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00年第9期
编号:10213139
去乙基胺碘酮监测与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年第9期
     作者:杨宇 陈化 张毕奎 王峰

    单位:杨宇 陈化(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 长沙 410011);张毕奎 王峰(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药学研究室)

    关键词:老年;心律失常;血药浓度;胺碘酮;去乙基胺碘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0919 目的:探讨胺碘酮(AD)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最小维持剂量及其血药浓度 变化与临床药效学的关系。方法:住院患者40例,均给予负荷量AD(600mg/d)达临床 疗效后渐减至最小维持量(50~100mg/d) 。HPLC法检测血清胺碘酮和去乙基胺碘酮(DAE)浓度。结果:负荷量平均(7.7±1.9)d,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3例;维持量显效16例,有效2例。负荷量平均(6.6±3. 1)d,17例阵发性房颤均复律,维持量12例可长期维持窦律。有效血清AD和DEA浓度波动范围 大,而血清AD与DEA浓度之和的变化相对较小,其时间-浓度曲线几乎与反映室性早搏减 少百分率的时-效曲线平行。结论:AD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最小维持量可为50~100mg/ d,无严重毒副作用。血清AD与DEA浓度之和可作为有效血药浓度的监测指标。
, 百拇医药
    分类号 R541.7

    本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AD)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最小维持剂量、血清去乙基胺碘酮(DEA)浓 度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8年2月~1999年10月在我科住院老年患者中,选择对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冠 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0例,男35例,女5例,平均年龄(69.3±6.5)岁(60~89岁),其中室性心 律失 常(Lown≥Ⅲ)20例(急性心肌梗塞后3例,伴非持续室速5例),阵发性房颤17例,持续性房颤 3例。

    1.2 方法

    入选者均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5个半衰期,治疗前后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甲状腺 激素水平、胸片、肝肾功能及角膜裂隙灯检查。给药方法:开始给予负荷量AD 200mg,1次 /8h,直 到显效或有效时逐渐减量200mg,1次/12h连续5d、200mg 1次/d,连续5d、至100mg1次/d或5 0mg1次/d长期维持 ,若减量过程中不能维持疗效则返回到原来剂量直到显效或有效。出现严重窦缓、Ⅱ°Ⅱ型 房室传导阻滞和甲状腺机能明显异常时停药。AD片剂(200mg/片)系杭州赛诺菲(Sanofi)制药 集团产品,AD和DEA标准品均由法国赛诺菲公司提供。
, 百拇医药
    疗效判断根据1979年中西医结合会议制定的标准:显效为心律失常消失或减少≥90%,有效 为心律失常减少≥50%,无效为心律失常减少<50%。若治疗后心律失常比治疗前增多则为恶 化。

    1.3 统计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统计软件SPSS 7.5处理。

    2 结果

    2.1 抗心律失常作用

    表1 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胺碘酮用法

    病例

    平均治疗
, http://www.100md.com
    时间(d)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

    负荷量

    600mg/d

    20

    7.7±1.9
, http://www.100md.com
    17

    3

    0

    94.5±9.8

    维持量

    50~100mg/d

    20

    12.5±4.2

    16

    2

    2

    92.5±12.6

    维持量阶段无效者2例,经增加AD剂量(100~300mg/d)后,二者的 室性早搏(室早)减少率均可维持在90%以上。表2 AD对阵发性房颤的影响 胺碘酮用法
, http://www.100md.com
    病例

    平均治疗时间

    复律/维持窦律病例

    负荷量(600mg/d)

    17

    (6.6±3.1)d

    17

    维持量(50~100mg/d)

    17

    (11.8±3.8)月

    14+

    注:其中2例因窦缓停药。
, 百拇医药
    维持量阶段有2例因窦性心动过缓(清楚状态心率<50次/min)停药(表2),另有3例则 需经常调整AD剂量100~300mg/d,才能维持窦律。3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最快和平均心室率 均明显减少,分别为180→133次/min和81→70次/min。附图 血清药物浓度

    2.2 血清AD和DEA浓度监测

    服AD达显效和或有效时,血清AD和DEA浓度变化如附图所示。

    2.3 AD相关的毒副作用

    40例患者平均治疗约(12.4±4.3)个月,AD维持量每天平均(73±25)mg/人,未见肺纤维化和 肝、 肾功能损害的证据,无明显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发生,裂隙灯下均未见角膜色素沉 着。2例因窦性心率平均(44±2.8)次/min(清醒状态)停药。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TT3和 FT 3平均减少百分率分别为10%和20%,TT4和FT4平均增加百分率分别为20%和18%,TS H平均增加80%。2例因TT3和FT3持续降低及TSH平均升高(35.35±24.39)MIU/L而 停药,经补充甲状腺片20mg/d,约6月后TT3、FT3和TSH均恢复至正常范围。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目前口服的AD的剂量有愈来 愈小的趋势,但最小有效剂量是多少各家报告不一[1~5]。本研究试用50~10 0mg/d,人平均(73±25)mg/d的AD,维持治疗老年心律失常患者6~18个月,结果约90%患者 的 室性心律失常显效或有效,81%阵发性房颤患者可维持窦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最快 和平均心室率均明显减少,无严重毒副作用发生,这与有关的报道相近[3~6 ],只是AD的最小维持剂量比文献中报道的100~300mg/d更低,毒副作用发生率更少 [2~6]。在本研究中,AD对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较明显,表现为血清T3水平减少 和T4、TSH水平增加,但95%患者的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无甲状腺机能减退(甲减)症 状,说明对于大多数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日服50~100mg AD的维持剂量是有效和安全的。 然而,由于AD在体内的清除半衰期长达50多天,长期口服AD后,即使是“小剂量”给药,其 毒副作用发生率仍较安慰剂组高[5]。因此,在观察AD临床疗效的同时, 应严密监视其毒副作用的发生。 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血清DEA浓度的变化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似乎与AD的累积总量和治 疗时间相关,其时间-浓度曲线(C曲线)表现为由低到高的走势;血清AD浓度呈剂量依赖性 ,即负荷量时浓度高,维持量时渐降低,其C曲线则表现为先高后低的走势。二者的C曲线显 然与相对平稳的时-效曲线(E曲线)不平行。表明口服AD达到稳定的临床疗效后,血清AD或DE A浓度的变化并非恒定,且波动范围较大,均难以作为“有效血药浓度”监测的指标。若临 床上仅依靠监测血清AD浓度指导用药,是有较大风险的。 而血清DEA浓度的监测也不能忽 视,尤其是长期口服小剂量AD时,监测血清DEA浓度能较好地反映口服AD的累积总量和治疗 时间,因而有一定临床价值。研究中我们注意到,当AD抗心律失常的疗效保持不变时,血清 AD或DEA浓度变化虽不一致,但二者的血药浓度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动态平衡,即血清AD与DEA 浓度之和无论在口服AD负荷量时,还是在长期小剂量维持阶段,其变化保持相对稳定,并与 AD抗心律失常的近期或远期疗效保持一致。因此,笔者认为选择血药浓度波动范围最小的“ 血清AD与DEA浓度之和”作为有效血药浓度监测指标,较之单独监测血清AD或DEA浓度可能更 客观、更安全。
, http://www.100md.com
    我们在老年心律失常的治疗中,AD的最小维持剂量,平均(73±25)mg/d及有效血清AD或DEA 浓 度均较文献报道为低[2~8],这对于减少或延迟AD的毒副作用是有利的。血清D EA浓度监测,特别是血清AD与DEA浓度之和的监测,在指导AD的临床应用方面可能具有潜在 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由省科委立项资助

    参考文献

    1,Collabortive Group for Amiodarone Evaluation.Multicenter controlled ob servation of low-dose regimen of amiodarone for treatment of sever ventricular a rrhythmias.Am J Cardiol,1984;53:1564~1569
, 百拇医药
    2,Vorperian VR,Havighurst TC,Miller S,et al.Advers effects of low dose a miodarone:A Metaanalysis.JACC,1997;30(3):791~798

    3,Gosselink ATM,Crijns HJGM,Van Gelder IC,et al.Low-dose amiodarone for maintenance of sinus rhythrn after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trillation or flutt er.JAMA,1992;267:3289

    4,Mahmarian JJ,Smart FW,Moye LA,et al.Exploring the mininal dose of amio darone with antiarrhythmic and hemodynamic activity.Am J Cardiol,1994;74(7):681 ~686
, 百拇医药
    5,Chun SH,Sager PT,STevenson WG,et al.Long-term efficacy of amiodarone f or the maintenance of normal sinus rhythm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atrical fi brillation or flutter.Am J Cardiol,1995;76:47

    6,Navarro-Lopez F,Cosin J,Marrugat J,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amiodarone versus metoprolol on the frequency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on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 J Cardiol,1993;72(17):1243~1248

    2000-03-03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