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47795
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5例观察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4期
     作者:洪长山 刘建军

    单位: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0039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472

    我院骨科于1998年5月~1999年12月采用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5例,近期有效率89%。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腰间盘突出症患者485例,男296例,女189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62岁;有明显腰部外伤史者247例;病史最短2周,最长11年;腰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者38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248例(均小于70°),足母趾背伸肌力减弱或有下肢轻度肌萎缩者98例;小腿后外侧或足背部皮肤针刺痛觉减退者132例。均经CT或MRI确诊,其中病变在L3~4部位89例,L4~5部位者269例,L5~S1者127例。1.2方法(1)诊断明确后在三维牵引床的电脑系统中输入所需治疗测算出的前倾角、旋转角及牵距,同时嘱患者俯卧位于牵引床上,分别固定骨盆部位及胸廓部位,即可开动电脑进行操作。牵引力可达300牛顿。牵距主要以患者身高及体征状况等进行设定。前倾角的设定根据患者腰生理弯曲而定,生理弯曲愈大,前倾角愈大,反之则前倾角愈小,而且前倾角部位必须对准椎间盘部位设定。旋转角的设定方法是腰椎间盘突出在右侧,则右旋,反之则左旋。如是中央型突出或膨出明显者则左、右旋转各做数次。(2)牵引后患者不动,由操作者及助手帮患者被动翻身同时戴好适中的腰围,送回病床,由护士即刻静点地塞米松10mg及20%甘露醇250ml,为很好配合治疗,每牵引一次后需静点药物3d。(3)牵引后最好卧床休息3~5d,且在床上行双下肢直腿抬高和踝关节屈伸练习,以松解已有粘连的神经根。
, 百拇医药
    2结果

    优: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能恢复原来工作者39例。良: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残留轻度腰部不适或足麻木,可恢复原来工作或改换较好工作者204例。可:症状、体征部分消失,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治疗,能做些轻工作者198例。总有效率为89%。

    3讨论

    三维牵引是利用纵轴、成角、旋转三维应力的组合联动使应力尽可能达到、作用于椎间盘,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克服了以往各种机械牵引的不足之处。三维腰椎牵引与中医手法治疗很类似,但该法可在瞬间内完成椎体的牵开和旋转,产生负压向内吸引突出物,同时拉紧后纵韧带也具有使突出物还纳之趋势。三维牵引时,治疗者根据间盘突出部位和方向,双手叠放按压旋转棘突使之锉动,可提高疗效。对本组部分患者治疗前后所摄CT片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发现有些突出间盘部位、大小变化不大,可患者体征明显缓解,仔细阅片反复比较,发现受压部位神经根与椎间盘组织的位置发生变化,即所谓“神经根逃逸现象”。根据化学性神经炎学说,神经根机械受压对引起痛疼起主要作用,但不能完全解释椎间盘源性疼痛和体征。Murphy和Rothman认为:正常神经受压时,无疼痛发生,只有炎症神经受压时才能引起疼痛。Mashall认为:椎间盘变化、纤维环破裂时,髓核液从破口处溢出,沿椎间盘和神经根通道扩散,髓核液里的粘蛋白和β蛋白质及大量释放的组织胺对神经根有强烈的化学刺激。我们在牵引后静点药物治疗可及时调整化学炎症状态,改善神经根缺血,消除局部水肿充血,减轻压力,提高牵引治疗效果。

    三维牵引系统治疗方法是利用中医手法按摩原理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操作方便,治疗安全,仅有少数轻度副作用,疗效较满意。

    收稿:2000-02-0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