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209892
硬膜外阻滞在老年人食管癌术中和术后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7期
     作者:陈妙玲 陈阳生

    单位: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000770 1998年5月~2000年1月我科对56例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用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麻醉,收到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呼吸功能正常,心功能Ⅰ~Ⅱ级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56例,年龄60~78岁,男40例,女16例,体重46~78 kg。术前常规用药,患者入手术室后持续监测BP,平均MAP,HR,ECG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在胸7~9(T7~9)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麻醉用药为1%利多卡因10 ml+0.33%丁卡因10 ml+1∶20万肾上腺素混合液。穿刺成功后给试验量3 ml,全量10 ml。全麻诱导用安定、芬太尼、硫喷妥钠、琥珀胆碱,肌松下气管内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潮气量8~12 ml/kg,全麻维持用1%普鲁卡因、0.1%琥珀胆碱复合液,术中根据麻醉深度分次追加芬太尼(或加氟哌啶)。手术主要操作完成即停滴复合液,关闭胸腔后即可引导自主呼吸恢复,在术毕作出清醒程度的判断。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行自控镇痛(PCEA),PCEA药物配方为0.125%布比卡因+0.01%吗啡液100 ml+氟哌啶5 mg。选择持续量2 ml/h,每次自控镇痛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术后24 h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BP,HR,SpO2,RR。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多数患者插管无心血管反应或反应轻微,插管后1 min SBP均值与插管前基础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全程MAP波动均不超过4 kPa。术中无知晓发生,术后均能及时清醒拔管,清醒时间平均(13±8)min,氨茶碱催醒3例,清醒期均无躁动,拔管后呼吸状态稳定,停止吸氧5 min后SpO2均不低于93%。在应用PCEA治疗期间经脉搏血氧监测,患者无明显呼吸抑制,循环稳定,镇痛良好者49例,咳嗽时有痛感7例,均不需加用肌注镇痛药。

    3 讨论

    老年患者之呼吸,循环和内分泌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减退,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差,同时老年患者对麻醉药的代谢和排泄缓慢,药物在体内蓄积,术后延期苏醒多见。而清醒后患者由于伤口疼痛所致的呼吸浅快,通气不良,缺氧和躁动不安,术后咳痰不利等,给患者的恢复和术后护理带来不利影响。硬膜外阻滞加静脉复合麻醉的优点在于:(1)硬膜外阻滞的应用,提高了术区的局部麻醉效果,而使全麻药用量显著减少。根据作者经验,大约减少1/4。从而减少苏醒延迟的发生及肌松药的残留作用。(2)硬膜外阻滞节段性地阻滞了胸段交感神经的传出纤维,引起阻力血管及容量血管扩张,抵消了插管刺激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现象,减少了儿茶酚胺的释放。硬膜外阻滞加静脉麻醉具有较完善的局部镇痛和肌松作用,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刺激,减少了麻醉知晓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抑制了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3)在硬膜外局麻药作用下缝皮,患者无痛苦,因而可提前减浅麻醉,清醒从容平稳,拔管时间不受限制,避免了单纯全麻清醒期患者因缝皮或创口疼痛不敢呼吸致缺氧所引起的躁动。由于患者大多完全清醒,可减少术后护理工作量和提高安全性。(4)具有先发制痛作用,并使术后镇痛极为方便,效果可靠。目前认为硬膜外镇痛药配方选用局麻药与阿片类联合应用效果较好。本组观察PCEA治疗时MAP无明显波动,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效果良好而对呼吸无抑制,咳痰有力,无肺部并发症发生。因而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和呼吸功能的恢复。

    (收稿日期:2000-03-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