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11290
显微型多动脉炎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2000年第5期
     作者:崔建强 张凡 张人杰 余月明 王涛 郭东阳

    单位:四川成都军区总医院泌尿内科 610083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588 患者,男,48岁。因反复发热、乏力、纳差3月,咯血、双下肢浮肿15天入院。入院3月前开始出现发热、乏力、纳差、双膝关节疼痛,于当地医院按“上感”治疗症状时好时坏。入院半月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发病以后每日尿量1500ml左右。既往无急慢性肾炎病史。查体:体温36.7℃,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5/97.5mmHg(18.0/13.0kPa)。中度贫血貌,颜面及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双中下肺呼吸音稍粗。血常规:Hb88g/L,WBC7.6×106/L,中性粒细胞80%。尿常规:Pro 3+,BLO3+,镜检:RBC2+/HP,WBC1~3/HP。BUN14.2mmol/L,Cr385.0 μ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4.5g,内生肌肝消除率:22ml/分。血浆白蛋白24.1g/L。B超示双肾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欠清。胸部X线照片提示双肺感染。入院诊断为:(1)肺部感染;(2)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经抗感染等治疗无效,诊断为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转入肾内科。肾活检病理诊断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Ⅲ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IIF法阳性(P-ANCA),抗PR3-ELISA阴性,抗MPO-ELISA98%阳性;抗GBM抗体阴性。诊断明确为:(1)显微型多动脉炎;(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3)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Ⅲ型)。诊断明确后经血浆置换4次,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冲击治疗共两疗程(1.0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三天为一疗程),同时给予强的松、环磷酰胺口服等治疗,咯血很快停止,肾功好转,血肌酐降至320.0μmol/L出院。

    讨论:显微型多动脉炎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目前国内报道很少,西南地区尚未见报道。本病属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一种,病变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和小动、静脉,病变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和小动、静脉,病变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见故名。本病常有发热、乏力、关节疼痛等所谓血管炎综合征的前驱表现,但往往易被忽略。其受累器官以肾和肺最多见。肾脏损害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理多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Ⅲ型);肺部损害以咯血、呼吸衰竭等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肺部感染、肺结核等。由于本病相对少见,临床上对本病尚缺乏认识,加之目前多数医院尚未开展对本病有特殊诊断价值的ANCA检查,因此,易于漏诊和误诊。本例患者曾先后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肺部感染、肺出血—肾炎综合症(Goodpasture syndrome)。本病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ANCA检查。本病属内科急危重病,其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未使用免疫抑制剂前尚属不可治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后预后大为改善,目前5年存活率可达70%~80%。本例患者虽确诊较晚,但经强有力的免疫抑制治疗后病情仍明显改善而出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