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下丘脑-垂体疾病 > 颅咽管瘤
编号:10209965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6期
     作者:詹升全 林志俊 李昭杰 许作奎 林晓风 舒航

    单位:510080 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颅咽管瘤;外科手术

    实用医学杂志000614 摘 要 目的:探索手术根治颅咽管瘤的方法。方法:采用翼点入路在显微镜下对34例不同类型的颅咽管瘤行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4例。死亡3例。随访1~43个月,能参加工作和学习者25例,生活需人照顾者6例。结论:翼点入路能达到绝大部分肿瘤的良好显露和全切除,可作为大部分颅咽管瘤手术的首选入路。

    我科于1996年3月~1999年11月采用翼点入路行显微镜下颅咽管瘤切除34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5~58岁,平均28岁;病程3个月~3年;以头痛(45.6%)、视力下降(42.2%)、视野缩小(35.6%)及内分泌障碍(59.1%)为主要临床表现。

    1.2 影像学检查 依据CT或MR显示肿瘤的部位分型:鞍内型3例,鞍上型20例,鞍上脑室外型7例,脑室内型1例,脑室内外型3例。肿瘤最大直径>4 cm 10例,2~4cm18例,<2 cm 6例。囊性6例,实质性6例,混合性22例。伴梗阻性脑积水5例,钙化19例。

    1.3手术方法 均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术中先解剖分离外侧裂,暴露视交叉前间隙、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及颈内动脉外侧间隙,对1例脑室内型患者术中同时行终板切开,通过这4个间隙的联合应用,达到对肿瘤的良好暴露。先行肿瘤囊内切除或囊液吸除,随着肿瘤体积的缩小,从肿瘤表面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面仔细分离,电凝进入肿瘤的细小动脉,分块切除,直至肿瘤完全切除。
, 百拇医药
    2 结果

    肿瘤全切30例,次全切除4例。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下丘脑功能衰竭,1例术后6 d死于误吸窒息。术后随访1~43个月,能参加工作和学习者25例,生活需人照顾者6例。并发症:27例术后多饮多尿,其中7例术后3~7 d尿量8 000~13 000 ml/24 h,多在7 d后逐渐转入正常,仅2例在1个月后尿量才恢复正常。4例动眼神经麻痹,其中3例3个月内恢复。2例视力障碍加重,其中1例3个月内恢复。

    3 讨论

    颅咽管瘤是颅腔内一种先天性肿瘤,起源于颅咽管的残留上皮细胞,占成人颅内肿瘤的1.2%~3%,占儿童颅内肿瘤的5%~13%[1]。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肿瘤内治疗等。自1909年Halstead实施了第1例颅咽管瘤的手术以来[2],显微手术切除已成为治疗颅咽管瘤的首选方法。目前手术全切除肿瘤成为多数神经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并且认为只要可能,全切除肿瘤将取得最好的长期控制。Maira等[3]认为手术全切除肿瘤有以下好处:(1)效果确切;(2)部分切除后复发率高,再手术的风险大;(3)病理证实肿瘤和正常组织结构之间存在一层胶质增生板,使全切除成为可能。
, http://www.100md.com
    颅咽管瘤术后复发率高,全切除复发率为9%,而次全切除的复发率高达31%。Yasargil等[2]认为残存的肿瘤碎片是复发的根源,因此主张全切除肿瘤以降低复发率。为了达到肿瘤全切及减少术后致残率,良好的手术显露及对正常脑组织的保护就显得甚为重要。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有:经鼻中隔-蝶窦,经翼点和经额入路。经鼻中隔-蝶窦入路仅适用于局限于鞍内的肿瘤,而单纯的经额入路对肿瘤的显露欠佳,难以做到肿瘤的全切。而翼点入路却可以对各种生长方向的颅咽管瘤做到良好的显露,若肿瘤长入第三脑室内,可同时行中板切开。本组34例均采用翼点入路手术,对1例脑室内型患者同时行中板切开,术中肿瘤均得到良好的显露。切除肿瘤利用率最高的是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而对于较大的肿瘤必需同时联合应用3个间隙切除。

    虽然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多形成界限,但术中避免邻近结构的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Willis环各段发出许多细小动脉,这些穿通支可覆盖在肿瘤表面,术中要仔细辨认,电凝止血应只限于供给肿瘤的血管,在肿瘤表面凝断。Patterson等[4]报道一般情况下肿瘤不接受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血,但是当肿瘤突向第三脑室底后部时,可有后循环穿通支附着或形成分支供血。分离该部位肿瘤时,除要防止丘脑损伤外,更要保护这些穿通支供血,否则会引起下丘脑和中脑等远隔部位梗塞,产生高热和昏迷等严重术后并发症。在切除与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和灰结节等结构附着的肿瘤时,因肿瘤挤压常有这些组织结构移位、变形,此时应在较高倍数显微镜下操作。分离切除肿瘤,绝大部分病例经仔细分离均能达到肿瘤全切除,但对粘连紧密无法分离者,切不可勉强将肿瘤切除。本组4例次全切除者,均系术中无法辨清肿瘤与垂体柄组织关系而残留部分肿瘤,以免误伤垂体柄。
, http://www.100md.com
    颅咽管瘤切除术后病死率在8%~17%[2~4],本组34例术后死亡3例,占8.8%。死亡原因是多样的,且常为多因素并存,包括癫痫、肺炎、水电解质紊乱、丘脑下部综合征及颅内感染等。本组死亡3例中,有2例术后出现癫痫,但最终死于丘脑下部综合征:昏迷、超高热。另1例虽然因窒息死亡,但主要原因仍是丘脑下部损伤后致意识障碍所造成的误吸。有脑积水者提示预后不良,本组死亡的3例术前均伴有明显脑积水,病死率占伴有脑积水患者的3/5。

    颅咽管瘤的治疗是包括放射治疗在内的多种方法的综合性治疗,而肿瘤手术全切除应是最佳选择,翼点入路能达到绝大部分肿瘤的良好显露及全切除,可作为大部分颅咽管瘤手术的首选入路。

    参考文献

    1,刘正言. 颅咽管瘤的治疗.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8,25(3):132~135.

, http://www.100md.com     2,Yasargil MG, Curcic M, Kis M,et al. Total removel of craniopharyngiomas. J Neurosurg, 1990,73(7):3~11.

    3,Maira G,Anile C,Rossi GF,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craniopharyngiomas:an evaluation of the transsphenoidal and pterional approaches. Neurosurgery,1995,36(4):715~724.

    4,Patterson RH Jr,Danylevich A. Surgical removal craniopharyngiomas by a transcranial approach through the lamina terminalis and sphenoid sinus. Neurosurgery,1980,7(2):111.

    (收稿日期:2000-01-03),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下丘脑-垂体疾病 > 颅咽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