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寄南 马文珠
单位:(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1001 1999年8月,全国心血管有关专家及医师们在江苏省召开了“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学术研讨会”。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依据病毒性心肌炎(VMC)基础和临床研究资料,经过充分讨论,提出并通过了“成人急性VMC诊断参考标准”[1],今后发表有关VMC的文章,均须依此标准诊断的病例方能被接受。由此,临床心血管病医师尤其是基层医院同仁在诊断急性VMC时,有了可参照的标准。
病原诊断:成人急性VMC最多由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及肝炎病毒侵犯心肌引起。近年发现数种病毒侵犯心肌的证据,从活检或尸检心肌、心包液、心包组织中分离出病毒或用PCR技术扩增出病毒RNA片段,就可诊断VMC,从外周血淋巴细胞RNA中找到病毒片段,结合临床表现是诊断急性VMC的重要证据。血清病毒抗体滴度升高和特异性病毒IgM阳性,只能作为拟诊VMC的证据。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症状后三周左右出现重度乏力、胸闷、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心包摩擦音、舒张期奔马律、充血性心力衰竭、阿-斯综合征等表现;新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两个以上导联ST-T有意义的改变;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定量检测升高;超声心动图(UCG或核素检查证实心脏扩大,室壁运动障碍。由于多数VMC病人心肌损伤呈现局限性或微小损伤,因而不出现UCG和核素检查异常。
血清心肌损伤指标在确定成人急性VMC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传统的心肌酶谱,即CK、LDH、GOT三项,由于它们对微小心肌损伤诊断不敏感,加之横纹肌可大量释放,特异性低,已不建议使用。cTnI和cTnT既可敏感地反映微小心肌损伤,又具极高特异性,其在血中持续时间达一周以上,用单抗双夹心酶联法检测,基层医院也易开展,是九十年代近于理想的判断心肌损伤的指标。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西安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对282例临床急性VMC病人检测,cTnI超过正常上限者157例,阳性率55.7%[2]。青岛的一组临床儿童心肌炎40例,阳性率45%。在确定或排除急性VMC时,检测cTnI、cTnT或CK-MB,特别有意义。对一些有过病毒感染症状,或仅有室早甚至已经有数月或一年,没有心肌损伤指标的证据,依然诊断VMC是不恰当的。专家们强调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阳性与临床表现、新出现的ECG改变对诊断急性VMC同样重要[3]。
, http://www.100md.com
急性VMC病人多为轻型,3~6个月恢复。少数病例有心衰伴或不伴ECG改变、急性肾衰、持续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或心包炎、心源性休克者称重症心肌炎,必要时可用类固醇激素。一部分迁延的VMC和心腔扩大的VMC易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故应定期随访。
对急性VMC治疗除重症病人外,一般用极化液、中药黄芪注射液或口服液,以及生脉注射液都有临床疗效。国外报告小剂量钙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有效,作为定论还需循证医学资料证实。
成人急性VMC发病不在少数,呈散发或季节性发生。临床表现广而复杂,不易诊断,也缺乏特异治疗。我国已有统一可循的诊断参考标准,本期集中发表了江苏省内几家医院的VMC资料,包括基础研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期待着更多心内科与检验科的同道们重视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总结更多经验,以利患者。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405-407.
2,张寄南,苏恩本,魏谨,等.血清肌钙蛋白Ⅰ升高与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与病程关系探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421-424.
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委员会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408-412., http://www.100md.com
单位:(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1001 1999年8月,全国心血管有关专家及医师们在江苏省召开了“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学术研讨会”。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依据病毒性心肌炎(VMC)基础和临床研究资料,经过充分讨论,提出并通过了“成人急性VMC诊断参考标准”[1],今后发表有关VMC的文章,均须依此标准诊断的病例方能被接受。由此,临床心血管病医师尤其是基层医院同仁在诊断急性VMC时,有了可参照的标准。
病原诊断:成人急性VMC最多由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及肝炎病毒侵犯心肌引起。近年发现数种病毒侵犯心肌的证据,从活检或尸检心肌、心包液、心包组织中分离出病毒或用PCR技术扩增出病毒RNA片段,就可诊断VMC,从外周血淋巴细胞RNA中找到病毒片段,结合临床表现是诊断急性VMC的重要证据。血清病毒抗体滴度升高和特异性病毒IgM阳性,只能作为拟诊VMC的证据。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症状后三周左右出现重度乏力、胸闷、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心包摩擦音、舒张期奔马律、充血性心力衰竭、阿-斯综合征等表现;新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两个以上导联ST-T有意义的改变;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定量检测升高;超声心动图(UCG或核素检查证实心脏扩大,室壁运动障碍。由于多数VMC病人心肌损伤呈现局限性或微小损伤,因而不出现UCG和核素检查异常。
血清心肌损伤指标在确定成人急性VMC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传统的心肌酶谱,即CK、LDH、GOT三项,由于它们对微小心肌损伤诊断不敏感,加之横纹肌可大量释放,特异性低,已不建议使用。cTnI和cTnT既可敏感地反映微小心肌损伤,又具极高特异性,其在血中持续时间达一周以上,用单抗双夹心酶联法检测,基层医院也易开展,是九十年代近于理想的判断心肌损伤的指标。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西安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对282例临床急性VMC病人检测,cTnI超过正常上限者157例,阳性率55.7%[2]。青岛的一组临床儿童心肌炎40例,阳性率45%。在确定或排除急性VMC时,检测cTnI、cTnT或CK-MB,特别有意义。对一些有过病毒感染症状,或仅有室早甚至已经有数月或一年,没有心肌损伤指标的证据,依然诊断VMC是不恰当的。专家们强调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阳性与临床表现、新出现的ECG改变对诊断急性VMC同样重要[3]。
, http://www.100md.com
急性VMC病人多为轻型,3~6个月恢复。少数病例有心衰伴或不伴ECG改变、急性肾衰、持续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或心包炎、心源性休克者称重症心肌炎,必要时可用类固醇激素。一部分迁延的VMC和心腔扩大的VMC易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故应定期随访。
对急性VMC治疗除重症病人外,一般用极化液、中药黄芪注射液或口服液,以及生脉注射液都有临床疗效。国外报告小剂量钙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有效,作为定论还需循证医学资料证实。
成人急性VMC发病不在少数,呈散发或季节性发生。临床表现广而复杂,不易诊断,也缺乏特异治疗。我国已有统一可循的诊断参考标准,本期集中发表了江苏省内几家医院的VMC资料,包括基础研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期待着更多心内科与检验科的同道们重视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总结更多经验,以利患者。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405-407.
2,张寄南,苏恩本,魏谨,等.血清肌钙蛋白Ⅰ升高与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与病程关系探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421-424.
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委员会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408-41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