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师进修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37713
单纯抗凝和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医师进修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李志忠 白树功 刘宇扬

    单位:李志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 100029);白树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 100029);刘宇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 100029)

    关键词:

    医师进修杂志000419 分类号:R5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64(2000)04-0039-0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86~1996年10年间治疗肺动脉栓塞(PE)患者44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4例患者,男37例,女7例。年龄9~69岁,平均41岁。原发病分别为深静脉血栓28例(63%),风心病8例,先心病3例,心肌病2例,细菌性心内膜炎1例,肿瘤2例。11例心电图显示SIQⅢTⅢ(25%)。38例(95%)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室扩张。23例行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确诊,其中11例为肺灌注结合肺通气扫描,22例灌注缺损累及6个肺段以上,其超声心动图显示均有右室扩张,其中16例经右心导管和肺动脉造影证实为肺动脉栓塞,与核素肺显像诊断符合率100%,心导管测量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占12例。其余结合临床、心电图、胸片、血气分析和超声心动图而明确诊断。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将资料完整的44例患者分为抗凝组(21例)和溶栓组(23例)。抗凝组给予肝素5 000~7 500 IU 每日2次皮下注射,7~10 d后改口服阿司匹林0.1~0.3 g/d,或合并华法令3~5 mg/d。溶栓组予国产尿激酶25~80万IU/d静点,连续3~5 d;后续治疗同抗凝组。两组均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对症治疗。

    1.3 疗效判定 有效:症状改善,氧分压>90 mmHg或放射性核素肺灌注缺损减少≥3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症状加重,氧分压持续不升或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抗凝组有效10例,死亡12例,有效率45.5%;溶栓组有效19例,无效3例,有效率86.4%,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抗凝组2例在病情缓解的情况下再发PE而猝死。溶栓失败的3例行急诊肺动脉切开取栓术,其中2例死亡,栓子病理结果均为血栓性栓子。抗凝组出现2例皮下瘀血,自行缓解。溶栓组发生腹膜后血肿1例,予输血补液后好转。少量咯血1例未行特殊处理。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在美国每年有60万人发生PE,因PE死亡约5万人,其病死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塞[1]。本组63%的栓子源于外周静脉血栓,而血管内膜损伤、血流淤滞和血液凝固性过高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这就构成了PE治疗的基础就是抗凝和溶栓。目前,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是治疗肺栓塞最普遍和最常用的方法[2]。本文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有效率为86.4%,明显高于单纯抗凝组45.5%(P<0.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其结果提示对于PE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更应首选溶栓治疗,单纯抗凝可能会增加PE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本组中2例行单纯抗凝治疗时,在病情缓解的情况下再发PE而死亡成为教训。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右室明显扩张的患者提示PE病情较重,应引起重视。本组中95%的病例存在程度不等的右室扩张(抗凝组15/21例,溶栓组23/23例),而肺动脉高压和肺灌注缺损累及6个肺段以上者均有明显右室扩张,治疗结果显示溶栓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抗凝,3例溶栓失败的患者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2例死亡,可见外科治疗急性PE死亡率较高,国外报道可高达80%。本组治疗中除1例出现腹膜后血肿经对症治疗好转外,无其它明显并发症。其中有1例在急诊抢救室中突发循环衰竭、休克,在使用升压药效果不好的情况下,经静脉迅速给予50万IU尿激酶后血压逐渐恢复稳定。故对于突发循环衰竭的PE患者,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可予大剂量溶栓药及血管活性药可挽救部分患者生命。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HEIDENREICH P A,CHOU T M,SEDIRN N G,et al.Catheter fragmentation of massive pulmonary embolus:guidance with tran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J].Am Heart J,1995,130:1 306~1 308.

    [2] Opinions regarding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J].Chest,1996,109:233~237.

    收稿日期:1999-09-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