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学探讨
作者:张文生 邹忆怀
单位:张文生(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 北京100875);邹忆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 北京100700)
关键词:中医;康复;障碍;证候;评价;辨证;治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000403
中图分类号:R247.9
康复医学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疾病谱、人口结构变化的结果[1]。中医康复学的概念是在80年代后提出的。在中医古籍中虽无康复医学之名称,但有关康复医疗的内容则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中。在我国古代,康复医学、养生学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2],中医临床学的许多内容也涉及到康复。从广义来看,中医养生学包含了预防养生与疾病养生两方面的内容,后者又具有了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宗旨,即使残疾者、老年病者、慢性病者更好的回归社会。只是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并未将这一问题系统化、规范化和独立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康复医学的介入,中医康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中医学作为世界医学的一个分支,现代康复学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医康复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这种发展不是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否定与改造,而是对中医理论的补充和完善。这种补充是通过吸收现代康复医学思想,在中医学的理论原则指导下,将中医养生学,特别是有关疾病养生的内容整理提高,这是继承中的发扬,标志着中医学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完善与发展。
, http://www.100md.com
1 康复及中医康复学的概念
从历史来看,中医学最早使用了“康复”一词。据《尔雅.释诂》:“康,安也”;《尔雅.释言》:“复,返也”。即康复为恢复平安或健康。古代医籍中的“康复”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3]。①指疾病的治愈和恢复。如《续名医类案.带下》载:“毛达可妇人罹患带下病,如法调理,康复如常”。②指精神情志的康复。③指正气的复原。进入80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康复学的介入,中医学中“康复”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明确提出功能康复是康复医学的立足点,康复的对象主要是残疾者,以及慢性病、老年病等有各种功能障碍者。这一点与现代康复学中的“康复”概念基本一致。
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针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及急性病后期者,通过采用各种中医药特有的康复方法及其他有用的措施,以减轻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和使之重返社会。在康复实施过程中,应有本人、家属及社区的参与。
, 百拇医药
2 障碍及障碍与证候的关系
在中医康复学中对功能障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它是随着中医康复学的发展而逐渐深化的。现代康复学中障碍分为三个层级,形态功能障碍即生物水平的障碍、能力障碍即个体水平的障碍及社会不利即社会群体水平的障碍[4]。从文献中分析,中医对障碍水平的认识主要体现在生物学水平上,至于后两个水平的障碍,中医古籍中尚未见明确的概念和系统的论述,有类似含义的内容散见于各种医籍中。从康复医学角度来看,生物水平的障碍在中医学中以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
中医认为症状是组成疾病和证候的基本因素和外在表现。证候是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各种症状、病因、病位及邪正对比等各方面病理因素的综合,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的是内在脏腑、经络、气血等的病理状态。由于某种病因的作用使机体产生了某种病机变化,在内反映为某种证候类型,在外则表现为某些症状。从康复学角度看,这些症状就是导致各种功能障碍的因素。所以在中医康复学中辨识障碍的水平和程度与辨识证候类型有同样的意义。现代康复学中障碍的观点与中医康复学中证候的概念不是同一层次的问题。两者相比,证候反映了机体内在生理功能的障碍,而康复学中的障碍反映的是外在形体和行为的功能障碍。中医康复学中既有证候的概念也有障碍的概念,这正是中医康复学的特色。
, http://www.100md.com
3 评价及评价与辨证的关系
评价是现代康复学的特征之一[5],是反映功能障碍程度的手段,离开评价康复医学就不能成为完整的体系。中医证候是中医临床的核心问题,是中医多种治疗方法的主要作用对象,证候不明,方药难施。所以,证候诊断是中医临床过程中实施中医治疗方法的必经之路。由于中医康复学中所采用的康复方法,与中医临床、中医养生的方法一致,所以,证候诊断也是中医康复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故中医康复评价首先是中医诊断领域内的辨证。主要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等四种手段来实现。但是康复医学的作用对象与临床医学的作用对象毕竟不同,康复医学的作用对象是功能障碍,而通过四诊进行一般辨证所得证候很难反映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的不利。因此,辨证是对内在生理功能障碍物化的过程,证候即是物化物;康复中评价的过程是对外在形体及行为等功能障碍的量化过程,两者没有可替代性。如对于两个同是中风偏瘫中医辨证同为气虚血瘀的患者,很难用气虚血瘀这一证候反映偏瘫功能障碍的程度,以及仅用气虚血瘀的变化来评定(衡量)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因此,对偏瘫功能障碍来说还需要其他的评价方法。在中医古籍中,对病情程度的评测方法早有记载,如《金匮要略》:“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但对功能障碍的评价则尚无明确记载,因此建立中医康复学障碍评定观点是中医康复学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近年在研究中医康复疗法的疗效时,多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康复医学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评价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及观察康复疗效。这是中医康复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 百拇医药
4 中医康复治疗原则
通过上述研究与分析,中医康复学在治疗原则上既不同于现代康复学,也与中医临床学有区别,是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针对功能障碍采取地治疗措施。
4.1 整体康复
中医认为人体是由脏腑、经络、肢体等组织器官所构成,任何一种组织器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脏腑之间、经络之间、脏腑经络与肢体之间都存在着生理功能或结构上的多种联系,这就使人体各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以维持正常而协调的生理活动。其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组织器官。肢体、官窍局部的功能障碍常与人体其他部位甚至全身的脏腑功能状态有关,因此,在康复过程中,对局部的功能障碍也应从整体出发,采取全面的康复措施。
4.2 辨证康复
中医治疗疾病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离不开辨证论治。在中医康复学中,这些方法多数同样适用于功能障碍的改善,因此辨证是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在中医康复临床过程中,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因此,通过辨证论治改善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原因,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本”和整体康复的原则。这是中医康复学的又一特色。
, 百拇医药
4.3 功能康复
康复学以功能障碍为作用对象[6],因此,功能康复是其主要治疗目的。在中医康复“形神合一”是功能康复的基本原则。中医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形神合一构成了人的生命。《淮南子.原道训》曰:“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功能康复即是训练“神”对“形”的支配作用。如导引、运动训练、气功等方法,即是形与神俱的康复方法。如偏瘫运动功能的丧失,就是神对肢体的主宰作用的丧失,强调主动运动训练的重要性,与现代康复学的运动再学习的指导思想完全相同。可惜,中医学的这些康复治疗方法未能形成体系,和进一步的应用于临床治疗。
4.4 综合康复
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和完善,由简单到复杂,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治疗和养生康复的方法。每种方法均具有不同的治疗范围和优势。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取得好的疗效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7]。中医康复学治疗的对象是残疾者、老年人、慢性病者等,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取得好的疗效,因此,在康复过程中主张采用《素问*异法方宜论》提倡的“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
, http://www.100md.com
5 康复治疗方法
在我国古代,有了医疗活动,康复医疗就产生了,并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在历代医家的努力下,中医康复学的内容不断得到完善,康复方法不断得到补充,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如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熏洗疗法、气功疗法、运动疗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与现代康复方法相比,独具特色而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郑英洲.康复医学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7,2(3):97
2,陈可冀.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
3,张子游,高鹤亭.中医康复学概念的确立.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8,3(5):230~231
4,谢欲晓.康复医学中障碍学的观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2):93~96
5,陈道莅.康复评价的基本概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7,2(4):184~186
6,陈道莅.康复对象.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7,2(2):47
7,卓大宏.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渠道和发展前景.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4):146
(收稿日期:2000-01-14), http://www.100md.com
单位:张文生(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 北京100875);邹忆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 北京100700)
关键词:中医;康复;障碍;证候;评价;辨证;治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000403
中图分类号:R247.9
康复医学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疾病谱、人口结构变化的结果[1]。中医康复学的概念是在80年代后提出的。在中医古籍中虽无康复医学之名称,但有关康复医疗的内容则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中。在我国古代,康复医学、养生学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2],中医临床学的许多内容也涉及到康复。从广义来看,中医养生学包含了预防养生与疾病养生两方面的内容,后者又具有了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宗旨,即使残疾者、老年病者、慢性病者更好的回归社会。只是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并未将这一问题系统化、规范化和独立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康复医学的介入,中医康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中医学作为世界医学的一个分支,现代康复学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医康复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这种发展不是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否定与改造,而是对中医理论的补充和完善。这种补充是通过吸收现代康复医学思想,在中医学的理论原则指导下,将中医养生学,特别是有关疾病养生的内容整理提高,这是继承中的发扬,标志着中医学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完善与发展。
, http://www.100md.com
1 康复及中医康复学的概念
从历史来看,中医学最早使用了“康复”一词。据《尔雅.释诂》:“康,安也”;《尔雅.释言》:“复,返也”。即康复为恢复平安或健康。古代医籍中的“康复”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3]。①指疾病的治愈和恢复。如《续名医类案.带下》载:“毛达可妇人罹患带下病,如法调理,康复如常”。②指精神情志的康复。③指正气的复原。进入80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康复学的介入,中医学中“康复”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明确提出功能康复是康复医学的立足点,康复的对象主要是残疾者,以及慢性病、老年病等有各种功能障碍者。这一点与现代康复学中的“康复”概念基本一致。
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针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及急性病后期者,通过采用各种中医药特有的康复方法及其他有用的措施,以减轻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和使之重返社会。在康复实施过程中,应有本人、家属及社区的参与。
, 百拇医药
2 障碍及障碍与证候的关系
在中医康复学中对功能障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它是随着中医康复学的发展而逐渐深化的。现代康复学中障碍分为三个层级,形态功能障碍即生物水平的障碍、能力障碍即个体水平的障碍及社会不利即社会群体水平的障碍[4]。从文献中分析,中医对障碍水平的认识主要体现在生物学水平上,至于后两个水平的障碍,中医古籍中尚未见明确的概念和系统的论述,有类似含义的内容散见于各种医籍中。从康复医学角度来看,生物水平的障碍在中医学中以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
中医认为症状是组成疾病和证候的基本因素和外在表现。证候是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各种症状、病因、病位及邪正对比等各方面病理因素的综合,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的是内在脏腑、经络、气血等的病理状态。由于某种病因的作用使机体产生了某种病机变化,在内反映为某种证候类型,在外则表现为某些症状。从康复学角度看,这些症状就是导致各种功能障碍的因素。所以在中医康复学中辨识障碍的水平和程度与辨识证候类型有同样的意义。现代康复学中障碍的观点与中医康复学中证候的概念不是同一层次的问题。两者相比,证候反映了机体内在生理功能的障碍,而康复学中的障碍反映的是外在形体和行为的功能障碍。中医康复学中既有证候的概念也有障碍的概念,这正是中医康复学的特色。
, http://www.100md.com
3 评价及评价与辨证的关系
评价是现代康复学的特征之一[5],是反映功能障碍程度的手段,离开评价康复医学就不能成为完整的体系。中医证候是中医临床的核心问题,是中医多种治疗方法的主要作用对象,证候不明,方药难施。所以,证候诊断是中医临床过程中实施中医治疗方法的必经之路。由于中医康复学中所采用的康复方法,与中医临床、中医养生的方法一致,所以,证候诊断也是中医康复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故中医康复评价首先是中医诊断领域内的辨证。主要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等四种手段来实现。但是康复医学的作用对象与临床医学的作用对象毕竟不同,康复医学的作用对象是功能障碍,而通过四诊进行一般辨证所得证候很难反映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的不利。因此,辨证是对内在生理功能障碍物化的过程,证候即是物化物;康复中评价的过程是对外在形体及行为等功能障碍的量化过程,两者没有可替代性。如对于两个同是中风偏瘫中医辨证同为气虚血瘀的患者,很难用气虚血瘀这一证候反映偏瘫功能障碍的程度,以及仅用气虚血瘀的变化来评定(衡量)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因此,对偏瘫功能障碍来说还需要其他的评价方法。在中医古籍中,对病情程度的评测方法早有记载,如《金匮要略》:“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但对功能障碍的评价则尚无明确记载,因此建立中医康复学障碍评定观点是中医康复学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近年在研究中医康复疗法的疗效时,多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康复医学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评价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及观察康复疗效。这是中医康复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 百拇医药
4 中医康复治疗原则
通过上述研究与分析,中医康复学在治疗原则上既不同于现代康复学,也与中医临床学有区别,是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针对功能障碍采取地治疗措施。
4.1 整体康复
中医认为人体是由脏腑、经络、肢体等组织器官所构成,任何一种组织器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脏腑之间、经络之间、脏腑经络与肢体之间都存在着生理功能或结构上的多种联系,这就使人体各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以维持正常而协调的生理活动。其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组织器官。肢体、官窍局部的功能障碍常与人体其他部位甚至全身的脏腑功能状态有关,因此,在康复过程中,对局部的功能障碍也应从整体出发,采取全面的康复措施。
4.2 辨证康复
中医治疗疾病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离不开辨证论治。在中医康复学中,这些方法多数同样适用于功能障碍的改善,因此辨证是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在中医康复临床过程中,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因此,通过辨证论治改善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原因,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本”和整体康复的原则。这是中医康复学的又一特色。
, 百拇医药
4.3 功能康复
康复学以功能障碍为作用对象[6],因此,功能康复是其主要治疗目的。在中医康复“形神合一”是功能康复的基本原则。中医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形神合一构成了人的生命。《淮南子.原道训》曰:“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功能康复即是训练“神”对“形”的支配作用。如导引、运动训练、气功等方法,即是形与神俱的康复方法。如偏瘫运动功能的丧失,就是神对肢体的主宰作用的丧失,强调主动运动训练的重要性,与现代康复学的运动再学习的指导思想完全相同。可惜,中医学的这些康复治疗方法未能形成体系,和进一步的应用于临床治疗。
4.4 综合康复
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和完善,由简单到复杂,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治疗和养生康复的方法。每种方法均具有不同的治疗范围和优势。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取得好的疗效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7]。中医康复学治疗的对象是残疾者、老年人、慢性病者等,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取得好的疗效,因此,在康复过程中主张采用《素问*异法方宜论》提倡的“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
, http://www.100md.com
5 康复治疗方法
在我国古代,有了医疗活动,康复医疗就产生了,并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在历代医家的努力下,中医康复学的内容不断得到完善,康复方法不断得到补充,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如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熏洗疗法、气功疗法、运动疗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与现代康复方法相比,独具特色而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郑英洲.康复医学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7,2(3):97
2,陈可冀.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
3,张子游,高鹤亭.中医康复学概念的确立.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8,3(5):230~231
4,谢欲晓.康复医学中障碍学的观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2):93~96
5,陈道莅.康复评价的基本概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7,2(4):184~186
6,陈道莅.康复对象.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7,2(2):47
7,卓大宏.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渠道和发展前景.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4):146
(收稿日期:2000-01-1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