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51147
心脏手术后腔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陈少静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 心胸外科,江苏 南京 210002

    关键词:心脏手术;导管感染;护理对策

    实用护理杂志000419 摘要:心脏直视手术常规给予锁骨下腔静脉置管237例,发生导管感染8例,占总例数的3.4%。发生时间均在置管第8~16d后。而发生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和畏寒。疑为感染后,立即拔除导管做细菌学培养,多数为阳性。本组8例经及时诊断和辅以抗生素治疗均获痊愈。因此强调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正确封管,定期更换各种输液管道、置管处敷料及掌握好拔管时机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780(2000)04-0034-01

    心脏直视手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体外循环,术中全部给予患者行锁骨下腔静脉置管术。而腔静脉导管感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常见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加强腔静脉导管的护理,这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我院1995年1月~1998年12月共行心脏手术237例,年龄为1.5~58岁。手术中常规放置Braun产二腔或三腔静脉导管,主要作为体外循环中补充血容量、静脉给药、抽取血标本、测量中心静脉压以及多通道输液泵应用等。放置时间最短为6d,最长为18d,平均为9d。

    1.2 本组发生导管感染8例,占总例数的3.4%,均为2~6岁患儿。病种主要包括法乐氏四联症、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室缺合并右室双出口等。发生时间分别在置管后8~16d。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和畏寒。拔除导管尖端做细菌学培养,7例为阳性,仅1例为阴性。细菌学培养分别为不动杆菌属和金葡萄球菌感染。对那些无临床表现的导管尖端做培养均为阴性。

    2 原因分析与讨论

    2.1 有文献报道,支持疗法患者给予腔静脉置管可长达60~80d左右,但本组病例没有,这可能与心脏直视手术有关。因为心脏直视手术必须阻断心脏血流,建立体外循环,切开心脏后,进行心内直视操作,术毕体外循环血液又通过上下腔静脉回流至心脏。虽然整个术程采用全无菌技术操作,但创伤性感染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术后并发症,因此,腔静脉导管感染也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较重的患儿,体质较虚弱,抗病能力差,身体抵抗力低,术后常出现低烧、出汗等症状,易引起置管处红肿痛,增加感染机会。本组发生感染病例均为病情较重的患儿。此外,反复性的插管口操作,也易增加导管感染的机会。因此笔者认为,心脏手术后腔静脉导管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放置时间应以8~16d为限。放置时间过长易致感染,甚至会引起持续高烧不退、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从而导致心脏手术失败。
, http://www.100md.com
    2.2 本组8例导管感染,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一般仅为不规则的发热和畏寒。在未明确诊断之前应首先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败血症等相鉴别。肺部感染有咳嗽、咯痰等,并可用胸片作辅助诊断;切口感染局部有红肿痛、胸骨剁裂及切口长期不愈合等症状;另外还需抽血做培养以排除败血症等。当排除了这些因素后,不明原因的发热则应考虑到导管感染的可能,此时需及时停用和拔除导管,及时进行导管和腔静脉血培养,如果细菌培养虽为阴性,而拔除导管1~2d后症状能消失,则导管感染的诊断仍可成立。笔者遵循以上诊断和处理方法,本组的腔静脉导管感染均能很快得到诊断和控制,同时再应用抗生素辅助治疗后均获痊愈,未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加强每个环节的防治及护理,将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导管感染的发生。

    3 护理对策与防治

    3.1 放置导管和进行输液、给药、抽血、测量中心静脉压以及衔接输液泵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
, http://www.100md.com
    3.2 置管期间若经腔静脉导管持续给予药物支持者,应每日更换输液皮条及延长管并用碘酒、酒精消毒插管口及更换敷料或用3L手术贴膜更换。

    3.3 在使用多管腔插管时,更应注意各环节的无菌操作。尤其是更换输液泵上的注射器、输液皮条、延长管以及插管口的三通阀时,要保持各接头的绝对无菌。争取做到各项操作同步进行,尽量减少重复性的操作。因为过多的插管接头处操作,反而增加导管感染的机会,不利于保护导管。

    3.4 抽血、给药前均应用碘酒、酒精消毒插管口,抽血、给药后还需碘酒、酒精消毒并用淡肝素冲洗管腔或封管,以防血栓形成。

    3.5 若间断输液或给药者应定期用淡肝素和抗生素冲洗管腔,常规在给药后冲洗。淡肝素的配制:抽取1支含12 500u的肝素液2ml加8ml生理盐水,再用1ml注射器抽取0.2ml加入到100ml的生理盐水中即可得到2.5u/ml的淡肝素液。抗生素的配制:常以青霉素160万u加入到20ml生理盐水中静推,再用淡肝素冲洗或封管。

    3.6 若每日仅需静脉给药数次,则应固定使用1根管腔,并做好标志。24h以上未使用的管腔,管腔内可能有血栓甚至有感染栓,不应再使用。

    3.7 对体质差、抗病能力低、病情较重的患儿更应注意保护好置管,以免不测发生。若发现导管感染,则应立即拔除导管并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收稿日期:1999-10-1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