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233982
P波改变对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0年第7期
     作者:方南

    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特检科 武汉,430060

    关键词: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000719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房紊乱心律,分阵发性和持续性两种。前者可反复发作,历时短暂,起止突然;后者则长期持续存在。本文观察阵发性房颤转成窦性心律时P波的变化,旨在探讨P波改变与房颤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00例,均为我院近年来门诊和住院各类病种患者,根据房颤发作的次数分组:①偶发房颤(≤2次)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21~48(35±10)岁。②反复发作(≥3次)组:71例,男42例,女29例,年龄45~61(52±9)岁。③对照组:10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男60例,女40例,年龄40~66(45±7)岁。

    1.2 方法

    偶发或反复发作房颤患者转成窦性心律时,采用日本光电6511型心电图机进行12导联描记,并选基线平稳,P波向上的Ⅱ、V4~6导联,将电压调到2 mV。观察P波变化。①P波有切迹(或称分裂),P波时限≤0.10 s、两峰间距<0.04 s,②P波切迹,P时限0.10~0.11 s、双峰间距<0.04 s,③P波增宽或有切迹,P波时限≥0.11 s,双峰间距<0.04 s,伴有P-R间期绝对值>0.21 s、或P-R间期>相应心率P-R间期的正常最高值。④P波正常。

    2 结果

    反复发作房颤的患者中P波有改变者,较偶发房颤和对照患者明显为高。见表1。

    表1 3组P波改变与房颤发作次数的关系 例数(%)

    P波正常

    P波有切迹

    时限<0.10s

    P波切迹

    时限0.10~0.11 s

    P波增宽或有切迹

    时限≥0.11 s伴P-R间期延长

    偶发组

    24(82.75)

    3(10.30)

    2(6.40)

    —

    反复发作组

    10(14.08)

    9(12.68)

    42(59.15)

    10(14.08)

    对照组

    91(91.00)

    8(8.00)

    1(1.00)

    —

    110

    4

    86.4

    —

    P

    <0.005

    >0.05

    <0.005

    —

    3 讨论

    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电位变化,一般来说前部代表右心房激动,后部代表左心房激动。正常直立的P波呈钝圆形顶部光滑,偶尔可见小切迹使P波呈双峰(峰距<0.04 s)。研究表明反复发作房颤患者,无论是自然发生还是试验中诱发,在多数情况下右房内传导及右房至左房间传导都延长。因而在心电图上表现P波有切迹,增宽甚至P-R间期延长。此外,心房不应期有时窦房结不应期也呈异常,是引起折返及异位自律性增强,导致房颤的主要原因。反复发作房颤10例,在房颤控制后,转成窦性心律时,出现P-R间期延长,是由于P波增宽所致,并非真正房室传导致P-R间期延长。

    偶发房颤由心房期前收缩引起约5%,直接原因未必是心房组织器质性病变,而可能是功能性与可逆的改变,并往往有精神因素的作用。这种房颤历时很短,转为窦性时观察P波一般无变化。本组资料中偶发房颤2例,P波时限在0.10~0.11 s之间,P波有切迹,对此患者临床可作为今后进一步追踪观察房颤发生的对象。

    (收稿 2000-02-2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