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11266
小儿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体会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2000年第5期
     作者:李勤 谈必龙 周德凯 李晓庆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普外科 400014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532

    肠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其发生部位、形状、大小及与肠管是否相通等病理改变各不相同,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术前难以确诊。现将我院自1992~1998年间收治的19例肠重复畸形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病例中男8例,女11例。年龄1月~11岁。以急腹症就诊13例;以腹部包块就诊5例;腹部手术意外发现1例。病理类型:囊肿型14例,管状型5例。病变部位:回肠(距回盲部20~80cm)9例;回盲部8例;结肠2例。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1.2.1 急性肠套叠4例,3例经空气灌肠失败,在剖腹探查术中确诊为肠重复畸形。另1例患儿反复发作肠套叠4次,前3次空气灌肠成功,第4次发病时疑诊本病行剖腹探查术证实为回盲部肠重复畸形。病变部为套头起始部。

    1.2.2 机械性肠梗阻5例,术前腹部X片均提示完全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中证实为肠重复畸形,其中2例术前扪及腹部包块。

    1.2.3 消化道出血4例,均有血便史。4例术前钡餐检查均无异常发现,3例术前TC99扫描提示有腹部异位放射性浓聚。3例术前腹部B超发现有囊性包块,其中2例TC99扫描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均为阳性,术前得以确诊。

    1.2.4 以腹部包块就诊5例,术前体检及腹部B超均可发现囊性包块,术前诊断都考虑为大网膜囊肿或肠系膜囊肿,术中证实为肠重复畸形。
, 百拇医药
    1.3 治疗 本组19例采用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其中17例将重复畸形连同主肠管一并切除,行一期肠吻合术,另外2例行肠重复畸形肠管粘膜剥除术。

    2 讨 论

    肠重复畸形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很不典型,常在出现并发症后才来就诊,因其并发症的类型不同而表现不一。加上本病较为少见,临床医生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未能及时采用恰当的诊查措施,能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的不多。本组19例中仅2例术前明确诊断。由此我们体会在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时如有以下情况需想到本病:(1)反复发作的肠套叠。(2)原因不明的肠梗阻。(3)反复出现消化道出血。(4)腹部扪及囊性包块,尤其是长管状包块。若有前3种情况中的1种再加上扪及腹部囊性包块则需高度怀疑本病。

    辅助检查对肠重复畸形的确诊有重要价值,特别是腹部B超和TC99扫描的同时运用可以提高本病的确诊率。单作B超检查往往提示腹部囊性包块,临床医生首先想到的是大网膜囊肿或肠系膜囊肿;而单作TC99扫描示异位胃粘膜时最容易想到的是美克尔憩室。而肠重复畸形因存在异位胃粘膜,TC99扫描检查时也会发现在胃与膀胱之间有异位放射性浓聚。若同时腹部B超和TC99扫描检查发现腹部囊性包块和异位胃粘膜,则基本可以诊断肠重复畸形。文献报告肠重复畸形仅20%~25%有异位胃粘膜,故TC99扫描检查可能出现假阴性(TC99扫描检查结果阴性不能除外肠重复畸形)。在本组病例中术前TC99扫描结果阳性者术中均得到证实,尚未发现假阳性。另外本组4例消化道出血术前均作钡餐检查,结果都无异常发现,可能与大多数肠重复畸形开口处呈一潜在通道,钡剂不能进入肠重复畸形段有关,有报道80%重复畸形内腔与所附着的肠管互不交通,故临床上钡餐检查假阴性率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