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06026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抗生素活性的检测
http://www.100md.com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王和 陈峥宏 张丽 江滟

    摘 要 检测以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内微生物的性质与数量、抗菌药物活性及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判断抗菌药物对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组织的透过性,探讨常规途径与方法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8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内都可检出细菌、支原体、真菌或衣原体,其中以革兰阳性细菌最多见。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不论以口服、肌肉注射或是静脉注射给药治疗后,前列腺内的敏感微生物均可完全消失,患者的症状也随之 消失或显著缓解。给药30分钟后即可在前列腺液内检出抗菌药物的活性,某些抗菌药物在前 列腺液内的抗菌活性可持续存在36小时以上。提示绝大多数种类的抗菌药物在以常规途径与方法给药时均能够透入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组织内,达到杀灭前列腺内病原体的浓度并且有效治愈慢性前列腺炎。正确的病原学检查与合理用药是治愈慢性前列腺炎的关键,而与抗菌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与方法无显著关系。

    关键词:前列腺 抗生素 治疗 透过性
, 百拇医药
    前列腺是男性泌尿生殖道开放性的盲性器官,极容易受到各种 微生物的感染并形成定居。进入前列腺的细菌等微生物在前列腺内的生长繁殖,通常可引起 前列腺的慢性炎症,并由此导致前列腺炎、前列腺良性增生甚至恶性肿瘤。由于认为前列腺 组织存在有特殊的屏障结构,以致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以常规途径与方法给药治疗,绝大多 数抗菌药物都不能够进入前列腺内,造成前列腺炎,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成为“难以治愈” 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3]。我们曾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微生物的种类与性 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其前列腺内可有多种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或条件致病的微生物寄 居[4]。我们在这些患者的前列腺液内检出的微生物中以革兰阳性细菌为主要菌 群,虽然与文献[1-3]报道的结果相饽,但我们通过在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导下 选择抗菌药物,以常规途径与方法给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均获得了良好的治愈效果,进一步 证实了我们所做的病原学诊断结果的正确性。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常用的各种抗菌药物在常 规途径与方法给药时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组织的透过性以及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的 效果,我们对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前列腺液病原学、抗菌药物活性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了 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材料与方法

    1.1 患者 185例患者均为临床根据症状与体征、前列腺液常规及肛指检查诊断为慢 性前 列腺炎者,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线细而无力,夜尿3~10次以上或尿失禁, 尿道分泌物或疼痛,会阴部坠胀或疼痛,腰骶部疼痛,前列腺触痛或不同程度良性增生等。 1例因尿潴留而行留置导尿。

    1.2 抗菌药物 临床常用的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用药,包括:头孢菌素 类(头孢唑 啉、头孢噻肟、头孢克罗、头孢氨呋肟、头孢哌酮),青霉素类(青霉素G、羧苄青霉素、氨 苄青霉素),氨基糖甙类(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复方新诺明),氟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氯洁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B , 利福平、氯霉素,壮观霉素、酮康唑均在本研究中单独或联合使用。

    1.3 培养基 常规细菌学血琼脂、普通琼脂及沙氏琼脂平板,支原体分离培养 基[5]
, http://www.100md.com
    1.4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61125)和大肠杆菌(ATCC 25922)均由贵州省 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5 前列腺液标本采集 按文献[4]方法依次分别取患者治疗前、治 疗中(用药后不同时间)及治疗后(停药3天后)的前列腺液及分段尿液或精液。

    1.6 病原体检查 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采集前列腺液标本分别进行:①病 原体(细菌 与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计数和药物敏感试验;②支原体的分离培养与鉴定;③衣原体 的Gemenez染色与镜检。

    1.7 给药剂量与方法 根据前列腺检出的微生物的种类、性质及药物敏感性等 选择1种或2 种抗菌药物,严格按照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说明书推荐的剂量与方法,以口服、肌肉注射或 静脉注射给药,治疗7天~10天为一个疗程。

    1.8 疗效判断 每个疗程结束(停药)3天后,以:①前列腺病原学检查无菌(不 能检出除病毒以外的其他微生物)、②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结果正常(白细胞数0~5/HP、无脓 细胞、无或偶见红细胞、磷脂体以上)、③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或显著缓解,作为判断疗效 的“治愈三项指标”。
, 百拇医药
    1.9 前列腺液抗菌药物活性检测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以涂布法 接种于普通 琼脂平板上并打孔,孔径5mm。以肛指按摩法首先取患者前列腺液并将其加于琼脂平板 的孔内,置37℃温箱内培养24小时后观察并记录,在相应菌种和抗菌药物的标准曲线上读取 和换算出每毫升前列腺液标本中抗菌药物的活性浓度。

    1.10 抗菌药物抑菌圈及其浓度标准曲线的制备 用蒸馏水稀释各抗菌药物的 口服或注射 剂成梯度浓度,按前列腺液标本抗菌药物活性检测法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试 验,取抑菌圈直径在坐标纸上分别绘制各抗菌药物抑菌圈与浓度关系的标准曲线。

    2 结 果

    2.1 病原体的性质与变化 185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前列腺液内都可检出微生物, 分别 为1种~7种(株)微生物单一或混合感染,每ml前列腺液标本中细菌或真菌的数量为1000个~ 10万个以上。在全部患者的前列腺液内共检出微生物316株。其中细菌261株,占82.6%。包 括革兰氏阳性细菌241株,占92.3%的革兰氏阴性细菌20株,占7.7%;真菌11株,占3.5% 。包括念珠菌8株,占72.7%、曲霉菌2株,占18.2%、青霉菌1株,占9.1%;支原体42株, 占13.3%。包括脲原体39株,占92.8%、生殖道支原体2株,占4.8%、人型支原体1株,占2 .4%;衣原体2株,占0.6%。
, 百拇医药
    2.2 患者症状的变化 根据所检出微生物的性质、种类、药物敏感性及用药原 则选择抗菌 药物按疗程治疗后,全部患者的前列腺液内对所用抗菌药物敏感的微生物可完全消失。对于 那些经治疗后前列腺液内仍然残留有微生物者,其残留微生物的数量与种类均显著减少并且 均为对所用过的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随着前列腺微生物的消失或减少,患者的症状也随之 消失或显著缓解。对于经前一个疗程治疗后前列腺液检查仍然有菌的患者,再根据其药物的 敏感性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按疗程继续治疗后,可最终达到完全消灭之效果。根据“治愈 三项指标”,全部患者中除1例因未能坚持治疗,2例病原菌耐药而尚未治愈但症状明显缓解 以外,182例患者均获得了完全治愈的效果,治愈率为98.4%。

    2.3 前列腺液抗菌药物的活性 对21例接受治疗前的患者的前列腺液、精液及 尿液检查均 未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活性,但用药后采集的各种标本则都对这些细 菌显示出明显的抑菌活性。利福平(口服)、丁胺卡那霉素(肌肉注射)、头孢唑啉、氯霉素( 静脉注射)等抗菌药物给药后30~90分钟采集的前列腺液标本已可检出显著的抗菌活性,其 中丁胺卡那霉素在前列腺液内的活性可维持36小时以上。停药三天(72小时)后,患者的前列 腺液、精液及尿液标本均未见有抗菌活性(表1)。
, 百拇医药
    表1 给药后不同时间前列腺液内抗菌药物的活性

    抗菌药物

    名 称

    给药后标本采集的时间及其抗菌活性*

    时间

    (hour)

    抑菌圈直径

    (mm)

    浓度

    (μ g)

    时间

    (hour)
, 百拇医药
    抑菌圈直径

    (mm)

    浓度

    (μg)

    头孢唑啉

    1

    24 .5

    15.7

    16

    14

    6.8

    头孢噻肟

    2
, 百拇医药
    25

    50

    72

    0

    0

    丁胺卡那霉素

    1.5

    26

    56

    36

    25

    53

    妥布霉素

    3
, 百拇医药
    15

    —

    76

    0

    0

    氧氟沙星

    2.5

    21

    81.4

    72

    0

    0

    万古霉素

    2
, http://www.100md.com
    28

    —

    74

    0

    0

    利福平

    1

    16

    2

    72

    0

    0

    氯霉素

    0.5
, 百拇医药
    25

    710

    72

    0

    0

    注:*:抑菌圈直径为获自不同患者但使用相同剂量抗菌药物、在相同时 间采集 的标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做的1~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浓度为标本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 在相应菌种和抗菌药物所做的抑菌圈与浓度标准曲线上查取的每毫升标本中所含该抗菌药物 的活性浓度。

    —:未做。

    3 讨 论

    前列腺的炎症不但可对患者的正常生活、生育功能及泌尿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也认为 与前列腺良性或恶性增生的发生有关[2,3,6],因此使其成为男性医学研究中最 受重视的疾病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认为前列腺存在有“特殊的屏障结构”或“前列腺包 膜”,以常规途径与方法给予的抗菌药物中绝大多数不能够透入前列腺组织内达到有效杀菌 的浓度,导致认为前列腺炎是“难以”甚至“不能”治愈的疾病[2,3]。根据前 列 腺组织学和解剖学,前列腺组织有丰富的血管分布,其毛细血管壁结构与机体绝大多数器官 和组织的毛细血管壁结构并无明显的差异[6,7]。由这些血管上皮细胞所构成的“ 前列腺组织与血液之间的屏障”在正常情况下也许能够有效地阻止血液内大分子物质的通过 ,但却不能阻止白细胞以及许多小分子物质向血管外组织的渗透。然而在炎症时,更由于前 列腺血管壁受到损伤,以致大量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等血液大分子成份渗漏于前列腺组 织内。因此,虽然前列腺存在有包膜,但其绝不同于脓肿或其他囊肿的结构特点。进入机体 内的抗菌药物可随血管的分布而进入前列腺,并且可透入前列腺组织内。本文结果显示,不 论以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给予的抗菌药物,其中许多不但能够在前列腺液内检测到并 且证实能够达到或显著大于该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浓度值,而且各种抗菌药物都能 够完全杀灭前列腺内对该药敏感的病原体并且有效治愈慢性前列腺炎。表明即使可能有“前 列腺屏障”的存在,其也并不能够阻挡绝大多数抗菌药物透入前列腺组织内。
, 百拇医药
    前列腺与尿道及射精管相邻,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具有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各种条件。此解剖学与生理学特点造成前列腺极容易受 到来自尿道前段(外源性)及输精管道或血流(内源性)的微生物的感染。文献[8]报 道,经尸体解剖证实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前列腺存在有慢性炎症。我们前文[4]及本 文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微生物调查结果证实,前列腺可受到多种微生物的感染,其 中尤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的菌种占绝大多数。这些微生物在前列腺内寄居和大 量生长繁殖,成为前列腺内的寄居菌群。本文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不但可使这些微生物 消失,而且也使患者的症状随之消失或显著缓解以及前列腺液常规恢复正常。由此证实这些 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与前列腺炎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的最常见病原菌。 虽然文献[3]报道酗酒、劳累、辛辣食物等是引起前列腺炎最常见的诱因。但也有 报道[8],人群中前列腺感染率较高,而这些因素在人群中诱导前列腺炎的发生率 并不太高。可见前列腺炎的发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内在前提或条件。根据本文调查结果,绝大 多数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而逐渐加重。因此我们认为,感染并成为前列 腺寄居菌群的这些非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可能由于正常机体免疫功能、生理适应及菌 群间制约等因素,虽然不能够引起宿主发生前列腺显性感染的症状,但却可引起前列腺的慢 性持续性炎性病变。酗酒、劳累、辛辣食物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使前列腺寄居菌群大量生 长繁殖或通过直接刺激已具有慢性炎症的前列腺组织而造成前列腺的显性感染症状。滥用抗 菌药物则导致前列腺寄居菌群平衡的破坏及其种类和药物敏感性的复杂化,不但造成了前列 腺显性感染症状的加重,而且更造成了前列腺炎成为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
, 百拇医药
    由于过去认为前列腺所具有的“特殊屏障结构”以及“难治性”,以致对前列腺炎患者采用 前列腺局部药物或物理治疗的许多方法曾被广泛应用[6,9,10]。然而,这些 治疗方法由于缺乏对病原体的特异性(例如经验性用药等),或因其所产生的严重副作用(例 如造成前列腺出血、疼痛等),以致难以被临床广泛接受。我们采用的给药途径与方法是临 床使用抗菌药物所通常采用的常规途径与方法,因此容易为广大患者所接受。本文结果证实 在正确的病原学诊断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导下的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论以口服、肌肉 注射或静脉注射给予抗菌药物,其绝大多数不但能够透入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组织内 并且能够在前列腺内维持较长的时间,而且能够完全杀灭前列腺内的敏感性微生物和消除患 者的症状,有效治愈慢性前列腺炎。因此我们认为,前列腺炎在以常规途径与方法给予抗菌 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治愈,其关键在于需在正确的病原学诊断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 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基金项目:贵州省卫生厅基金资助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王和(1955~),男,教授,从事细菌的生理与致病性研究。

    作者单位:王 和 贵阳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贵阳 550004

    陈峥宏 贵阳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贵阳 550004

    张 丽 贵阳医学院临床医学检验系

    江 滟 贵阳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贵阳 550004

    参考文献

    [1]Bedalov G,Vuckovic I,Fridrih S,et al.Prostatitis i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a histological,bacteriological and clinical study.Acta Med Croatica,1994,48(3):105~109.
, 百拇医药
    [2]Stewart C.Prostatitis.Emerg Med Clin Noth Am,1988,6(3): 391~402.

    [3]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90~291.

    [4]王和.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菌群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10(5):48—51.

    [5]唐七义,王和,汪柏林.慢性前列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3,16(4):249.

    [6]吴明章,曾超文,张君慧.男性生殖病理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17 8~187.

    [7]Bennett BD,Culberson DE,Petty CS,et al.Histopathology of prostatit is.J Urol,1990,143:265A.
, http://www.100md.com
    [8]存同礼,孔详田,宓培,等.我国成人前列腺非特异性炎.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5,16(12):711~712.

    [9]Meares EM.Acute and chronic prostatitis;diagnosis and treatment.Infect DisClin North AM,1987,1(4):855~873.

    [10]Suzuki JC,Sorensen R.Transurethral bollon laser hyperthmia for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a clinical trial.Int J Urol,1995,2(1):29~3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