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北中医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29668
抗肝纤方治疗肝炎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张亚兵 曾浩 王东华 王江

    单位:张亚兵 曾浩(湖北中医学院97级研究生 430061);王东华(湖北中医学院98级研究生);王江(武汉市中医医院)

    关键词: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中医药疗法;抗肝纤方

    湖北中医杂志000407 摘 要:目的:观察抗肝纤方治疗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变的效果。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临床症状、肝功能、脾厚径、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治疗前后症状、肝功能、HA、PCⅢ、TGF-β1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后症状、肝功能、脾厚径、门静脉主干内径、HA、PCⅢ、TGF-β1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
, 百拇医药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早期诊断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1997年2月以来,笔者以中药抗肝纤方治疗肝炎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变,疗效比较理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1997年2月以来,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肝病门诊收治196例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①肝炎病史1年以上,肝功能child A级,无腹水及下肢浮肿;②B超脾厚径大于4.0cm,或门静脉主干大于1.4cm;③无食管胃底静脉及腹壁静脉曲张;④无其它器质性疾病。

    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和对照组(西药对症治疗)各39例。

    治疗组男28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2±7.8岁,平均病程4.5±2.2年。对照组男29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9±8.8岁,平均病程4.3±1.8年。两组性别、年龄与病程,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除常规服用肝太乐、维生素C和肌苷片外,加服抗肝纤方(山药、半夏、黄连、生牡蛎、鳖甲、地龙、黄芪、生白术、黄精、穿山甲、丹参、水蛭、山茱萸、佛手、海藻、虎杖等)。上药经浸膏、干燥、灭菌制成颗粒冲剂,每次8g,3次/d。对照组仅常规服用肝太乐、维生素C和肌苷片。两组用药周期为6个月。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肝区不适、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后丙转氨酶(ALT)、脾厚径、门静脉主干内径。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或x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临床症状改善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症状比较
, http://www.100md.com
    n

    肝区不适

    食欲不振

    腰 胀

    乏 力

    治前

    治后

    治前

    治后

    治前

    治后

    治前

    治后

    治疗组
, 百拇医药
    39

    17

    4**△

    27

    8**△△

    14

    6*△

    30

    10*△

    对照组

    39

    16
, 百拇医药
    9*

    29

    18*

    15

    9*

    28

    17*

    治疗前后自身对照,P<0.05;**治疗前后自身对照,P<0.01;△治疗后两组间对照,P<0.05;△△治疗后两组间对照,P<0.01。

    3.2 肝功能变化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比较(±s)
, http://www.100md.com
    n

    时间

    ALT(u/L)

    复常率(%)

    治疗组

    39

    治前

    治后

    85.24±37.28

    33.16±8.90**△

    79.48(31/39)

    对照组
, 百拇医药
    39

    治前

    治后

    82.68±35.19

    48.66±18.18*

    43.59(17/39)

    治疗前两组间ALT比较,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P<0.01;△治疗后两组间对照P<0.05

    3.3 脾厚径和门静脉主干内径的变化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脾厚径、门静脉主干内径变化比较(±s)
, 百拇医药
    n

    脾厚径(cm)

    门静脉主干内径(cm)

    治前

    治后

    治前

    治后

    治疗组

    39

    4.8±0.6

    4.0±0.5*

    1.8±0.3

    1.6±0.4*
, 百拇医药
    对照组

    39

    4.9±0.7

    5.2±0.8

    2.0±0.4

    2.1±0.5

    治疗前,两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3.4 血清TGF-β1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TGF-β1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比较(±s)

    n
, 百拇医药
    TGF-β1(mg/ml)

    PCⅢ(ng/L)

    HA(μg/L)

    治前

    治后

    治前

    治后

    治前

    治后

    治疗组

    39

    172±50

    95±40**△△
, 百拇医药
    199±49

    107±38*△△

    303±88

    140±20*

    对照组

    39

    169±49

    187±48

    201±52

    237±49

    329±101
, 百拇医药
    340±99

    治疗前,两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后自身对照,*P<0.05;治疗前后自身对照,**P<0.01;治疗后两组间对照,△P<0.05;治疗后两组间对照,△△P<0.01

    4 讨论

    肝纤维化是肝炎后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主要发病机制是肝脏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增加和异常沉积[1]。目前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西药主要有松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及青霉胺等。动物实验证明,这些药有抗肝纤维化的活性,但临床疗效不十分肯定。

    祖国医学认为,肝纤维化病因多为湿热久蕴不解,伤及脏腑、气血,终至阴阳失调,气滞血瘀痰凝,属本虚标实,故应治以扶正祛邪。抗肝纤方中,山药、黄芪、白术健脾燥湿;黄精、山药、枸杞、山茱萸平补肝肾;半夏、黄连辛开苦降,配佛手通行周身之气;丹参、水蛭、鳖甲、地龙、海藻、牡蛎、穿山甲疏通经络、活血祛痰软坚;虎杖合黄连更具清热祛湿解毒之力。全方共奏补气健脾、培补肝肾、活血祛痰、清热祛湿解毒之功。
, http://www.100md.com
    血清HA、PCⅢ被认为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判断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变及预后的非损伤性敏感的血清学指标。其中HA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较大,PCⅢ更倾向于反映肝纤维化的活动性,TGF-β1对肝病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具有调节作用,表明其与肝纤维组织的增长有密切关系[2]

    本研究表明,抗肝纤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降低血清TGF-β1、HA及PCⅢ,缩小脾厚径和门静脉主干内径,从而遏制肝纤维化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钱绍诚.肝纤维化的可逆性.中华消化杂志,1995,15:251

    [2]孙丹莉,孙士其,李庭赞等.肝硬变时细胞外基质代谢的血清学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1):55

    收稿日期:1999-11-0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