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47977
创伤骨折病人609例整复后康复护理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6期
     作者:刘秀珍 王亚梅 王玉静 刘淑云 李祥琴

    单位:青岛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033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6168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创伤骨折病人共609例,男434例,女175例,年龄7~86岁,平均46.2岁,以青壮年居多。其中单发性四肢骨折398例,脊柱骨折、脱位98例,骨盆骨折及脱位57例,手外伤56例,断肢再植术4例。609例病人中行单侧多功能支架手术42例,事故固定373例,内固定术后行皮牵引或骨牵引122例,小夹板固定72例。

    1.2康复护理 具体措施(1)急性期:①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平面以消除肿胀。②防止关节挛缩畸型,可在骨折整复后3d左右,损伤反应开始消退,肿胀与疼痛减轻,可进行患肢未被固定关节各个轴位上主动运动,4~6次/d,10min/次。同时要进行固定部位的肌肉等长收缩,收缩时要求保持1~2min左右,共做15次,对于四肢关节内固定,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术后的早期可用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装置(CPM机,有肩、肘、指、膝等各种型号),2次/d,每次1~2h。③对伤口炎性反应和肿胀,在超声疗法或WS一周林频谱照射基础上,如患肢循环不良,回流障碍,制动时间冗长,可应用揉捏、弹拨等手法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肿胀。(2)恢复期:①此期骨折后5~6周,周围软组织恢复正常,肌肉有力,骨痂较多,较稳定,主被动的牵伸可使轻度挛缩的纤维组织得到伸张。牵伸时用力得当,动作轻柔,以引起轻度酸胀感为宜,每次15~30min,每天2~3次。②为防止术后因制动引起的肌肉萎缩,上肢主要增加握力,下肢增强负重能力。当肌力为0~1级时,应维持肢体正常姿势,佩戴矫形器,置关节功能位,防止畸型,可进行按摩,低频脉冲电刺激,被动运动为主。当肌力达4级时,进行抗阻。练习时注意观察患肢肌力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训练内容。③选用不同的作业疗法,改善动作技巧,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

    2结果

    609例不同程度的骨折与损伤,经过上述康复治疗与护理,85%病人疗效评价为优:能完全恢复伤前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无疼痛,各关节活动能力正常;13%病人疗效评价为良:基本恢复伤前部分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无疼痛,各关节活动能力有轻度障碍;2%病人疗效评价为可:部分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丧失工作能力中度障碍;1%病人疗效评价为差: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疼痛严重,各关节功能严重障碍。

    3小结

    各种创伤病人针对其临床各期不同的致残因素,运用功能锻练、作业疗法等手段制定具体康复护理措施,可消除或减轻治疗后的功能障碍,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得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

    (收稿:1999-12-1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