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37281
中国药典及其2000年版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2000年第4期
     作者:杨仲元

    单位:杨仲元(广州市药品检验所 广州 510160)

    关键词:

    广东药学000401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现将中国药典及其2000年版的特色简介如下。

    1 中国药典的法定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5年7月1日实施)第23条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当前,中国药典、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药品标准及地方药品标准,均为法定药品标准。地方标准逐步在整顿,成熟的即上升为国家药品标准;新药试行标准到期后,经审评,可转为正式标准,即国家药品标准。
, http://www.100md.com
    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药品均应符合法定药品标准的规定。

    《进口药品管理办法》第15条不予批准注册的,包括质量标准低于中国国家药品标准的。其附件2,进口药品质量复核规则中指出,申报品种的质量标准为企业标准的,若该品种我国已有上市,则尚须与我国国家药品标准或已在我国注册的同品种质量标准进行比较。该规则还规定,对所复核的质量标准未规定而我国国家药品标准有收载的项目,或所复核质量标准虽有规定,但限度低于我国国家药品标准的,应执行我国国家药品标准的规定。

    2 中国药典历版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经出了7版,即1953、1963、1977、1985、1990、1995和2000年版。随着现代科技发展,采用的分析手段不断更新,标准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1985年版开始收载高效液相色谱法(该版称层析法)之后,这一有效的分离测定方法在质量标准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成为药品标准中的重要检测手段。新的分析方法不断收载入中国药典,如过去收载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直至2000年版中收载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充实了药典附录内容,体现了中国药典水平不断提高。
, 百拇医药
    历版药典收载品种一般呈上升趋势;见表1。

    表1 历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数情况 年版

    1953

    1963

    1977

    1985

    1990

    1995

    2000

    正文数

    531

    1301
, 百拇医药
    1925

    1489

    1751

    2375

    2691

    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正文992个,其中新增76个,修订248个;二部收载正文1699个,其中新增323个,修订314个。

    中国药典2000年版的最大特点是,二部附录(172个,其中新增27个,修订32个)基本上已与国外先进现行版药典接轨。国外药典收载的制剂通则和主要检测方法,这版药典大都已收载。如,红外光谱法已作为主要鉴别方法,溶出度和释放度测定法在有关制剂检查中得到广泛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大幅增加[1]。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中94个品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占含量测定品种数(308)的34%,上版药典一部中仅11个品种(占7%);对甘草、黄芪规定了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查,对黄连上清丸规定了重金属和砷盐的限度检查,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 百拇医药
    上版药典正文中的[剂量]和[注意]项,由于内容过于简单,已不能正确反映临床用药实际情况,按国际惯例,在2000年版中取消了这两项,其有关内容移至《临床用药须知》。

    这版新药典,还首次收载了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等内容,供分析方法研究、建立药品标准、申报新药参考,使有关研究更具科学性。这些指导性的附录,均来源于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与发达国家的相应技术要求接轨[2]

    3 药典正文的主要内容

    药典正文(monograph)即为药品的质量标准。二部正文内容一般包括:名称,原料药结构式、分子式和分子量(制剂的处方和制法),来源及含量范围,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或效价测定,类别,制剂的规格,贮藏,原料药的制剂。

    正文、附录及质量检验中的共性问题,均规定在药典的凡例中。摘要说明如下。
, 百拇医药
    3.1 名称 采用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文名下为汉语拼音和英文名,英文名除另有规定外采用INN名(国际非专利名),药典一部用拉丁名。

    3.2 结构式 2000年版药典的结构式采用WHO(世界卫生组织)“药品化学结构式书写指南”中的画法[3]

    3.3 含量范围 原料药如未规定上限,系指不超过101.0%。如西米替丁,规定为按干燥品计算,含量不得少于99.0%,即为99.0%~101.0%。如规定的上限为100%以上时,系指用本药典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可能达到的数值。如曲安奈德,范围为97.0%~102.0%(用对照品,内标高效液相色谱法);华法林钠,含量范围为97.0%~103.0%(吸收系数分光光度法)。

    制剂的含量范围规定为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含量。如,阿苯达唑片,规定为含阿苯达唑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生产中应按标示量的100%投料,如已知某一成分在生产或贮存期间含量会下降,生产时可适当增加投料量,以保证在效期内能符合规定。注射用抗生素无菌粉剂,规定为无菌粉的含量和以平均装量计算的标示量的百分含量。如,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规定为含头孢呋辛不得少于86.0%,按平均装量计算,含头孢呋辛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 百拇医药
    3.4 性状 记载药品的外观、臭、味、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数等。其中溶解度是药品的物理性质,供精制或制备溶液时参考。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能需作控制时,则在检查项下另作具体规定。药典凡例中规定了溶解度试验的具体方法。物理常数如比旋度、吸收系数等,不仅对药品有鉴别意义,也反映药品的纯度,是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对制剂的性状,一般描述其直观颜色。如,维生素B1注射液规定为“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包衣片或胶囊,一般描述其内容物的颜色及状态。如,盐酸吗啡缓释片,系薄膜衣片,规定为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克拉霉素胶囊,规定为“本品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颗粒或结晶性粉末”。

    3.5 检查 根据药品的性质,可包括药物或制剂的有效性、均一性、纯度和安全性检查四个方面。检查项下规定的杂质检查项目(工艺杂质、降解产物、有关物质、其它杂质等)[4],系指该药品在按既定工艺进行生产和正常贮藏过程中可能含有或产生并需要控制的杂质。改变生产工艺时需另考虑增修订有关项目。杂质检查项目及其限度的制订是依据生产工艺和成品的稳定性考察结果。“正常贮藏”应为按稳定性试验结果所要求的贮存条件贮藏,该条件应标明在标签上。
, http://www.100md.com
    检查项目中制剂的功能(function)检查,即有效性检查中,重要的一项为固体口服制剂等的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溶出度(dissolution)检查,USP 1970年开始收载,作为生物利用度体外监控指标和质量指标。在USP 24版中,有592个品种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中国药典自1985年版收载此检查项目,主要用于主成分水中微溶或不溶,及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的口服固体制剂。如,镇痛药罗通定(rotundine),水中不溶,罗通定片(30mg,60mg)的溶出限度为70%(篮法,盐酸溶液900ml,100转,45 min)。缓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应做药物释放度检查。如,平滑肌松弛药氨茶碱缓释片(aminophylline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s,100mg),在2、4、6h的释放度分别为25%~45%、35%~55%和50%以上(篮法,盐酸溶液1000ml,50转)。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溶出度测定法,在结果判断中规定,6片(个)中每片(个)的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不应低于限度(Q),并规定了复试规则。体外溶出度为体内溶出提供重要信息,所以,溶出度测试条件应考虑生理条件。仿制药品审评时,此项试验有时用作等效性评价。有人建议[5],对于控释制剂以及含治疗指数窄的药物制剂,其溶出限度应通过体外/体内关系或生物等效性研究予以说明;对于速释型的制剂,仍可用崩解时限检查,并认为,药物溶出度的影响因素很多,为保证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应严格控制原料药、辅料的质量,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必要时,生产用物料的粒度和晶型应规定在其质量标准中[5,6]
, http://www.100md.com
    3.6 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项规定含量测定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原料药的含量测定用经典的容量分析法,制剂的含量测定可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用高氯酸滴定法(结晶紫指示终点),其片、注射液和滴丸,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溶液中,264nm,吸收系数217)。也有原料药不用容量分析法的,如,丙酸倍氯米松,用高效液相色谱法(ODS柱,流动相甲醇-水,240nm检测,内标法,含量限度97.0%~103.0%),其气雾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三苯四氮唑显色后,485nm测定),其软膏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后的内标法);又如左炔诺孕酮及片,以及左炔诺孕酮炔雌醚片,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

    3.7 类别、规格和贮藏 药典凡例规定,类别系按药品的主要作用与主要用途或学科归属划分,不排除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作其它类别药物使用(不同于适应症,新药审批办法规定,已上市药品增加新的适应症者,属新药第五类)。制剂的规格系指单位制剂中含有主药的重量(或效价)或含量(%)或装量。贮藏项下的规定,系对药品贮藏与保管的基本要求。特别要注意贮藏的环境条件,阴凉处系指不超过20℃;凉暗处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冷处系指2~10℃。
, 百拇医药
    4 关于有机溶剂残留量和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了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测定法,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63Ni-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六六六(BHC)、滴滴涕(DDT)及五氯硝基苯(PCNB)。这类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期相当长,有人研究过去使用过BHC的土地上种植的人参中仍然含有不同程度的BHC残留量[7]。本所在检验进口药材鸡蛋花和番泻叶时,检出过这几种残留农药。因此,控制药材和制剂中的这类残留量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收载的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法,用于测定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有害溶剂残留量,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直接或顶空进样)测定苯(限度0.0002%)、氯仿(0.006%)、二氧六环(0.038%)、二氯甲烷(0.06%)、吡啶(0.02%)、甲苯(0.089%)、环氧乙烷(0.001%)。ICH把残留溶剂分成三类:避免使用溶剂,限制性溶剂和低毒溶剂,建议在原辅料生产中尽量避免使用一类溶剂。如,苯(限量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烯(8ppm)、1,1,1-三氯乙烷(1500pm)。根据动物试验和每日用药量来确定各类溶剂的限量。我国新药审评中对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控制,基本参照ICH的原则。
, http://www.100md.com
    5 关于几个指导性的附录

    5.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为规范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要求保证采用的分析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确保试验结果的重现性,在药典中收载本附录内容是十分必要的。本方法验证要求参考了ICH的有关文本,验证的主要内容包括: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推行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可使新药申报资料中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草案更具科学性,采用的分析方法和限度更具合理性。特别是新药转正标准,其分析方法,一定要进行重现性试验、以保证方法的普遍适用。推行这一附录,也可提高药品检验机构对质量标准的复核质量。

    5.2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

    生物利用度系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的速度和程度。生物等效性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的剂量,其吸收程度的一致性。
, 百拇医药
    受试制剂的AUC的90%可信限落在参比制剂的80%~125%范围内,Cmax落在70%~143%范围内,认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关键是参比制剂的合理选择。

    药品的生物利用度是保证药品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不同晶型,不同工艺、处方,都可能影响生物利用度。同品种药品,不同生产企业生产时,应考虑其可互代性。

    新药(化学药品)申报资料临床研究项目中,对四类及部分五类新药,要求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新药审批办法》规定,如系可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的药品,可以与适宜参比制剂进行生物利用度实验比较研究,但,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药品,一般应由拟生产该药品的企业提供符合生物等效性实验要求的样品。难以进行生物利用度比较试验的药品,则按此类别要求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以求证是否等效。

    《仿制药品审批办法》规定,凡需进行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须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在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意见中,包括“该药溶出度及人体生物等效性与被仿制药品是否相符”的意见。国家药品审评中心进行复核。仿制药品申报资料项目要求,人体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资料,对国家药品标准品种,报送生物利用度试验资料;新药转正后收载入国家标准的品种,报送生物等效性试验资料。要求豁免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试验时,要提出科学依据。
, 百拇医药
    5.3 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新药、仿制药和进口药的申报,均要求稳定性试验资料。药物的稳定性试验分为3种试验,即: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本指导原则系参照ICH的相应文本。影响因素试验为在相对剧烈的条件下进行的试验。如,在强光、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进行试验。ICH认为,影响因素实验主要用于摸索有效的分析条件,在剧烈的条件下所得分解产物,在加速或长期稳定性试验中不一定出现;光照稳定性试验主要目的为寻找包装条件。一般,加速试验在40℃/75%RH的条件下试验6个月,长期稳定性试验在25℃/60%RH的条件下试验12个月以上。用作稳定性试验的样品应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指导原则建议了用于稳定性试验药品的生产批量。

    通过稳定性试验,可确定效期,确定质量标准中各项目的限度,确定贮藏条件。

    6 结语

    对新版中国药典应认真、仔细学习,以便更好地执行这版药典,并把药典标准修订得更好。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杨仲元.药物分析研究进展.广东药学.1999,9(4)5

    2,杨仲元.药品标准、分析方法验证和稳定性试验的ICH指导原则介绍.广东药学会资料.1999.6

    3,WHO Expert Committee on Specifications for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Thirty-fourth Report).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eneva,1996:16~49

    4,杨仲元.药品的杂质和稳定性试验.广东药学.2000,10(增刊):18

    5,Nobuo Aoyagi. The role of in vitro dissolutlon tests in the assurance of in vivo performance.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Brussels 1997,p.109. The Queen University of Belfast

    6,John C. Berridg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substances.Iibid.p.65

    7,蔡云萍,等.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参中六氯苯残留量.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7,14(4):253

    (收稿:2000-06-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