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11870
儿童臀肌挛缩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2000年第5期
     作者:胡丽君 陈秀荣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骨科 400014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584 臀肌挛缩症除少数为先天性因素外,绝大多数是臀部受反复多次药物注射,而在所注射药物中常加用了2%苯甲醇所引起,导致臀肌纤维化,严重妨碍了髋关节的内收、内旋功能。临床表现为步态异常,如不及时治疗将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及行走功能。手术彻底松解挛缩的肌肉、加以术后功能训练及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对护理该病的具体措施,达到满意疗效的方法,进行总结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1 临床资料

    1.1 我院从1988年~1998年共收治本病333例,其中男224例,女109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最大17岁,最小4岁,平均年龄10岁左右。333例患儿全部行挛缩臀肌松解术治疗,实施术前术后护理与早期功能训练,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无1例切口感染等近期并发症,远期随访效果满意。
, http://www.100md.com
    1.2 解剖特点及临床特征 由于注射部位在臀部的外上象限,肌肉纤维化以外上象限为最明显。而且注射的次数不同,深浅不一,臀部肌肉与筋膜甚至关节囊挛缩程度不一。患儿行走呈外“八”字步态,跑跳不及正常同龄儿童灵活,尤其是上台阶困难。临床体征出现下蹲时画圈征,两腿不能交叉过中线,不能搭双腿。双侧臀部外上方出现皮肤凹陷。

    1.3 手术原则 彻底松解挛缩纤维组织,使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术后尽早功能训练,防止肌肉粘连。

    4 护理

    4.1 一般护理

    4.1.1 术前准备 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为手术作好准备。通过入院宣教使患儿及家属尽快熟悉环境,护士经常主动与患儿接触,介绍疾病知识、疾病转归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前3天开始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利术后良好配合康复训练。
, 百拇医药
    4.1.2 术后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常规给予心电监护,术后48小时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保持局部引流通畅,伤口敷料浸湿后随时更换。每天大、小便后清洗会阴部,防止伤口污染。

    4.2 特殊护理

    4.2.1 保持矫正卧位 患儿术后取并腿伸直位,用绷带适度固定膝关节,将双膝下垫上软垫,防止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达到防止挛缩肌肉纤维再粘连。每次大、小便改变卧位后,均需将患儿置于该位置。

    4.2.2 步态训练 术后第二天拔出橡皮引流条,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为了避免肌肉粘连而影响疗效,术后第三天即开始鼓励患儿下床进行功能锻炼。由于松解了臀部肌群,步态可能出现暂时性摇摆不稳,患儿早期训练时需要扶持,因小儿术前是外“八”字步态,所以在练习时需先在地上确定一直线,扶持患儿沿直线双足放直行走,每天至少训练3次,每次从5分钟开始,逐渐增至10~15分钟,术后5天患儿多能正常自行行走,“八”字步态消失。在练习行走的同时练习坐姿,先坐床后坐靠背椅,同时保持双膝靠拢。
, 百拇医药
    4.2.3 下蹲训练 当患儿适应了步态训练和自行坐立后,在术后7天才开始下蹲训练,可让患儿手扶支持棒,双膝并拢下蹲,逐渐从半蹲位过渡到全蹲位,一般术后14天能达到全蹲位。

    4.2.4 阶梯训练 当步态较稳定后,术后5天开始进行上楼梯训练。上楼梯时尽可能指导患儿膝关节向前不外展,使膝关节能达90°屈曲,这样带动髋关节也作屈髋训练运动。

    4.2.5 后期训练 术后一月左右,患儿需进行跑步、跳绳、原地跳跃,交腿及搭双腿动作练习,这样能进一步协调髋关节的功能促进恢复。

    4.2.6 疤痕防治 该病90%患儿均有切口疤痕形成,其原因可能系切口有张力或疤痕体质因素,因功能训练较早,拆线时间多在术后10~14天。术后3周行局部疤痕治疗,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