于2~3枚;②胆总管扩张≤15 mm;③住院期间临床无寒热、黄疸;④不合并肝内胆管结石;⑤均因各种原因拒绝开腹手术,要求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合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治疗。

    1.3 治疗方法 本组26例合并胆总管下段小结石患者,均经ERCP证实,先行EST,再行LC。14例合并胆总管下段泥沙样结石患者,先行LC治疗,术后出院,给予10%硫酸镁液10 ml,每日三次口服,配以市售排石饮液治疗。

    1.4 结果 26例合并胆总管下段小结石患者,术后无临床症状,B超随访胆管不增粗,AKP,r-GT恢复正常。14例合并胆总管下段泥沙样结石患者,术后B超随访,10例胆管内泥沙样结石消失,AKP、r-GT恢复正常,4例症状改善不明显,并进一步证实为胆总管下段结石,行择期开腹手术治疗。

    2 体会
, 百拇医药
    肝外胆管结石为多发病,传统采用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形管体外引流术。病人痛苦大,住院周期长,尤其合并胆管炎、胰腺炎而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开腹手术风险大。利用现代医疗设备及技术水平,采用LC、EST及中药排石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降低开腹手术比例,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天数,尤其对于一般条件差暂不宜手术的患者,可先行EST疏通胆道,畅通引流,待病情稳定后择期行LC治疗,降低了手术风险。

    从本组资料看,EST治疗后胆总管内未发现结石残留,这与胆道通畅,胆流冲刷,结石易排入肠腔有关;而服用排石药物后胆道残石可能性大,这与十二指肠乳头功能失调有关,部分病例结石不能排入肠腔,且由于结石刺激,加重了十二指肠乳头狭窄,出现胆道高压而不得不行胆道探查术。临床上,先行EST还是先行LC治疗,目前我们未发现有明显区别,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但服用中药排石,必须在胆囊切除术后,且排除肝内胆管结石,这样去除了结石的来源,不会由于服用排石药物而出现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对于胆囊内为多发性小结石者,绝对禁用药物排石,“静止性”结石患者无临床症状,可采用单纯胆囊切除而彻底治愈疾病;盲目采用排石疗法,不可能将胆囊内所有结石排出,也不可能将排入胆总管内结石全部排入的肠腔,仍有胆囊内结石,甚至胆总管内出现更多的结石而不得不行胆道探查术,这方面教训是很深刻的。我科曾收治多位胆囊结石患者,服用排石药物后失去非开腹手术机会,有的甚至诱发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既往有典型胆绞痛病史,或有胰腺炎发作史,或有寒热、黄疸史或曾口服排石药物的患者,即使术前B超提示胆总管上下段均不增粗,均应再行ERCP检查,不宜贸然采用单纯胆囊切除而出现胆总管残余结石,也不宜一律按常规所谓探查指征而开腹胆道探查,给患者造成本可避免的痛苦。当然,对于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或胆总管内结石直径≥5 mm,则仍需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因EST开窗直径过大,易引起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胆道,引起胆道反复感染。,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