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病情转归的研究
作者:何 令 赵桂珍 马 力 白冬梅
单位:何 令 赵桂珍 马 力(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传染科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3) ;白冬梅(辽阳化学纤维总公司职工医院传染科 辽宁省辽阳市 111000)
关键词:庚型肝炎病毒;抗体,病毒;核糖核酸,病毒
本文对16例庚肝病毒抗体 本文对16例庚肝病毒抗体(抗-HGV)阳性患者进行了9mo的随访研究,结果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6例抗-HGV阳性患者和与之配对的16例抗-HGV阴性患者为我院1995-01/1996-12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1.5岁~56.0岁(平均32岁±16岁),16例抗HGV阳性患者中7例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4例在1a前表现为急性肝炎,另外3例为慢性肝炎,另外9例抗-HGV阳性患者中5例为慢性乙型肝炎,4例为慢性型肝炎,按配对原则选择16例抗-HGV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随访研究前,随访开始后每3mo及研究结束对采集血清,统一检查抗-HGV、HGVRNA、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1.2方法①抗-HGV的检测:采用ELISA法[1],试剂盒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②HGVRNA的检测:采用逆转录-PCR法[2],引物选自HGVRNA的NS3区,扩增片段为158bp,试剂盒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不定期所提供。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2结果2.1庚肝病毒感染指标的变化16例抗-HGV患者抗-HGV持续阳性,HGVRNA也无变化,抗-HGV阴性患者也无一例阳转。2.2肝功能指标的变化随访前16例抗-HGV阳性患者ALT升高7例,均在正常值上限(40IU/L)2倍以下,T.Bil异常者4例,也在正常值上限(17.1μmol/L)2倍以下,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访9mo时,观察组2例ALT恢复正常,另外3例ALT升高达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与其随访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Bil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ALT和T.Bil也有波动,1例ALT在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但无统计学差异(表1)。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指标ALT和T.Bil的变化3讨论尽管各国学者对庚肝病毒感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其发病机制和致病性,仍未达成一致意见,开始意大利、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部分学者认为庚肝病毒(HGV)与重型肝炎有关[3],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部分学者发现HGV感染临床表现轻微或无症状,但柴宁莉etal[4]发现HGV为嗜肝病毒,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感染率较高,引起病变部位肝细胞融合巨型化,作者曾对36例急、慢性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GV感染做了初步的研究,发现慢性HLV感染患者症状轻微,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而急性HGV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明显,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均明显升高,类似于其他类型的急性肝炎[5],郎振为[6]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发现,肝细胞质疏松化、嗜酸性变以及灶性坏死,与其他类型肝炎相同,提示,HGV感染可以引起一定程度的肝损伤,尤其急性感染。与丙型肝炎类似,HGV感染后可产生抗-HGV,并持续存在,少数病例伴有HGVRNA阳性,说明这种抗体并非保护性抗体,可伴有丙氨酸转氨酶的波动,但与随访前,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即病情没有进展,初步的结果表明,HGV感染后,多数患者能够清除病毒,产生一种仅可作为感染后标志的抗体,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保护性无关,仅有少数患者肝功能恢复后HGVRNA持续阳性而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这种病毒携带状态能否隐匿性进展为肝硬变,目前尚无定论,国外学者曾报道,隐源性肝硬变HGV感染率达22%,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5%)的庚肝病毒感染率,确切的结论有待于更久的观察。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汪兴太,庄辉,李河民,张华远,祁自柏,五佑春,潘和平,陈正英,庚型肝炎病毒C型(GBV-C)多肽的抗原性研究及应用,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7;17:157-159
[2]汪兴太,庄辉,李河民,范金水,祁自柏,刘刚,中国株庚型肝炎病毒C(GBV-C)感染的检测及部分核酸序列测定,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6;16:263-266
[3]Yoshiba M,Okamoto H,Mishiro S.Detection of the GBV-C hepatitis virus Genome in serum from patients with fulminant hepatitis of unknown aetiology,Lancet,1995;346:1131-1132
[4]柴宁莉,张树林,庚型肝炎的研究,新消化病学杂志,1997;5:669-670
[5]何令,石理兰,马力,赵桂珍,王兆荃,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7;26:612-614
[6]郎振为,许德军,王松贤,廖慧钰,陈新月,周育森,陈万荣,宋晨朝,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急性肝炎致病性的探讨,中华内科杂志,1999;38:245-247
收稿日期:1999-12-08, 百拇医药
单位:何 令 赵桂珍 马 力(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传染科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3) ;白冬梅(辽阳化学纤维总公司职工医院传染科 辽宁省辽阳市 111000)
关键词:庚型肝炎病毒;抗体,病毒;核糖核酸,病毒
本文对16例庚肝病毒抗体 本文对16例庚肝病毒抗体(抗-HGV)阳性患者进行了9mo的随访研究,结果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6例抗-HGV阳性患者和与之配对的16例抗-HGV阴性患者为我院1995-01/1996-12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1.5岁~56.0岁(平均32岁±16岁),16例抗HGV阳性患者中7例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4例在1a前表现为急性肝炎,另外3例为慢性肝炎,另外9例抗-HGV阳性患者中5例为慢性乙型肝炎,4例为慢性型肝炎,按配对原则选择16例抗-HGV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随访研究前,随访开始后每3mo及研究结束对采集血清,统一检查抗-HGV、HGVRNA、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1.2方法①抗-HGV的检测:采用ELISA法[1],试剂盒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②HGVRNA的检测:采用逆转录-PCR法[2],引物选自HGVRNA的NS3区,扩增片段为158bp,试剂盒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不定期所提供。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2结果2.1庚肝病毒感染指标的变化16例抗-HGV患者抗-HGV持续阳性,HGVRNA也无变化,抗-HGV阴性患者也无一例阳转。2.2肝功能指标的变化随访前16例抗-HGV阳性患者ALT升高7例,均在正常值上限(40IU/L)2倍以下,T.Bil异常者4例,也在正常值上限(17.1μmol/L)2倍以下,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访9mo时,观察组2例ALT恢复正常,另外3例ALT升高达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与其随访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Bil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ALT和T.Bil也有波动,1例ALT在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但无统计学差异(表1)。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指标ALT和T.Bil的变化3讨论尽管各国学者对庚肝病毒感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其发病机制和致病性,仍未达成一致意见,开始意大利、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部分学者认为庚肝病毒(HGV)与重型肝炎有关[3],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部分学者发现HGV感染临床表现轻微或无症状,但柴宁莉etal[4]发现HGV为嗜肝病毒,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感染率较高,引起病变部位肝细胞融合巨型化,作者曾对36例急、慢性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GV感染做了初步的研究,发现慢性HLV感染患者症状轻微,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而急性HGV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明显,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均明显升高,类似于其他类型的急性肝炎[5],郎振为[6]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发现,肝细胞质疏松化、嗜酸性变以及灶性坏死,与其他类型肝炎相同,提示,HGV感染可以引起一定程度的肝损伤,尤其急性感染。与丙型肝炎类似,HGV感染后可产生抗-HGV,并持续存在,少数病例伴有HGVRNA阳性,说明这种抗体并非保护性抗体,可伴有丙氨酸转氨酶的波动,但与随访前,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即病情没有进展,初步的结果表明,HGV感染后,多数患者能够清除病毒,产生一种仅可作为感染后标志的抗体,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保护性无关,仅有少数患者肝功能恢复后HGVRNA持续阳性而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这种病毒携带状态能否隐匿性进展为肝硬变,目前尚无定论,国外学者曾报道,隐源性肝硬变HGV感染率达22%,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5%)的庚肝病毒感染率,确切的结论有待于更久的观察。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汪兴太,庄辉,李河民,张华远,祁自柏,五佑春,潘和平,陈正英,庚型肝炎病毒C型(GBV-C)多肽的抗原性研究及应用,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7;17:157-159
[2]汪兴太,庄辉,李河民,范金水,祁自柏,刘刚,中国株庚型肝炎病毒C(GBV-C)感染的检测及部分核酸序列测定,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6;16:263-266
[3]Yoshiba M,Okamoto H,Mishiro S.Detection of the GBV-C hepatitis virus Genome in serum from patients with fulminant hepatitis of unknown aetiology,Lancet,1995;346:1131-1132
[4]柴宁莉,张树林,庚型肝炎的研究,新消化病学杂志,1997;5:669-670
[5]何令,石理兰,马力,赵桂珍,王兆荃,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7;26:612-614
[6]郎振为,许德军,王松贤,廖慧钰,陈新月,周育森,陈万荣,宋晨朝,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急性肝炎致病性的探讨,中华内科杂志,1999;38:245-247
收稿日期:1999-12-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