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裂手术全麻时气管导管内内外口供氧血气变化
作者:李占芳 陈旭 康红伟
单位:李占芳 陈旭(河南省洛阳医专附属医院471003);康红伟(伊川县人民医院471023)
关键词:儿童麻醉;供氧;气管导管内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0725
目的:解决儿童麻醉时呼吸通气中死腔量、重复吸入、呼吸阻力三大问 题。方法:随机取3~8岁(10~30kg)腭裂患儿30例。麻醉平稳后(保留自主呼吸),先后置细 塑料管入气管导管内外口及内口部位供氧各15min,并分别测血气得两组参数,做统计学处 理。结果:气管导管外口供氧(对照组)较气管导管内口供氧(观察组)有明显CO2蓄积( P <0.05);SaO2及PaO2明显低于观察组,有显著意义(P<0.01,P<0.05) 。结 论:气管导管内内口代氧是儿童麻醉中解决死腔量重复吸入、呼吸阻力三大问题的一种安全 、简便、有效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分类号 R782.2+2
小儿童麻醉时,呼吸通气中死腔量、重复吸入、呼吸阻力三大问题是 众所周知的难题。我们观察了30例腭裂全麻时气管导管内外口供氧(对照组)及气管导管内内 口供氧(观察组)的血气变化,试图发现一种安全、简便、可行的供氧通气方式,现报告如下 。
1 方法
1.1 气管导管内内口供氧的实施[1,2]
插管前先了一略长于气管导管的细(口外=1.2mm,口内=1.0mm)塑料管(供氧导管),置于 气管导管 内,前端以不出气管导管斜面为度,后端经软管接头引出固定,并由此接供氧管道(或将 供氧导管制做在气管导管壁上),供氧量随吸入氧浓度(FiO2)而定。供氧管道上应有湿化 装置。
, 百拇医药
1.2 气管导管内内口供氧的理论依据(以5kg婴儿插管全麻为例)[2]
表1 气管导管内内口供氧(“导供”)与气管导管内外口供氧(“非导供” )有关数值比较 供氧
吸入氧浓度
FiO2(%)
潮气量
ml/次
死腔量
ml/次
有效肺泡通气量
呼吸频率
次/min
, 百拇医药
供氧导管供氧
气管导管空气吸入量
I∶E
N
EEAP
ml/次
ml/min
ml/次
ml/min
ml/次
ml/min
非导供
20.96
, 百拇医药
50
≥8.5
≤41.5
≤1660
40
50
20 00
1∶1.0
1.000
0
30.0
50
0
, 百拇医药
50
1920
38.4
5.7
456
44.3
1701
1 ∶1.1
0.930
>0
导 供
35.00
50
, 百拇医药
0
50
1815
36.3
8.9
720
41.1
14 92
1∶1.2
0.863
>0
40.00
50
, http://www.100md.com
0
50
1740
34.8
12.0
960
38.0
1322
1∶1.3
0.798
>0
45.00
50
, http://www.100md.com
0
50
1635
32.7
15.2
1216
34.8
1138
1∶1.4
0.731
>0
50.00
50
, 百拇医药
0
50
1550
31.0
18.4
1472
31.3
980
1∶1.6
0.664
>0
由表1可知“导供”装置较“非导供”装置减少死腔量(解剖死腔+器械 死腔)100% (8.5ml),占潮气量的17%(8.5/50×100%);呼气终末正压提高功能残气量、降低闭合容量的 作用又减少了肺泡死腔[5]。总之“导供”的实施显著(>17%)减少了死腔量及重 复吸入。而较“非导供”减少死腔及重复吸入100%。“导供”时呼吸频率在约33次/分时便 能完成“非导供”时40次/分的通气量。由于供氧导管供的是纯氧,不难想象有效肺泡通气 量的气体交换效果实际上远高于表中数值,因此比33次/分还要低的呼吸频率的通气量便能 完成“非导供”40次/分的通气效果。由此可推出“导供”较“非导供”省功17.5%(40~33/ 40×100%)以上。表1中N栏更加详细准确地告诉我们供氧导管使气管导管横截面减少所致的 呼吸功增加远被供氧导管的供氧量使经气管导吸入气量减少所省的功所抵消、且FiO2愈 高愈省功。也就是说FiO2愈高,经供氧导管供氧量愈大,而经气管内导管吸入量愈小, 总的吸气阻力愈小,总的呼吸阻力愈小。由表1可知FiO250%以下的各I∶E值均大于1∶1. 6,1∶1.6能适应FiO250%以下的不同数值。临床上FiO2对I∶E,F的实际影响可因第1 s呼气量的代偿而忽略不计。2 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995~1997年我们随机取30例3~8岁,体重10~30kg,无明显心肺疾患才腭裂手术。插管全 麻、静脉用药、用药及用量相同(按公斤体重约药),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平稳后手术前(可 排除手术的不规则强刺激对病人的呼吸、心率等影响)供氧导管以FiO250%[5] 的流量气管导管内持续供氧,先置于外口、后置入内口各15min后测血气、生命体征得两组 资料以t检验及χ2检验,两组间各指标均值±标准差(±s)表示。
3 结果
3.1 腭裂全麻时两组供氧血气变化
表2 腭裂全麻时两组供氧血气变化 组别
例数
, 百拇医药
PH
PaCO2(mmHg)
SaO2(%)
PaO2(mmg)
对照组
30
7.32±0.095
59.32±6.81
8.3±0.36
89.5±5.3
观察组
, 百拇医药 30
7.44±0.021
42.19±2.60
99.0±0.14
102.7±3.6
P
<0.05
<0.01
<0.05
表2可见对照组PaCO2明显高于观察组且高于正常值上限,两组比较差异有显 著性(P<0.05);SaO2及PaO2较观察组低具显著意义(P<0.01、P<0.05) 。
, 百拇医药
3.2 腭裂全麻时两组供氧体征变化表3 腭裂全麻时两组供氧体征变化 组别
例数
HR(次/min)
R(次/min)
MBP(mmHg)
对照组
30
103±5.28
23±3.13
81±5.07
观察组
30
, 百拇医药
92±3.32
20±2.46
80±4.94
P
<0.05
<0.05
>0.05
表3对照组心率及呼吸频率都较观察组高(P<0.05)。4 讨论
麻醉尤其儿童麻醉中死腔量、重复吸入、呼吸阻力三大问题一直困绕着临床工作者,我们经 “气管导管内内口供氧”这一简便措施研究证明。观察组气管导管的内内口供氧较对照组气 管导管的内外口供氧有如下优点:减少了死腔量及重复吸入,减免了CO2蓄积。呼气末供氧导管出口以外的管道系统气体“ 新 鲜化”;氧浓度因供氧导管持续供氧而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则因供氧导管持续供氧而降低。 因此减少了死腔量及重复吸入,减轻或避免了CO2蓄积。减少了呼吸次数。呼气末气管导管及其以外管道气体的“新鲜化”使得潮气量不变前提下死 腔减少、通气效果加强、较少的呼吸次数便能完成等效的通气功能。减少了呼吸阻力。吸气相,供氧导管的供氧减少了经气管导管吸(空)气量,从而减少了吸气 阻力,亦即减少了呼吸阻力(平静呼吸时呼气不做功)。
呼吸次数减少、呼吸阻力的降低最终表现为心率下降、心脏做功减少。
参 考 文 献
1,王保国,王恩真主编.实用呼吸机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37
2,李占芳.小儿麻醉与复苏中气管导管内供氧通气的探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第三 次全国小儿麻醉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93:16, 百拇医药
单位:李占芳 陈旭(河南省洛阳医专附属医院471003);康红伟(伊川县人民医院471023)
关键词:儿童麻醉;供氧;气管导管内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0725
目的:解决儿童麻醉时呼吸通气中死腔量、重复吸入、呼吸阻力三大问 题。方法:随机取3~8岁(10~30kg)腭裂患儿30例。麻醉平稳后(保留自主呼吸),先后置细 塑料管入气管导管内外口及内口部位供氧各15min,并分别测血气得两组参数,做统计学处 理。结果:气管导管外口供氧(对照组)较气管导管内口供氧(观察组)有明显CO2蓄积( P <0.05);SaO2及PaO2明显低于观察组,有显著意义(P<0.01,P<0.05) 。结 论:气管导管内内口代氧是儿童麻醉中解决死腔量重复吸入、呼吸阻力三大问题的一种安全 、简便、有效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分类号 R782.2+2
小儿童麻醉时,呼吸通气中死腔量、重复吸入、呼吸阻力三大问题是 众所周知的难题。我们观察了30例腭裂全麻时气管导管内外口供氧(对照组)及气管导管内内 口供氧(观察组)的血气变化,试图发现一种安全、简便、可行的供氧通气方式,现报告如下 。
1 方法
1.1 气管导管内内口供氧的实施[1,2]
插管前先了一略长于气管导管的细(口外=1.2mm,口内=1.0mm)塑料管(供氧导管),置于 气管导管 内,前端以不出气管导管斜面为度,后端经软管接头引出固定,并由此接供氧管道(或将 供氧导管制做在气管导管壁上),供氧量随吸入氧浓度(FiO2)而定。供氧管道上应有湿化 装置。
, 百拇医药
1.2 气管导管内内口供氧的理论依据(以5kg婴儿插管全麻为例)[2]
表1 气管导管内内口供氧(“导供”)与气管导管内外口供氧(“非导供” )有关数值比较 供氧
吸入氧浓度
FiO2(%)
潮气量
ml/次
死腔量
ml/次
有效肺泡通气量
呼吸频率
次/min
, 百拇医药
供氧导管供氧
气管导管空气吸入量
I∶E
N
EEAP
ml/次
ml/min
ml/次
ml/min
ml/次
ml/min
非导供
20.96
, 百拇医药
50
≥8.5
≤41.5
≤1660
40
50
20 00
1∶1.0
1.000
0
30.0
50
0
, 百拇医药
50
1920
38.4
5.7
456
44.3
1701
1 ∶1.1
0.930
>0
导 供
35.00
50
, 百拇医药
0
50
1815
36.3
8.9
720
41.1
14 92
1∶1.2
0.863
>0
40.00
50
, http://www.100md.com
0
50
1740
34.8
12.0
960
38.0
1322
1∶1.3
0.798
>0
45.00
50
, http://www.100md.com
0
50
1635
32.7
15.2
1216
34.8
1138
1∶1.4
0.731
>0
50.00
50
, 百拇医药
0
50
1550
31.0
18.4
1472
31.3
980
1∶1.6
0.664
>0
由表1可知“导供”装置较“非导供”装置减少死腔量(解剖死腔+器械 死腔)100% (8.5ml),占潮气量的17%(8.5/50×100%);呼气终末正压提高功能残气量、降低闭合容量的 作用又减少了肺泡死腔[5]。总之“导供”的实施显著(>17%)减少了死腔量及重 复吸入。而较“非导供”减少死腔及重复吸入100%。“导供”时呼吸频率在约33次/分时便 能完成“非导供”时40次/分的通气量。由于供氧导管供的是纯氧,不难想象有效肺泡通气 量的气体交换效果实际上远高于表中数值,因此比33次/分还要低的呼吸频率的通气量便能 完成“非导供”40次/分的通气效果。由此可推出“导供”较“非导供”省功17.5%(40~33/ 40×100%)以上。表1中N栏更加详细准确地告诉我们供氧导管使气管导管横截面减少所致的 呼吸功增加远被供氧导管的供氧量使经气管导吸入气量减少所省的功所抵消、且FiO2愈 高愈省功。也就是说FiO2愈高,经供氧导管供氧量愈大,而经气管内导管吸入量愈小, 总的吸气阻力愈小,总的呼吸阻力愈小。由表1可知FiO250%以下的各I∶E值均大于1∶1. 6,1∶1.6能适应FiO250%以下的不同数值。临床上FiO2对I∶E,F的实际影响可因第1 s呼气量的代偿而忽略不计。2 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995~1997年我们随机取30例3~8岁,体重10~30kg,无明显心肺疾患才腭裂手术。插管全 麻、静脉用药、用药及用量相同(按公斤体重约药),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平稳后手术前(可 排除手术的不规则强刺激对病人的呼吸、心率等影响)供氧导管以FiO250%[5] 的流量气管导管内持续供氧,先置于外口、后置入内口各15min后测血气、生命体征得两组 资料以t检验及χ2检验,两组间各指标均值±标准差(±s)表示。
3 结果
3.1 腭裂全麻时两组供氧血气变化
表2 腭裂全麻时两组供氧血气变化 组别
例数
, 百拇医药
PH
PaCO2(mmHg)
SaO2(%)
PaO2(mmg)
对照组
30
7.32±0.095
59.32±6.81
8.3±0.36
89.5±5.3
观察组
, 百拇医药 30
7.44±0.021
42.19±2.60
99.0±0.14
102.7±3.6
P
<0.05
<0.01
<0.05
表2可见对照组PaCO2明显高于观察组且高于正常值上限,两组比较差异有显 著性(P<0.05);SaO2及PaO2较观察组低具显著意义(P<0.01、P<0.05) 。
, 百拇医药
3.2 腭裂全麻时两组供氧体征变化表3 腭裂全麻时两组供氧体征变化 组别
例数
HR(次/min)
R(次/min)
MBP(mmHg)
对照组
30
103±5.28
23±3.13
81±5.07
观察组
30
, 百拇医药
92±3.32
20±2.46
80±4.94
P
<0.05
<0.05
>0.05
表3对照组心率及呼吸频率都较观察组高(P<0.05)。4 讨论
麻醉尤其儿童麻醉中死腔量、重复吸入、呼吸阻力三大问题一直困绕着临床工作者,我们经 “气管导管内内口供氧”这一简便措施研究证明。观察组气管导管的内内口供氧较对照组气 管导管的内外口供氧有如下优点:减少了死腔量及重复吸入,减免了CO2蓄积。呼气末供氧导管出口以外的管道系统气体“ 新 鲜化”;氧浓度因供氧导管持续供氧而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则因供氧导管持续供氧而降低。 因此减少了死腔量及重复吸入,减轻或避免了CO2蓄积。减少了呼吸次数。呼气末气管导管及其以外管道气体的“新鲜化”使得潮气量不变前提下死 腔减少、通气效果加强、较少的呼吸次数便能完成等效的通气功能。减少了呼吸阻力。吸气相,供氧导管的供氧减少了经气管导管吸(空)气量,从而减少了吸气 阻力,亦即减少了呼吸阻力(平静呼吸时呼气不做功)。
呼吸次数减少、呼吸阻力的降低最终表现为心率下降、心脏做功减少。
参 考 文 献
1,王保国,王恩真主编.实用呼吸机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37
2,李占芳.小儿麻醉与复苏中气管导管内供氧通气的探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第三 次全国小儿麻醉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93: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