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血液学杂志》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19753
大容量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用于自体和异体移植
http://www.100md.com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0年第5期
     作者:温柏平 李惠民 杨绵本 杨凌 李维佳 何争春 陈卫健 杨蜀云 黎承平

    单位:温柏平(昆明医学院附一院血液科 昆明,650032);李惠民(昆明医学院附一院血液科 昆明,650032);杨绵本(昆明医学院附一院血液科 昆明,650032);杨凌(昆明医学院附一院血液科 昆明,650032);李维佳(昆明医学院附一院血液科 昆明,650032);何争春(昆明医学院附一院血液科 昆明,650032);陈卫健(昆明医学院附一院血液科 昆明,650032);杨蜀云(昆明医学院附一院血液科 昆明,650032);黎承平(昆明医学院附一院血液科 昆明,650032)

    关键词:

    临床血液学杂志000515 外周血干细胞(PBSC)是骨髓造血重建重要的干细胞来源。由 于造血恢复快,采集时不需全身麻醉等优点,PBSC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PBSCT已从自体 移植进入了异体移植的临床应用阶段。干细胞的有效采集是移植的首要条件。为此,我们采 用新型血细胞分离机COBE Spectra采集健康供者和恶性淋巴瘤患者经动员的PBSC,初步分析 了动员方案,采集时机与效率和移植后造血重建,为今后进一步广泛应用PBSC打下基础。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动员方案

    3名健康供者(Allo-PBSCT供者)分别是3名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同胞,经HLA配型符合供者要求 。供者1的动员方案为:rhG-CSF 300 μg/d×5 d,供者2,3的动员方案采用rhG-CSF 3 00 μg/d加rhG-CSF 150 μg/d合用,连续5 d。动员后根据CD34+细胞含量决定 采集时机。以上供者均在第6天采集。病例4,5为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自体移植。病例4, 诊断为HD患者,动员采用,CTX 800 mg×2次,VP-16,100 mg×6 d,5 d后加G-CSF 300 μg/d×4 d,第5天开始收集PBSC。病例5为NHL患者。动员方案为:CTX 800 mg×2次,吡 喃阿霉素40 mg×1次,VP-16 150 mg×6次,6 d后加G-CSF 300 μg/d×3,第4天开始采 集PBSC。
, 百拇医药
    1.2 PBSC采集

    选择血细胞分离机(COBE Spectra,version 5.1 software,LRS System,Lukewood,USA) MNC程序。输入参数(性别,身高,体重,Hct)。3名健康供者和2名患者血液流速为28.6 ~44 ml/min不等,血与抗凝剂比值为12∶1,终点分血量依据各自以总血容量(TBV)及当时 具体情况(如对ACD-A的耐受和期望MNC的产量等)决定。静脉穿刺采用双肘静脉(供者1,2) ,或单侧肘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供者3和患者4,5)。选择血流丰富的一侧静脉作入(机) 血通路。MNC采集效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pre和Post-MNC分别代表采集前后供者的MNC数量

    1.3 CD34+细胞的测定
, http://www.100md.com
    采用美国Coulter公司XL型流式细胞仪。有核细胞与FITC标记的CD34+单抗(美国BD 公司)4℃混合30 min。测定动员前后外周血和收集产品中CD34+细胞的百分含量。

    2 结果

    2.1 MNC和CD34+细胞的产量及采集效率

    我们对5人7次采集MNC的结果见表1。

    表1 MNC采集的数据 供者和病人1)

    采集时MNC

    (×109/L)
, 百拇医药
    采集时CD34+

    (%)

    终点分血量

    (TBV)

    采 集效率

    (%)

    MNC终产量

    (×109)

    CD34+细胞终产量

    (×107)

    1
, 百拇医药
    1.78

    2.0

    2.6

    43.0

    1 6.5

    24.2

    1.83

    2.0

    3.2

    53.0

    31.3

    49.0

    2
, http://www.100md.com
    1.91

    4.5

    3.3

    83.0

    64.0

    256.0

    1.86

    4.0

    2.0

    85.0

    45.0

    45.0

    3
, http://www.100md.com
    1.90

    1.0

    3.1

    68.0

    40.0

    104.0

    4

    0.84

    1.0

    3.3

    76.0

    39.0

    50.0
, http://www.100md.com
    5

    1.60

    1.1

    3.1

    88.0

    40.0

    195.0

    1)供者1和2分别进行了两次连续采集 从表1看出,采集时CD34+细胞含量均>1%,每次采 集(除供者1第1次和供者2第2次外)的终点分血量均在3个TBV以上,采集MNC的效率各不相同 ,43%~88%不等,但都获得较高的MNC和CD34+细胞产量。此外,我们还对收集产品中MNC和CD34+细胞产量进行 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48(P<0.05)。
, http://www.100md.com
    2.2 收集产品的成份

    表2列出了7次采集产品成份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表2 采集产品成份及特征 供者和病人

    收集体积(ml )

    WBC(×109/L)

    MNC(%)

    CD34+细胞(%)

    RBC(×1012/L)

    PLT(×109/L)

    1
, 百拇医药
    214

    295

    25.0

    1.5

    0.66

    1 350

    327

    335

    28.0

    1.6

    0.50

    986

    2
, 百拇医药
    348

    283

    65.0

    1.0

    0.49

    2 170

    200

    296

    75.0

    4.0

    0.52

    907

    3
, http://www.100md.com
    322

    264

    47.0

    2.6

    0.63

    2 075

    4

    340

    167

    68.0

    1.2

    0.42

    895
, 百拇医药
    5

    334

    123

    95.0

    5.0

    0.61

    3 700

    由表2看出,收集产品中除主要含MNC外,还采集到其他一些 副产品,例如,RBC、PLT和PMN等。其中PLT的含量较高,RBC含量较少,Hct一般<5%。经验 表明,界面调整直接关系到MNC的收集效率,进而影响产品中MNC的含量。收集产品中CD 34+的百分含量较高>1.0%。

    2.3 PBSC的回输与造血重建
, 百拇医药
    表3列出了5名患者分别接受PBSC后造血重建时间的比较。表3 回输CD34+细胞数与造血恢复时间 病

    人1)

    移植类型

    实际回输CD34+

    细胞(×106/kg)

    回输后(d)

    PMN>0.5

    ×109/L

    PLT>20

, 百拇医药     ×109/L[ ZB)

    1

    Allo-PBSCT

    9.8

    17

    85

    2

    Allo-PBSCT

    13.3

    10

    11

    3

    Allo-PBSCT
, 百拇医药
    18.0

    11

    11

    4

    Allo-PBSCT

    6.8

    12

    12

    5

    Allo-PBSCT

    28.0

    11

    9
, http://www.100md.com
    1)1,2和3号病人分别由供者1,2和3提供PBSC。以上造血恢复时间均为回输CD 34+细胞后加用rhG-CSF 表3看出,回输CD34+细胞后,异体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造血恢复时间短,回输后约10 d,PLT和PMN均得到恢复。说明表3中所输入CD34+细 胞剂量是足够的,病例1 PLT和PMN恢复较慢,可能与供受者ABO血型不合有关。

    3 讨论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TSCT)首要的条件是干细胞的有效动员和采集。近年国内少数 单位虽已开展了此项工作,但是干细胞的产率远不如国外,而且平均每例采集次数较多。我 们用大容量白细胞单采(Iarge volume leukapheresis,LVL)外周血干细胞,获得优良效果。 为提高MNC采集效率和终产量,采集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为决定采集的时机,监测动员后C D34+细胞的含量十分必要。动员目的在于促使更多CD34+细胞进入外周血 。检测结果表明,5例经动员后采集时CD34+细胞含量比动员前均有大幅度增加(> 1.0%)。健康供者一般在动员后5 d,患者则在细胞因子动员后3~4 d采集,干细胞采集 效率较高。此外,采集时MNC界面的调整也与干细胞的产率密切相关。为保障一个稳定的MNC 界面,保证出血压力的稳定极为重要,如波动太大会造成MNC采集效率低。LVL是近年来为提 高干细胞产率,减少采集次数的重要手段。国外文献(Comenzo*RL和Malachouski ME)报道 ,一次LVL,终点分血量>3.5 TBV时,才可采集到足够干细胞。我们的结果显示,3倍T BV时,便可采集到供移植所需的最低值(CD34+)>5×106/kg,移植后结果表明, 患者造血功能均较快恢复。PBSCT另一个优点是产品中RBC含量少,Hct<5%ABO血型不相合的 异体移植。这个量的RBC不会引起严重后果,而且避免了BMT时去除RBC的繁锁。对7次采集MN C和CD34+细胞数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0.748(P< 0.05)。说明CD34+细胞存在于MNC细胞群体中,随MNC采集量增加而增加之势。 所以,在目前现行动员方案中,要提高CD34+细胞的产率须通过:①提高MNC采集效 率。②增加终点分血量,即进行LVL。而对没有流式细胞仪的单位,可用MNC计数代替CD 34+的测定,具有实际意义。

    (编辑 张揆一)

    (收稿 1999-05-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