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吕霞 陈翔 李乐
单位:(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宁夏 银川 750001)
关键词:婴儿;新生;颅内出血;CT
宁夏医学杂志000828 【摘要】 通过对8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窒息是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颅内出血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其次为脑实质出血。CT是围产儿窒息、脑出血的首要检查手段。
【中图分类号】 R722.1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1-5949(2000)08-0490-01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8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分析,对其病因、临床特点及CT检查作一简单探讨。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8例均为我院1995~1999年间住院新生儿。其中男53例,女35例,男女之比为1.51:1。生后住院时间为:<12小时36例,~24小时26例,~48小时16例,>72小时10例。胎龄<37周25例,~42周46例,>42周17例。轻度30例,中度18例,重度28例(其中10例放弃治疗),死亡12例。出生时体重<2500g 31例,>4000g 10例,同时伴随缺氧缺血性脑病67例。本组病例均符合宋氏颅内出血的诊断及分度标准[1]。
1.2 发病原因:引起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窒息,有出生时因素和出生后因素。前者包括胎头吸引31例,胎位不正12例,产程异常8例,脐带绕颈8例,妊高征3例,前置胎盘2例。后者包括吸入性肺炎12例,早产6例,肺透明膜病、肺出血及败血症各2例。
1.3 临床表现:嗜睡58例,抽搐69例,呕吐25例,拒乳48例,尖叫45例,烦躁12例,瞳孔不等大18例,反应差45例,发绀42例,哭声低弱36例,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35例,面色苍白36例,前囟饱满30例,呼吸不规则38例,双眼凝视22例,肌张力增强34例,减弱或消失32例。
, 百拇医药
1.4 颅脑CT:CT异常75例,阳性率为85.2%。表现为不同部位高密度灶,其中脑实质出血29例,枕叶9例,额叶、顶叶、颞叶各6例,额颞叶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7例,依次为纵裂池、枕大池、小脑上池呈高密度影;硬膜下出血3例,见于枕、顶、颞部各1例,表现为紧贴颅内板高密度影;脑室内出血6例,剩余13例无异常明显变化者多为临床分度为轻度者(10例),3例属于中度者。
1.5 预防与治疗:对可能发生早产的孕妇,采用氨茶碱预防,每次0.2g,一日3次,3~5天为一疗程,并根据情况行剖宫产,减少分娩损伤,尤其是尽量减少胎头吸引及产钳的应用。生后应积极处理有窒息者。苯巴比妥是预防颅内出血及脑病的主要药物,其它药物有消炎痛、止血敏等。
治疗采用综合措施。首先作好监测氧及二氧化碳分压,避免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注意纠正酸中毒及高血糖。凡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者,一般不用碳酸氢钠,而使用CPAP改善通气,其次控制液体入量,一般为60ml/(kg.d)。止惊首选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d),维持量5mg/(kg.d),如无好转加用安定1~2mg/(kg.次),缓慢静推,两者合用有抑制呼吸,加重黄疸,不作为首选。注意控制脑水肿,采用10%的甘露醇静推,剂量为0.25~0.5g/(kg.次),每日3~4次。地塞米松0.5~1mg,每日3~4次,两药交替使用。止血药物选用VitK1、止血敏等。保证每日所需热卡,促进脑功能恢复如高压氧,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疗程至少两周以上。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窒息是引起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导致窒息的原因以胎头吸引、产钳、胎位不正、产程异常占多数。本组资料胎头吸引31例,占35.2%,与文献报道一致[2]。产后因素以羊水污染及吸入占第一位,共12例,占13.6%,其次是早产。在临产期如发现骨盆狭窄、头盆不称、巨大胎儿、宫内窘迫、胎位不正时,应及早行剖宫产。严格掌握产钳,臀部牵引术,胎头吸引术的适应症,以避免产伤。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缺氧非常敏感,缺氧5~10分钟,神经元出现线粒体肿胀变性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引起颅内出血及神经元细胞坏死。颅内出血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本文资料统计共37例,占43.2%,与文献报道一致[3],其出血多来自软脑膜,分布于蛛网膜下腔,因而易被CT诊断。其次为脑实质出血29例,占32.9%。多由于远端静脉瘀血、缺氧、血管通透性增强及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致使红细胞漏出血管,引起血管周围出血,造成点状出血灶[4],以枕叶最多,在CT检查中应多加注意。本组12例死亡病例中有5例为脑室内出血,4例为脑实质出血,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组资料显示13例CT无异常发现,多为临床程度较轻者,可能与病灶细小及CT分辨力有关,需仔细阅片。另外,颅内出血多在生后24小时内(66例),因此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需重点巡视。颅内出血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相伴随,本组为67例,占76.3%。在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时注意防止出血。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宋琳琳,等.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及CT分度标准.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462
[2]徐玲,李淑华,丁桂芝,等.围产期窒息致脑损伤临床与CT表现[J].临床儿科杂志,1995,13(2):78
[3]求明华.足月窒息儿脑损伤的CT与临床[J].新生儿科杂志,1990,5(1):4
[4]刘亚玲,等.围产儿窒息的神经病理学观察:附13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1995,13(2):77
(收稿:2000-01-07), 百拇医药
单位:(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宁夏 银川 750001)
关键词:婴儿;新生;颅内出血;CT
宁夏医学杂志000828 【摘要】 通过对8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窒息是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颅内出血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其次为脑实质出血。CT是围产儿窒息、脑出血的首要检查手段。
【中图分类号】 R722.1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1-5949(2000)08-0490-01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8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分析,对其病因、临床特点及CT检查作一简单探讨。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8例均为我院1995~1999年间住院新生儿。其中男53例,女35例,男女之比为1.51:1。生后住院时间为:<12小时36例,~24小时26例,~48小时16例,>72小时10例。胎龄<37周25例,~42周46例,>42周17例。轻度30例,中度18例,重度28例(其中10例放弃治疗),死亡12例。出生时体重<2500g 31例,>4000g 10例,同时伴随缺氧缺血性脑病67例。本组病例均符合宋氏颅内出血的诊断及分度标准[1]。
1.2 发病原因:引起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窒息,有出生时因素和出生后因素。前者包括胎头吸引31例,胎位不正12例,产程异常8例,脐带绕颈8例,妊高征3例,前置胎盘2例。后者包括吸入性肺炎12例,早产6例,肺透明膜病、肺出血及败血症各2例。
1.3 临床表现:嗜睡58例,抽搐69例,呕吐25例,拒乳48例,尖叫45例,烦躁12例,瞳孔不等大18例,反应差45例,发绀42例,哭声低弱36例,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35例,面色苍白36例,前囟饱满30例,呼吸不规则38例,双眼凝视22例,肌张力增强34例,减弱或消失32例。
, 百拇医药
1.4 颅脑CT:CT异常75例,阳性率为85.2%。表现为不同部位高密度灶,其中脑实质出血29例,枕叶9例,额叶、顶叶、颞叶各6例,额颞叶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7例,依次为纵裂池、枕大池、小脑上池呈高密度影;硬膜下出血3例,见于枕、顶、颞部各1例,表现为紧贴颅内板高密度影;脑室内出血6例,剩余13例无异常明显变化者多为临床分度为轻度者(10例),3例属于中度者。
1.5 预防与治疗:对可能发生早产的孕妇,采用氨茶碱预防,每次0.2g,一日3次,3~5天为一疗程,并根据情况行剖宫产,减少分娩损伤,尤其是尽量减少胎头吸引及产钳的应用。生后应积极处理有窒息者。苯巴比妥是预防颅内出血及脑病的主要药物,其它药物有消炎痛、止血敏等。
治疗采用综合措施。首先作好监测氧及二氧化碳分压,避免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注意纠正酸中毒及高血糖。凡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者,一般不用碳酸氢钠,而使用CPAP改善通气,其次控制液体入量,一般为60ml/(kg.d)。止惊首选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d),维持量5mg/(kg.d),如无好转加用安定1~2mg/(kg.次),缓慢静推,两者合用有抑制呼吸,加重黄疸,不作为首选。注意控制脑水肿,采用10%的甘露醇静推,剂量为0.25~0.5g/(kg.次),每日3~4次。地塞米松0.5~1mg,每日3~4次,两药交替使用。止血药物选用VitK1、止血敏等。保证每日所需热卡,促进脑功能恢复如高压氧,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疗程至少两周以上。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窒息是引起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导致窒息的原因以胎头吸引、产钳、胎位不正、产程异常占多数。本组资料胎头吸引31例,占35.2%,与文献报道一致[2]。产后因素以羊水污染及吸入占第一位,共12例,占13.6%,其次是早产。在临产期如发现骨盆狭窄、头盆不称、巨大胎儿、宫内窘迫、胎位不正时,应及早行剖宫产。严格掌握产钳,臀部牵引术,胎头吸引术的适应症,以避免产伤。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缺氧非常敏感,缺氧5~10分钟,神经元出现线粒体肿胀变性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引起颅内出血及神经元细胞坏死。颅内出血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本文资料统计共37例,占43.2%,与文献报道一致[3],其出血多来自软脑膜,分布于蛛网膜下腔,因而易被CT诊断。其次为脑实质出血29例,占32.9%。多由于远端静脉瘀血、缺氧、血管通透性增强及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致使红细胞漏出血管,引起血管周围出血,造成点状出血灶[4],以枕叶最多,在CT检查中应多加注意。本组12例死亡病例中有5例为脑室内出血,4例为脑实质出血,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组资料显示13例CT无异常发现,多为临床程度较轻者,可能与病灶细小及CT分辨力有关,需仔细阅片。另外,颅内出血多在生后24小时内(66例),因此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需重点巡视。颅内出血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相伴随,本组为67例,占76.3%。在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时注意防止出血。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宋琳琳,等.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及CT分度标准.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462
[2]徐玲,李淑华,丁桂芝,等.围产期窒息致脑损伤临床与CT表现[J].临床儿科杂志,1995,13(2):78
[3]求明华.足月窒息儿脑损伤的CT与临床[J].新生儿科杂志,1990,5(1):4
[4]刘亚玲,等.围产儿窒息的神经病理学观察:附13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1995,13(2):77
(收稿:2000-01-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