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05473
电视下闭合穿针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http://www.100md.com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年第3期
     廖继忠

     关键词:电视透视 闭合穿针 治疗 锁骨 骨折

    我院从1996年1月以来共进行了11例电视透视下经皮闭合穿针治疗锁骨骨折,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11例锁骨骨折,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2岁,平均36岁;右侧9例,左侧2例;损伤原因:车祸2例,肩部跌伤8例,被人用木棒打伤1例;X线片示:锁骨中1/3骨折8例,中外1/3交界处骨折3例;骨折两断端距离0.5~2.5cm,平均2.1cm;骨折面呈斜形6例,粉碎性1例,横行4例。伴多根肋骨骨折、血胸1例,颅脑损伤1例。无周围血管、神经损伤;伤后3~48h入院,平均25h。住院时间:10~22d,平均15d。本组病例均选择闭合损伤为穿针指征。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方法 仰卧位,肩背部垫高,使头后仰,并且使患侧稍高,头转向健侧。采用肌间沟麻醉或进针点,骨折处局部浸润阻滞麻醉。常规碘酒、酒精皮肤消毒,铺无菌巾。操作在电视透视室进行。用无菌电池式电钻装上2mm左右克氏针,在电视透视下,选择锁骨肩峰端,距肩锁关节内侧2~3cm处,锁骨前下面为进针点,开始针与皮肤呈35°角,防止滑脱,钻透皮质后改15°~20°角、与锁骨远段近水平方向,由下向上穿透锁骨远段至断端截面核心,针尖穿出0.5cm,以便之后复位时可插入另一断端,起一定稳定作用,帮助复位。此时应用提按等手法,同时用穿入远段锁骨的克氏针进行撬拔复位,对位后,助手双食指、拇指捏住锁骨断端固定,将克氏针穿入近段锁骨,并穿透对侧皮质约0.5cm,使固定针牢固,用弯曲管钳将针尾周围皮肤压陷1cm左右,折弯针尾,保留0.5cm左右,剪断针尾,松开压陷的皮肤,将针尾埋入皮下软组织中。针口盖无菌敷料。术中观察克氏针进入每段锁骨至少3~4cm。

    1.3 术后用锁骨固定带保护、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3周。2周后开始主动活动。3~6周加强肩关节内收、外展、前曲、后伸,内外旋转等功能练习。6~10周取出固定针。
, 百拇医药
    1.4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解剖复位10例,占90.9%;1例成角20°分离0.5cm,占9%。10例固定针无移位,1例固定针3周时出现松动,退出约1cm,但未脱出皮肤外,该例骨折亦未移位。4~6周X线片均示骨痂明显生长,6~8周全部临床愈合,愈合率100%。全部病例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无畸形或延期愈合及并发症发生。

    2 讨论

    锁骨骨折文献报道,多采用闭合复位,“∞”字绷带固定或锁骨固定带固定。临床观察,外固定维持复位不满意,大多数病例再移位,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或迟缓愈合,更影响早期功能锻炼。此外,外固定太紧则可压迫腋神经、血管,造成上肢缺血、麻木等症状,太松则无固定作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则因手术创伤,骨膜剥离,常常导致骨折不愈合。闭合穿针治疗锁骨骨折,国内报道少,其具体操作技术的资料更少见。骨折的愈合主要靠骨膜修复,而闭合穿针创伤少,不损伤骨膜,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早期恢复功能。本组1例出现成角20°分离0.5cm,由于骨膜损伤轻,也能完全愈合。电视透视下穿针可直视下复位,并应用穿入远段锁骨内的克氏针撬拔以协助复位,简单快捷,避免反复整复带来的损伤。直视下操作很难损伤血管神经或针穿入胸腔。穿针过程使用电池式电钻[Makito Japan,7.2V,1.3Ah],方便,动力适宜,针很容易穿透锁骨,使针在锁骨内的走向准确,易控制,缩短了操作时间。

    作者单位:廖继忠(广西桂林银海医院,桂林 54100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