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11259
130例腭裂整复术的麻醉体会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2000年第5期
     作者:饶静玲 孙嘉麟 钟大文

    单位:重庆市口腔医院 400015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541

    腭裂手术直接刺激敏感的咽喉部,要求有足够的麻醉深度以消除各种不良反射,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我们在氟芬合剂与芬太尼等静脉麻醉基础上,吸入异氟醚作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腭裂整复术130例体会到此种麻醉方法具有麻醉平稳,术中出血减少,苏醒快,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腭裂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之一。现将具体方法,麻醉效果,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等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男性91例,女性39例;年龄:4~9岁98例,10~15例20例,16~41岁12例。手术类型:单侧腭裂整复48例,双侧82例,唇腭裂同时整复10例。手术时间30~350分钟。
, 百拇医药
    1.2 麻醉方法

    1.2.1 术前用药 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鲁米那钠2~3mg/kg,阿托品0.1~0.2mg/kg或成人肌注东莨菪碱0.2~0.3mg,不合作患儿入室后即肌注氯胺酮2~3mg/kg。

    1.2.2 麻醉诱导及插管 全部采用硫喷妥钠6~10mg/kg及司可林1.5~2mg/kg静注快速诱导,在口腔喉镜明视下,经鼻腔插管95例,经口腔插管35例,其中5例因经鼻插失败而改经口插。小儿气管导管不带套囊,用纱条填塞导管周围,防止漏气与血液漏入气管。切开前2分钟,芬太尼4~6μg/kg静脉推注。

    1.2.3 麻醉维持 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插管后根据年龄、体重,将氟哌啶与芬太尼合剂2~4ml静脉推注,同时吸入异氟醚,并根据术中情况调节异氟醚吸入浓度进行降压。异氟醚浓度以蒸发罐标准作为依据,根据需要在1.5%~5%之间调节,收缩压控制在低于术前对照值的13%~20%。
, 百拇医药
    有3例患者因手术时间较长,术中追加芬太尼0.1~0.2mg。术毕前5~10分钟停止吸入异氟醚。术中以辅助呼吸维持通气。

    1.3 麻醉中并发症 1例9岁患儿于术中发生肺水肿,经及时处理后好转。1例4岁半小儿拔管后出现严重呼吸抑制和2例小儿术中导管脱出气管,均重新置管。5例患者发生苏醒延迟,拔管后面罩给氧观察20分钟以上,最长观察122分钟后出室。

    2 体 会

    2.1 腭裂手术应首选经鼻腔插管。气管内插管可确保腭裂修复手术中呼吸道的通畅并便于呼吸管理。本组除双侧完全腭裂和唇腭裂同时修复时需经口插管外,其余均采用经鼻气管内插管。因鼻插便于手术操作,即使患儿躁动,因导管通过鼻腔固定较牢固,不易发生脱管。本组2例导管脱出均发生在经口腔插管的病人。婴幼儿气管相对较短,气管导管且无导囊,更易发生脱管现象。因此正确选择导管粗细,牢固固定,至为重要。导管周围用长纱条填塞咽腔是防止误吸和术中维持小儿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
, 百拇医药
    2.2 异氟醚降压,减少术中出血。腭裂手术,特别是剥离粘骨膜瓣时出血甚多。在静脉麻醉基础上采用异氟醚吸入降压,使出血明显减少。异氟醚可使周围血管阻力下降,而使血压下降。吸入异氟醚后,SBP比术前下降13%~15%,DBP下降15%~24%,手术野出血明显减少,因而输血量也相应减少。1996~1997年78例腭裂手术,有51例输全血200ml,占总数的65%。1998~1999年52例腭裂手术,输全血和红细胞200ml者仅16例,占总数31%。近年来对成人用血代或血定安等代血浆后,一般可不输血。由于出血减少,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病员的经济负担。

    2.3 异氟醚有苏醒快的优点 从三组不同年龄患者SBP、DBP以及HR的变化表明,出室前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异氟醚停吸后,一般均能在短时内苏醒出室。

    2.4 异氟醚和芬太尼的使用 本组病例中因应用了对呼吸有抑制作用的芬太尼,故术中应更加重视辅助或控制呼吸,避免酸血症的发生。我们采取氟芬合剂在插管后使用,芬太尼在手术前、中期使用,确保麻醉平稳。手术后期只采用异氟醚持续吸入,少用芬太尼,以免引起延迟性呼吸抑制。本组1例4岁小儿,因芬太尼用量偏多,术毕刺激患儿啼哭后拔除导管,但拔管后几分钟即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面罩给氧40分钟呼吸仍未恢复。重新插管辅助呼吸90分钟,待生命体征完全正常,患儿完全清醒后才拔管出室。,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