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37683
食管贲门部的超声检查及意义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2000年第5期
     作者:张淼源

    单位:张淼源(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 14031)

    关键词:经腹超声检查;食管贲门部

    广东医学000531 【摘要】 目的 探讨常规经腹超声检查对食管贲门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按常规超声经腹壁左肝为透声窗探查患者食管贲门区,观察正常及异常病变声像图特征,与邻近器官关系、周围淋巴结(LN)等情况,并和X线钡餐造影(GI)、胃镜、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检查食管贲门区显示率为95%,正常贲门壁厚3~5 mm,贲门癌壁厚9~21 mm,超声提示贲门癌的敏感性、准确性为95%,周围LN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82%。结论 超声提示食管贲门部病变及周围有无转移,可与GI和胃镜检查相互补充,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超声检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胃肠超声诊断价值不断提高。对食管贲门部通过经腹超声,恰当调整探头与声束的探查方位,就能有效地显示食管贲门部及其病变。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995年5月至1999年6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就诊患者。发病时间从自觉吞咽受阻或困难1~4个月不等,年龄25~8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6岁,随机抽样检测,共40例,男20例,女20例。患病组共138例,平均年龄60.5岁,男95例,女43例,其中2例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GI证实;另136例为食管贲门癌和胃底贲门癌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多有饮白酒史,均经胃镜检查或GI、手术病理诊断。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为ATL HDI-3000型彩色超声显像仪及Aloka SSD-630型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 MHz。患者空腹或非空腹,取平卧或半坐卧位,先涂上耦合剂,探头置于剑突下和左肋弓处,与肝左叶为透声窗,探头方向与身体长轴切面斜置小于45°角,声束方向指向背侧稍向左外上方扫查,在肝左叶与腹主动脉间或略偏左侧取得腹段食管长轴图,食管末段与胃交界处即为胃贲门,呈“鸟嘴状”结构,然后转动探头90°,获得贲门横切面,呈“靶环征”。观察食管腹段贲门胃底区周壁是否光滑,测量壁厚度、病灶范围、内腔情况,并了解周边邻近器官等情况;视病情需要可饮水300 ml观察管壁柔软度、蠕动度、贲门开放通过情况。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对照组 共40例,显示清晰38例,显示率为95%,另2例食管贲门部结构显示不清,原因为过度肥胖,肝左叶过短而厚、腹腔脏器与膈面较高及肋弓影响。正常贲门处壁厚3~5 mm,平均厚度4 mm,正常声像图纵切时呈“鸟嘴状”,横切时呈“靶环征”,管壁回声呈二明一暗三层结构(浆膜层,粘膜层回声较强,中间为肌层呈低回声),管腔呈不规则带状强回声,饮水时动态观察其管壁柔软,有规律蠕动,贲门通过顺畅。

    2.2 患病组 共138例,其中2例贲门失弛缓症为年青女性,贲门口以上食管管腔呈高度扩张充盈,内容物滞留,管壁稍厚而软,贲门处管腔呈尖锥状,贲门口无开放,饮水观察管壁蠕动弱,贲门口偶有断续开放内容物突然进入胃腔,经GI证实。136例中食管贲门癌23例,胃底贲门癌113例,经手术证实102例,其余经胃镜检查或GI证实(肝转移及年老体弱未能手术)。超声表现为食管贲门、胃底贲门部壁不规则、不均匀增厚呈低回声,病灶范围长度100~45 mm,多数为65 mm,厚度9~21 mm,多位于贲门前壁,正常层次结构紊乱,粘膜线回声不整齐,管腔多为偏心性狭窄,饮水后通过困难,壁僵硬,蠕动消失。
, 百拇医药
    2.3 周围浸润 136例患者中LN肿大109例,肝转移灶12例,左肝浸润5例,腹水21例。肿大LN 9~30 mm,呈单个结节或相互融合,常见贲门与胃左动脉旁,腹膜后胰腺周围。102例中超声提示与手术发现LN转移符合82例,漏诊15例,左肝或胰腺粘连浸润漏诊分别为8,10例,有6例直接向上食管蔓延转移超声未能显示。

    3 讨论

    超声对胃肠道肿瘤的检查有独到的优势[1]。贲门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于贲门腺颈部,多在小弯侧,主要为淋巴结转移[2]。超声成像以断面解剖为基础,它可将胃肠病变的范围,壁厚的程度、肿物的大小、生长方式、内部结构和周围浸润加以显示。同时还有可能协助临床发现恶性肿瘤向外浸润和转移。以往对上消化道肿瘤的检查方法主要依靠GI和胃镜,只能显示胃肠粘膜内部结构,不能显示肿瘤内部及周围邻近脏器等情况;在日常工作中检查肝脾等器官时,只要注意邻近器官结构与关系,胃底贲门区位置固定于左肝后,尤其嘱患者深吸气时使膈面与左肝下移更能显示清楚而提高显示率,只要熟悉解剖位置、正常声像图特征和操作技巧恰当,不论是否空腹状态下经腹超声均能较满意显示胃底贲门部,对其病变更易显示,能够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所在部位、范围、管壁厚薄与浸润程度,LN及肝脏等有无转移情况,超声提示胃底贲门癌的主要征象是管壁不均匀增厚,“鸟嘴状、靶环征”结构破坏失常,其准确性、敏感性为95%以上。本组有1例56岁女患者,有吞咽阻塞感,做GI未见异常,后做超声检查肝脾肾器官时发现胃底贲门处管壁局部不均性增厚为11 mm,提示胃底贲门占位性病变,经胃镜并活检证实,说明管腔变化不大时GI不易发现。虽然超声能显示周围肿大LN,但少于6 mm时超声难以发现。
, 百拇医药
    笔者认为目前超声还难以全面评估贲门部占位病变,但其临床实用价值是肯定的,常规经腹超声检查贲门部是一种简单易行,无创伤性,可重复检查,多方位探测,对年老体弱,有心肺疾病不受限制,并可作为健康普查以帮助早期发现病变;若超声与GI和胃镜有机结合应用,可相互补充,进一步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诊断准确性,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董 磊. 彩超在贲门癌检查中的应用及意义.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 11(8):601

    2,林治瑾, 主编. 临床外科学. 上册.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953

    收稿日期:1999-09-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