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转流术中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
作者:朱小雷
单位:山东省立医院250021
关键词:
首都医药000720摘要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缺血性卒中所致的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取随机抽样两组对照观察分析,一组用低右,另一组低右+利多卡因。结果:小剂量利多卡因对照治疗缺血性卒中,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显著差异。结论:利多卡因可作为一种潜在神经保护剂以对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能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利多卡因为广泛应用的酰胺类局麻药,除用于临床麻醉和治疗心律不齐外,实验研究已表明利多卡因还对缺血、缺氧脑细胞的结构和生化方面具有保护作用。根据动物实验,我们采用了小剂量(6mg/kg.d)利多卡因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分析,以获取利多卡因在临床中的资料。
, 百拇医药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观察对象为1996~1999年我院住院病人,选择的病人在24h内具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相一致的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症状,全部病人行头颅CT检查,并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制订的诊断标准,或发病前生活不能自理者,不包括在本组内。
1.2 方法:本观察对象总数72例,其中男52例,女20例。年龄41~75岁,平均58±9岁。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各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卒中受累半球、开始治疗时间及NIHS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平均基础分值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用低右治疗,利多卡因组用低右加利多卡因(6mg/kg*d)静脉滴注,每个病人须完成开始治疗后12周时的疗效评价。
1.3 疗效评价: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程度采用Banthel指数;神经功能恢复程度采用卒中量表评分(NIHSSS);认知能力的恢复程度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用X2检验处理,P<0.05为具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程度:用第12周时的治疗效果评定,Banthel>12为有效(满分为20),利多卡因组有效27例,对照组有效14例,结果显示利多卡因组为79.0%,对照组为38.8%,经统计学处理(X2=9.57,P<0.00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性,利多卡因组比对照组更有效,见表1。
表1 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程度比较 分 组
有效
无效
利多卡因组
27
, http://www.100md.com
9
对照组
14
22
2.2 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用第12周时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病人的百分率来评定,NIHSSS分值<1为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结果显示对照组为13.8%,利多卡因组为33.3%,经统计学处理(X2=6.43,P<0.01)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利多卡因组比对照组更有效,见表2。表2 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比较 分 组
有效
无效
利多卡因组
12
, 百拇医药 14
对照组
5
31
2.3 认知能力恢复程度:用第12周MMSE>25的百分率评定,MMSE分值>25为恢复较好,结果显示,对照组为33.3%,利多卡因组为58.3%,经统计学处理(X2=4.53,P<0.0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利多卡因组比对照组更有效,见表3。表3 认知能力恢复程度比较 分 组
有效
无效
利多卡因组
21
15
, 百拇医药
对照组
12
24
3 讨论
利多卡因对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其作用机理如下:①利多卡因(6mg/kg.d)增加脑血流量(CBF),Dntka等[1]发现在犬脑梗塞后反复给予小剂量的利多卡因能明显提高CBF,Dormehl等[2]研究了利多卡因(6mg/kg)致狒狒CBF增加。②利多卡因能明显减少梗死体积,Shokunbi等[3]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发现小剂量的利多卡因能明显减小梗死体积,Sutheland等应用5mg/kg利多卡因可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丧失。③利多卡因可阻断细胞膜K+-Ca2+离子通道,延缓脑缺血后K+流出,可延缓脑缺血、缺氧后继发性损伤,K+为细胞内主要电解质并参与糖元及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又参与酶的活动,尤其是Na+-K+依赖式ATP酶,没有K+的参加就不能完成ATP去磷酸化过程。Oda等[4]采用内外片膜钳位技术研究表明,利多卡因可阻断Ca2+激活K+通道。④利多卡因可减少自由基的产生,脑缺血、缺氧后,血液再灌过程可以激发自由基连锁增殖反应,攻击蛋白质,核酸等生物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造成损伤,利多卡因可能是通过膜稳定作用而使代谢降低,缓和缺氧程度,并减少因缺氧引起儿茶酚胺的释放,而减少其对磷胺脂酸A的激活作用,从而使自由基释放减少。Peck等研究发现,利多卡因降低中性粒细胞超氧阳离子的释放,使其不易被活化(目前认为白细胞在诱发和加重脑卒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⑤利多卡因能减少兴奋性氨基酸(EAA)释放,增加抑制性氨基酸(IAA)释放,EAA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继发性神经毒性,而IAA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EAA主要指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等酸性氨基酸,IAA主要指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等中性氨基酸,Siesjo等研究认为,利多卡因通过抑制缺血诱发的神经元去极化,从而减少EAA的释放。Diaz等[5]的研究表明,利多卡因可减少缺氧诱发的绞状体释放Asp,并使之降至正常水平。 利多卡因对缺血、缺氧脑保护作用有明显的剂量-效果关系,周源[6]等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利多卡因5mg~6mg/kg有上述作用。本研究证实,小剂量利多卡因(6mg/kg)在临床上有同样效果,多次小剂量给予利多卡因有利于改善脑缺血性卒中的预后,可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推荐剂量为6mg/kg*d。
, http://www.100md.com
本临床研究中,有3例出现头晕、无力,停药后症状消失。对所有研究对象心电图的连续观察未发现QT间期改变,亦无心律失常和心脏缺血的表现,提示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对利多卡因有较好耐受。
鉴于利多卡因能改善脑血流、对抗自由基、抑制EAA神经递质释放及膜稳定作用,利多卡因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神经保护剂以对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参考文献
1,Dutka AJ, Mink R, McDermot J, et al. Effect of lidocaine on somatosensory evoked response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after canine cerebral embolism. Stroke, 1992,23;1515~1520
2,Dormehl IC, Lipp MD, Hugo N, et al. Influence of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lidocaine on cerebral blood flow in a baboon model standardized under controlled general anaesthesia using single-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techngtium-99m hexamethylpropylene amine oxime. Eur J Nucl Med, 1993,20(11):1095~1098
, http://www.100md.com
3,Shokunbi MT, Gelb AW, Wu XM, et al. Continue lidocaine infusion and focal feline cerebral ischemia. Stroke, 1990,21:107~111
4,Oda M, Yoshida A, Ikemoto Y. Blockade by local anaesthetics of the single Ca2+-activated K+ channel in rat hippocampal neurons. Br J Pharmacol, 1992,105(1):63~70
5,Diaz L, Gomez A, Bustos G. Lidocaine reduces the hypoxia-induced release of an excitatory amino acid analog from rat striatal slices in superfusion. 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 1995,19(5):943~953
6,周源,杜敏逸,马琼,等.利多卡因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的量效关系及脑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中华麻醉学杂志,1987,7(4):193~196
(2000517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山东省立医院250021
关键词:
首都医药000720摘要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缺血性卒中所致的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取随机抽样两组对照观察分析,一组用低右,另一组低右+利多卡因。结果:小剂量利多卡因对照治疗缺血性卒中,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显著差异。结论:利多卡因可作为一种潜在神经保护剂以对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能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利多卡因为广泛应用的酰胺类局麻药,除用于临床麻醉和治疗心律不齐外,实验研究已表明利多卡因还对缺血、缺氧脑细胞的结构和生化方面具有保护作用。根据动物实验,我们采用了小剂量(6mg/kg.d)利多卡因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分析,以获取利多卡因在临床中的资料。
, 百拇医药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观察对象为1996~1999年我院住院病人,选择的病人在24h内具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相一致的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症状,全部病人行头颅CT检查,并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制订的诊断标准,或发病前生活不能自理者,不包括在本组内。
1.2 方法:本观察对象总数72例,其中男52例,女20例。年龄41~75岁,平均58±9岁。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各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卒中受累半球、开始治疗时间及NIHS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平均基础分值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用低右治疗,利多卡因组用低右加利多卡因(6mg/kg*d)静脉滴注,每个病人须完成开始治疗后12周时的疗效评价。
1.3 疗效评价: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程度采用Banthel指数;神经功能恢复程度采用卒中量表评分(NIHSSS);认知能力的恢复程度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用X2检验处理,P<0.05为具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程度:用第12周时的治疗效果评定,Banthel>12为有效(满分为20),利多卡因组有效27例,对照组有效14例,结果显示利多卡因组为79.0%,对照组为38.8%,经统计学处理(X2=9.57,P<0.00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性,利多卡因组比对照组更有效,见表1。
表1 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程度比较 分 组
有效
无效
利多卡因组
27
, http://www.100md.com
9
对照组
14
22
2.2 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用第12周时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病人的百分率来评定,NIHSSS分值<1为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结果显示对照组为13.8%,利多卡因组为33.3%,经统计学处理(X2=6.43,P<0.01)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利多卡因组比对照组更有效,见表2。表2 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比较 分 组
有效
无效
利多卡因组
12
, 百拇医药 14
对照组
5
31
2.3 认知能力恢复程度:用第12周MMSE>25的百分率评定,MMSE分值>25为恢复较好,结果显示,对照组为33.3%,利多卡因组为58.3%,经统计学处理(X2=4.53,P<0.0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利多卡因组比对照组更有效,见表3。表3 认知能力恢复程度比较 分 组
有效
无效
利多卡因组
21
15
, 百拇医药
对照组
12
24
3 讨论
利多卡因对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其作用机理如下:①利多卡因(6mg/kg.d)增加脑血流量(CBF),Dntka等[1]发现在犬脑梗塞后反复给予小剂量的利多卡因能明显提高CBF,Dormehl等[2]研究了利多卡因(6mg/kg)致狒狒CBF增加。②利多卡因能明显减少梗死体积,Shokunbi等[3]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发现小剂量的利多卡因能明显减小梗死体积,Sutheland等应用5mg/kg利多卡因可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丧失。③利多卡因可阻断细胞膜K+-Ca2+离子通道,延缓脑缺血后K+流出,可延缓脑缺血、缺氧后继发性损伤,K+为细胞内主要电解质并参与糖元及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又参与酶的活动,尤其是Na+-K+依赖式ATP酶,没有K+的参加就不能完成ATP去磷酸化过程。Oda等[4]采用内外片膜钳位技术研究表明,利多卡因可阻断Ca2+激活K+通道。④利多卡因可减少自由基的产生,脑缺血、缺氧后,血液再灌过程可以激发自由基连锁增殖反应,攻击蛋白质,核酸等生物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造成损伤,利多卡因可能是通过膜稳定作用而使代谢降低,缓和缺氧程度,并减少因缺氧引起儿茶酚胺的释放,而减少其对磷胺脂酸A的激活作用,从而使自由基释放减少。Peck等研究发现,利多卡因降低中性粒细胞超氧阳离子的释放,使其不易被活化(目前认为白细胞在诱发和加重脑卒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⑤利多卡因能减少兴奋性氨基酸(EAA)释放,增加抑制性氨基酸(IAA)释放,EAA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继发性神经毒性,而IAA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EAA主要指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等酸性氨基酸,IAA主要指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等中性氨基酸,Siesjo等研究认为,利多卡因通过抑制缺血诱发的神经元去极化,从而减少EAA的释放。Diaz等[5]的研究表明,利多卡因可减少缺氧诱发的绞状体释放Asp,并使之降至正常水平。 利多卡因对缺血、缺氧脑保护作用有明显的剂量-效果关系,周源[6]等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利多卡因5mg~6mg/kg有上述作用。本研究证实,小剂量利多卡因(6mg/kg)在临床上有同样效果,多次小剂量给予利多卡因有利于改善脑缺血性卒中的预后,可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推荐剂量为6mg/kg*d。
, http://www.100md.com
本临床研究中,有3例出现头晕、无力,停药后症状消失。对所有研究对象心电图的连续观察未发现QT间期改变,亦无心律失常和心脏缺血的表现,提示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对利多卡因有较好耐受。
鉴于利多卡因能改善脑血流、对抗自由基、抑制EAA神经递质释放及膜稳定作用,利多卡因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神经保护剂以对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参考文献
1,Dutka AJ, Mink R, McDermot J, et al. Effect of lidocaine on somatosensory evoked response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after canine cerebral embolism. Stroke, 1992,23;1515~1520
2,Dormehl IC, Lipp MD, Hugo N, et al. Influence of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lidocaine on cerebral blood flow in a baboon model standardized under controlled general anaesthesia using single-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techngtium-99m hexamethylpropylene amine oxime. Eur J Nucl Med, 1993,20(11):1095~1098
, http://www.100md.com
3,Shokunbi MT, Gelb AW, Wu XM, et al. Continue lidocaine infusion and focal feline cerebral ischemia. Stroke, 1990,21:107~111
4,Oda M, Yoshida A, Ikemoto Y. Blockade by local anaesthetics of the single Ca2+-activated K+ channel in rat hippocampal neurons. Br J Pharmacol, 1992,105(1):63~70
5,Diaz L, Gomez A, Bustos G. Lidocaine reduces the hypoxia-induced release of an excitatory amino acid analog from rat striatal slices in superfusion. 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 1995,19(5):943~953
6,周源,杜敏逸,马琼,等.利多卡因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的量效关系及脑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中华麻醉学杂志,1987,7(4):193~196
(2000517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