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北中医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29635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徐山虎

    单位:徐山虎(湖北省黄梅县新开镇卫生院 435505)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医药疗法;少腹逐瘀汤;临床运用

    湖北中医杂志000417 慢性盆腔炎属祖国医学带下、症瘕和积聚之范畴。五年来,笔者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中,年龄25岁~55岁,以26岁~45岁者居多(39例)。患者盆腔附件均有增厚、索条或包块,并有压痛及触痛等阳性体征。单侧或双侧触及索条者23例,有包块者10例,附件增厚者17例,兼有穹窿触痛者7例。其中有腹痛者24例,腰痛者13例,腹痛伴腰痛者13例,骶尾痛者3例,肛门坠痛、大腿内侧牵引痛者3例。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少腹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药物组成:小茴、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功能: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痛,或腰酸小腹胀等症。

    笔者将本组病例分为偏热、偏寒两大型,偏热者去干姜、肉桂,加苦参、黄柏以清热化瘀;偏寒者重用小茴、干姜,以温经祛寒、活血化瘀。

    上药水煎服,1剂/d,10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行妇科检查判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痊愈(自觉症状消失,盆腔索条或包块、压痛等体征消失)20例;好转(自觉症状消失或减轻,盆腔包块索条缩小或变软,压痛减轻或消失)24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6例。总有效率为88%。
, 百拇医药
    4 典型病例

    刘某,女,32岁,农民,已婚,1998年9月2日就诊。患者诉1997年4月患急性盆腔炎,现腰腹痛,不能坚持劳作,喜温热。

    腹部触诊:耻骨联合上可触及鹅卵大无活动性之硬块,境界不清,凹凸不平,压痛明显。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已产式,子宫体后位,大小不清与盆腔包块粘连成儿头大肿物,表面凸凹不平,质硬,压痛明显,双侧附件有抵抗、拒按,后穹窿触痛明显,宫颈糜烂Ⅲ度,有少量米泔水样分泌物。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合并膀胱周围炎。

    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型。处方:以少腹逐瘀汤为基础,重用小茴、肉桂、干姜等。服药10剂后,临床症状逐渐好转。续服至第2个疗程结束,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后屈,境界清楚,大小正常,质较软,活动欠佳,双侧附件变软,轻度压痛。再服药1个疗程,于10月8日妇科复查,自觉症状消失,腹部、盆腔未见异常。共服药35剂病告愈。
, 百拇医药
    5 讨论

    盆腔炎是子宫、附件及盆腔结缔组织等部位炎症的总称。本病系因妊娠、分娩、流产、长期阴道出血、手术消毒或月经期处理不当,病原体乘机而入所引发。表现为受损部位充血、水肿和渗出等病性变化。急性期未彻底治愈迁延至慢性期,则会出现组织增生、索条和包块,压迫邻近器官,继而产生腰腹痛和骶尾痛。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为热毒或湿浊邪气郁积包宫和盆腔,以致经络闭阻、气血凝滞、营卫失调,影响冲任。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加减运用少腹逐瘀汤进行辨证施治。通过药物作用可以达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积止痛的目的,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收稿日期:1999-11-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