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夏医学》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12480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99例
http://www.100md.com 《华夏医学》 2000年第6期
     作者:陶玉 徐酉华

    单位:陶玉(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广西桂林市);徐酉华(541001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关键词:川崎病;免疫球蛋白;冠状动脉扩张

    华夏医学000626 近年报道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可迅速控制川崎病急性期症状,降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我院患儿采用大剂量IVIG联合阿司匹林(ASP)治疗99例川崎病,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观察对象 1998年8月至1999年8月120例住院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IVIG组99例,男69例,女30例,年龄3月至6.5岁;对照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10月至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1998年)的川崎病诊断标准。两组患儿开始治疗时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均无明显差异。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患儿于病程4~11d给予治疗,IVIG组平均病程6.5d, IVIG1~2g/kg,以5%葡萄糖液稀释成2.5%,一次性静脉滴注,同时联合应用 ASP 50~80mg.kg-1..d-1,分3次口服,热退后3d减至15mg.kg-1..d-1。对照组平均病程7.2d,不用IVIG, ASP剂量同上,其他治疗两组相同。于入院后作彩色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最大内径≥4mm,诊断为冠状动脉扩张(CAD)。

    1.3 结果 IVIG治疗组退热时间最早6h, 最迟48h,平均17h;对照组最早21h,最迟6d,平均3.6d。IVIG组发生冠状动脉扩张(CAD)3例,占3.0%;对照组发生CAD 6例,占28.6%,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 IVIG2g/kg发生CAD2/26,1g/kg发生CAD1/73,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IVIG输注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川崎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某些感染(如病毒、细菌)后引起异常免疫反应有关。IVIG治疗川崎病在国内外已广泛使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免疫调节细胞产生负反馈作用,抑制T细胞活性及B细胞多克隆活化,从而减少了IgG合成;②改变了免疫复合物的分子大小,促进了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③可能提供某种特异的抗体,作用于目前尚未清楚的致病病原体或毒素。使用IVIG确能预防CAD发生[1],本组资料分别为ASP组冠脉病变发生率为6/21(28.6%),IVIG组仅为3/99(3.0%),证实IVIG确能减少CAD发生[2]。由于丙种球蛋白价格昂贵,如何选择性应用仍是一个难题。既往IVIG使用剂量为每次400mg/kg,连续5d,近年主张一次性静脉滴注2g/kg[1]疗效更好,估计这种差异是因为分次给药不能达到足够免疫抑制所需的血清IgG峰浓度有关。资料表明早期用 IVIG才有此效果,尤以病程5~7d更好。李永伯等[3]认为,1g/kg IVIG剂量已足发挥治疗小儿川崎病的免疫药理作用,仅5%患儿需追加剂量。所以,在我国目前经济水平状况下,要考虑最适剂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涛,李永柏,刘淑英.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观察.中华儿科杂志,1996,34(4):283

    2,李秋,李永柏,李成荣.IVIG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分析.临床儿科杂志,1998,16(5):330

    3,李永伯,易岂建,李秋.优选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与免疫学效应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97

    (收稿 2000-05-2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