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行为问题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徐留臣
单位:徐留臣(250014 山东省卫生防疫站)
关键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000425 我们对济南市某中学初中学生行为问题进行了现状调查,探讨家庭因素对儿 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调查济南市某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403名,男216名,女187名,平均年 龄13.21岁。
二、方法:对学生行为问题测评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该问卷把行为问题分为两类:A 行为(违纪行为或反社会行为)和N行为(神经症行为)。若评为行为问题且A行为总分等于N行 为总分,则为M行为问题(混合性行为)。问卷同时调查学生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类型、父母 间关系、住地社会风气、父母对子女学习方面的期望、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被调查学生出 生时情况等。
, 百拇医药
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行为问题检出情况:共检出阳性学生41名,检出率为10.17%。其中 男生22名(10.19%), 女生19名(10.16%),且男、女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检出率高于王玉凤[1](1988年)对北京市西城区小学调查结果6.95% ,同时也高于刘爱书[2]、杨晓玲[3]报导的检出率8.29%和9.7 6%。
二、不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A行为学生检出13名,检出率3.23%;N行为学生 检出10名,检出率2.48 %;M行为学生检出18名,检出率4.47%。A行为学生检出率大于N行为学生检出率, 与王玉凤[1]、杨晓玲[3]的报导一致,说明A行为问题较N行为问题多见 。
三、学生家庭环境因素的比较分析
, 百拇医药
1.家庭类型:非行为问题学生单亲家庭占4.97%,核心家庭占82.87%,大家庭 占12.16%;行为问题学生单亲家庭占4.88%,核心家庭占82.92%,大家庭 占12.20%。从两组学生家庭类型构成情况看,对应家庭类型的构成保持一致,提示家 庭类型与初中学生行为问题关系不大。
2.父母关系:行为问题学生和非行为问题学生父母关系和睦的家庭分别占75.61%和 88.95%,对应的非和睦家庭分别占24.39%和11.0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 差异(μ=2.43,P<0.05),表明家庭中父母的关系好坏对学生的行为问题 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3.父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期望:行为问题学生的父母对子女学习方面的期望要求达到出类 拔萃水平的占19.51%、要求达到中上等水平的占36.58%、要求一般水平的占4 3.91%;而非行为问题学生的父母对子女学习方面的期望要求达到出类拔萃水平、中上 等水平、一般水平的家庭分别占32.59%、46.13%和21.28%。显然非行为 问题学生的父母对子女学习方面的期望要高于行为问题学生的父母。提示我们合理的学习压 力不是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相反,父母对子女学习方面采取放宽政策,对学生行为问题的 产生会起到促进作用,可能与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多,而缺乏有益的活动充实有关。
, http://www.100md.com
4.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非行为问题学生父、母亲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别占7 4.03%和66.30%;行为问题学生父、母亲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别占75 .61%和63.51%。两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构成基本保持一致。父母职业统计结果是 :非行为问题学生父、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行政领导、一般干部的分别占30.37%和 14.64%,从事服务业、商业、工人、个体及其他职业的分别占69.63%和85. 36%。行为问题学生父、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行政领导、一般干部的分别占31.71 %和17.07%,从事服务业、商业、工人、个体及其他职业的分别占68.29%和8 2.93%。两组学生父母的职业分布亦基本保持一致。显示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与学生行 为问题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
四、学生出生时情况统计:非行为问题学生顺产儿占86.19%,非顺产儿占13.81 %;行为问题学生顺产儿占 80.49%,非顺产儿占19.51%。两组学生非顺产儿比例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μ=0.99,P>0.05)。说明学生出生情况与行为问题关系不大。
, http://www.100md.com
讨论
本研究初中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17%,在国内的报导中检出率居高。男、女学生 行为问题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全国22城市调查[4]结果一 致。在本研究调查的家庭环境因素中,结果显示学生的家庭类型、父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期 望、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与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均 没有直接关系,父母关系是影响学生行为问题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如果学生生活在不和谐、 无欢乐的家庭里,父母终日吵闹、打架,会直接影响孩子行为问题的发生。要培养孩子正常 的行为,父母必须齐心协力培育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系,父母之间必须友好、和睦并能够共度 难关,注意自身对子女的楷模作用。父母对子女应关心爱护,提高照料质量,但不溺爱、放 纵。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完全依赖的关系,注重感情的交流。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上保 持一致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子女的不良情绪,帮助化解。避免家庭矛盾和冲突,使家庭充 满温暖,避免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王玉凤.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综合研究(之一)流行学调查报告,中国心理卫 生杂志,1989,3(3):104~110.
2.刘爱书,吴万森.12~12岁儿童家庭环境与行为问题的对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2):60~61.
3.杨晓龄,黄悦勤,顾伯美.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 92,6(4):165.
4.唐慧琴,忻仁娥,张志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22.城市协作调查24013 名儿童少年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1):13~15.
(收稿日期:2000-04-19), 百拇医药
单位:徐留臣(250014 山东省卫生防疫站)
关键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000425 我们对济南市某中学初中学生行为问题进行了现状调查,探讨家庭因素对儿 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调查济南市某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403名,男216名,女187名,平均年 龄13.21岁。
二、方法:对学生行为问题测评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该问卷把行为问题分为两类:A 行为(违纪行为或反社会行为)和N行为(神经症行为)。若评为行为问题且A行为总分等于N行 为总分,则为M行为问题(混合性行为)。问卷同时调查学生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类型、父母 间关系、住地社会风气、父母对子女学习方面的期望、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被调查学生出 生时情况等。
, 百拇医药
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行为问题检出情况:共检出阳性学生41名,检出率为10.17%。其中 男生22名(10.19%), 女生19名(10.16%),且男、女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检出率高于王玉凤[1](1988年)对北京市西城区小学调查结果6.95% ,同时也高于刘爱书[2]、杨晓玲[3]报导的检出率8.29%和9.7 6%。
二、不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A行为学生检出13名,检出率3.23%;N行为学生 检出10名,检出率2.48 %;M行为学生检出18名,检出率4.47%。A行为学生检出率大于N行为学生检出率, 与王玉凤[1]、杨晓玲[3]的报导一致,说明A行为问题较N行为问题多见 。
三、学生家庭环境因素的比较分析
, 百拇医药
1.家庭类型:非行为问题学生单亲家庭占4.97%,核心家庭占82.87%,大家庭 占12.16%;行为问题学生单亲家庭占4.88%,核心家庭占82.92%,大家庭 占12.20%。从两组学生家庭类型构成情况看,对应家庭类型的构成保持一致,提示家 庭类型与初中学生行为问题关系不大。
2.父母关系:行为问题学生和非行为问题学生父母关系和睦的家庭分别占75.61%和 88.95%,对应的非和睦家庭分别占24.39%和11.0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 差异(μ=2.43,P<0.05),表明家庭中父母的关系好坏对学生的行为问题 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3.父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期望:行为问题学生的父母对子女学习方面的期望要求达到出类 拔萃水平的占19.51%、要求达到中上等水平的占36.58%、要求一般水平的占4 3.91%;而非行为问题学生的父母对子女学习方面的期望要求达到出类拔萃水平、中上 等水平、一般水平的家庭分别占32.59%、46.13%和21.28%。显然非行为 问题学生的父母对子女学习方面的期望要高于行为问题学生的父母。提示我们合理的学习压 力不是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相反,父母对子女学习方面采取放宽政策,对学生行为问题的 产生会起到促进作用,可能与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多,而缺乏有益的活动充实有关。
, http://www.100md.com
4.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非行为问题学生父、母亲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别占7 4.03%和66.30%;行为问题学生父、母亲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别占75 .61%和63.51%。两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构成基本保持一致。父母职业统计结果是 :非行为问题学生父、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行政领导、一般干部的分别占30.37%和 14.64%,从事服务业、商业、工人、个体及其他职业的分别占69.63%和85. 36%。行为问题学生父、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行政领导、一般干部的分别占31.71 %和17.07%,从事服务业、商业、工人、个体及其他职业的分别占68.29%和8 2.93%。两组学生父母的职业分布亦基本保持一致。显示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与学生行 为问题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
四、学生出生时情况统计:非行为问题学生顺产儿占86.19%,非顺产儿占13.81 %;行为问题学生顺产儿占 80.49%,非顺产儿占19.51%。两组学生非顺产儿比例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μ=0.99,P>0.05)。说明学生出生情况与行为问题关系不大。
, http://www.100md.com
讨论
本研究初中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17%,在国内的报导中检出率居高。男、女学生 行为问题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全国22城市调查[4]结果一 致。在本研究调查的家庭环境因素中,结果显示学生的家庭类型、父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期 望、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与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均 没有直接关系,父母关系是影响学生行为问题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如果学生生活在不和谐、 无欢乐的家庭里,父母终日吵闹、打架,会直接影响孩子行为问题的发生。要培养孩子正常 的行为,父母必须齐心协力培育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系,父母之间必须友好、和睦并能够共度 难关,注意自身对子女的楷模作用。父母对子女应关心爱护,提高照料质量,但不溺爱、放 纵。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完全依赖的关系,注重感情的交流。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上保 持一致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子女的不良情绪,帮助化解。避免家庭矛盾和冲突,使家庭充 满温暖,避免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王玉凤.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综合研究(之一)流行学调查报告,中国心理卫 生杂志,1989,3(3):104~110.
2.刘爱书,吴万森.12~12岁儿童家庭环境与行为问题的对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2):60~61.
3.杨晓龄,黄悦勤,顾伯美.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 92,6(4):165.
4.唐慧琴,忻仁娥,张志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22.城市协作调查24013 名儿童少年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1):13~15.
(收稿日期:2000-04-1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