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0209738
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10期
     作者:江涛 李自强

    单位:510095 广州市胸科医院外科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001051 我院外科自1987年3月~1999年12月对31例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施行手术,在手术前后对肺结核和糖尿病分别予以控制,尤其对围手术期患者加强监测及予以相应的治疗,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2例,女9例;30岁~ 4例,40岁~ 9例,50岁~ 13例,60岁以上5例。

    1.2 疾病类型 结核性空洞17例,结核性支气管扩张5例,肺结核并慢性脓胸5例,肺结核并气胸2例,结核球2例。全部病例均伴有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在12~16 mmol/L。术前血糖控制在10.6 mmol/L以下。
, 百拇医药
    1.3 手术方式与麻醉 行肺叶切除共23例(右15例,左8例),全肺切除1例,胸廓成形术4例,脓胸纤维板剥脱术1例,肺泡瘘修补术2例。全部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复合全麻。

    1.4 术后情况 术后1例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经抢救后脱险;2例出现支气管胸膜瘘,经行支气管胸膜瘘加胸改术后好转出院。本组病例无死亡,均好转出院。

    2 讨论

    糖尿病和结核病均属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上同一患者两病并发的病例也较常见,且呈上升趋势[1]。糖尿病患者糖、脂肪及蛋白代谢紊乱,心血管、肝肾功能受损,免疫功能下降,则是两病并发的内在联系。故我们认为术前术后应加强两病的控制,适当应用胰岛素,抗结核治疗应联用2~3种以上敏感抗结核药物,术前强化抗结核时间应不少于2个月,术后适当延长抗结核时间,以1.5~2年为宜。如果治疗得当,糖尿病得到控制,抗结核化疗能充分发挥作用,则预后良好。
, 百拇医药
    手术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循环血内分解代谢激素如儿苯酚胺、高血糖素、皮质醇等浓度增加,导致葡萄糖生成与葡萄糖利用比率升高。因而外科手术常使糖尿病恶化,导致酮症甚至昏迷死亡或加重蛋白质代谢紊乱,术后易发生感染及愈合不良。手术应激引起的代谢紊乱与手术创伤程度及麻醉深浅有关。创伤越严重,反应性高血糖越明显。本组1例行右上肺叶切除同期行胸廓成形术(切除4条肋骨),在本组病例中创伤最大,术后当天血糖25.7 mmol/L,尿糖强阳性,尿酮阳性,经静脉滴入胰岛素72 U并皮下注射12 U,辅以碳酸氢钠静滴,病情才得以纠正。胸科手术创伤大,生理变化较复杂。因而对伴有糖尿病而要施行胸科手术的患者应全面慎重衡量,手术前应适当使用胰岛素控制糖尿病,手术中尽量减轻创伤,选择良好麻醉。本组病例术前控制血糖在10.6 mmol/L以下,尿酮阴性,无明显心脑肾并发症,术中术后密切监视,经恰当处理,达到了手术预期目标。

    对于手术前后胰岛素的应用既要控制血糖过高,又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2]。手术应激使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并非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而是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因此,术后胰岛素的使用应较术前放宽。术后不能进食期间输入葡萄糖液中加入胰岛素之比为每2~3 g葡萄糖用1 U正规胰岛素,并应尽量早期进食。由于胰岛素用量随胰岛素敏感性的不同而变化,并受手术应激影响较大,其用量应参考术前敏感性及手术创伤情况、手术时间、出血情况、有否发生感染等。并应于手术当天、术中、术后常规检验血糖、血酮、尿酮,有条件者行血中胰岛素含量测定来调节胰岛素用量。为防止输入胰岛素可能引起的低血糖,静脉输入葡萄糖加胰岛素应均匀缓慢。
, 百拇医药
    胸科手术应激反应大,其强弱与麻醉深浅亦有关,应避免浅麻醉、强刺激,不使用交感神经兴奋药及苏醒时间长的麻醉方法,充分给氧,以保障代谢需要。糖尿病患者麻醉应尽量选用对血糖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2],手术期间力求麻醉平稳,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彭卫生,王英年,肖先成,等. 新编结核病学.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4.224.

    2,黄孝迈,秦文瀚,孙玉颚,等. 现代胸外科.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 246.

    (收稿日期:2000-06-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