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0237494
十二指肠球部穿孔致膈下脓肿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2000年第10期
     作者:王燕红

    单位:王燕红(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 510120)

    关键词:

    广东医学001049

    膈下脓肿是上消化道穿孔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重者毒素吸收能造成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轻者脓肿越来越大,对机体造成慢性消耗,导致全身各器官功能衰竭。最近,我科收治了1例因十二指肠球部穿孔,在外院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致膈下巨大脓肿的患者,经过积极的营养支持、全身用药、脓腔冲洗等治疗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于1998年2月4日因上腹痛1 d在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未发现异常,遂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患者仍觉上腹胀,呈持续性,与饮食无关,伴纳差,体温上升(38.5~39.5℃),间有嗳气。在我院门诊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经B超检查发现右膈下有一10.6 cm×5.3 cm脓肿。经内科抗炎、脓肿穿刺等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全身情况越来越差。后转入我科,经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有一穿孔与脓腔相通,遂行穿孔结扎术、胃大部分切除术、胃与空肠Roux-Y吻合术及脓腔引流术。术后经支持、抗炎、脓腔清洗、脓腔引流等治疗,3个月后康复出院。
, 百拇医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全身营养支持 入院时患者极度虚弱,卧床不起,呈恶液质,身高178 cm,体重仅40 kg。能否承受得了手术,术前的营养支持是关键。初入院时由于患者不能进食,我们采用了肠道内和肠道外联合供给营养的方法。于锁骨下静脉穿刺建立补液通道,输入液体半量,每次输液完毕后静脉注射肝素稀释液,以确保输液管通畅。穿刺口每周换药1~2次,以防感染。另外再停留胃管,每天予“能全力”3瓶从胃管滴入。由于“能全力”是要素饮食,初滴时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适。我们向患者解释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合作,并调慢滴速,及时肌注止呕药等处理。2 d后患者开始适应,3周后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好转,输液量和“能全力”滴入量减少,鼓励患者开始进食,每天餐后佐以水果如香蕉、苹果等,多吃蔬菜,多喝水。入院1个月后手术时,患者体重达到45 kg,并可下床活动,二便自理。术后仍用上述方法予营养支持,术后2个月出院时体重达到50 kg,生活自理并离床到室外活动。
, 百拇医药
    2.1.2 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 由于患者年老体弱,全身营养极差,骨突处欠脂肪包裹,极易产生压疮。我们给患者用气垫床,每2~4 h翻身一次,予50%酒精按摩骨突处并予拍背,鼓励患者作深呼吸运动及咳嗽动作,积极将呼吸道分泌物清除。每天活动患者四肢,作伸屈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病情好转后鼓励患者作床上、床边及离床运动,逐渐递增。阳光充足时,用轮椅推患者到花园散步。经上述护理,患者卧床3个多月,未发现压疮及肺部炎症,四肢功能良好。

    2.1.3 高热处理 由于患者极度虚弱,且持续高热,我们尽量不用药物降温而采用物理降温。例如冰敷大动脉处,温水或酒精抹擦大动脉处及四肢,鼓励患者多喝水。大量出汗后及时更衣、保暖、饮热饮料,防虚脱。并予朵贝尔液漱口,2~3次/d,预防口腔溃疡及感染。

    2.1.4 心理护理 由于患病时间长,给患者家庭经济带来很大压力,加上早年丧妻,故患者常流露出自我放弃的情绪。我们主动开导患者,让他相信凭我院强大的医疗力量和丰富的护理经验,其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并鼓励其儿子、媳妇多来探望患者。我们主动借病区电话让他和家人联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我们接触患者时,都面带微笑,语音亲切,态度和蔼,动作轻柔。我们的帮助、家人的关怀,重新唤起患者对生命的热爱,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心。
, 百拇医药
    2.2 术后护理

    2.2.1 脓腔冲洗的护理 术后脓腔上下各置引流管1条,为冲洗脓腔而备。为确保脓腔液得到充分的引流,应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勿压迫,勿折叠,患者离床或翻身时,先固定好引流管。引流不畅时,一手捏紧引流管下段,一手挤压上段,效果不佳时,用少量生理盐水从上方引流管冲入,以稀释脓液,外引流管每周更换2次。脓腔坚持冲洗2次/d,先用无菌蒸馏水200 ml彻底冲洗脓腔,然后钳夹下引流管,用5 g/L Flagyl 200 ml从上引流管冲入,停留0.5 h后开放下引流管排净,再用无菌蒸馏水200 ml加维斯克3支注入,停留0.5 h后排净,再钳夹上引流管,下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初时,我们用普通的电动低负压吸引器吸引,由于脓液粘稠,每天引流量约30~80 ml,患者恢复较慢,于是采用中心吸痰装置进行吸引,但由于负压太大而把引流管吸瘪了。后来我们在中心吸痰装置套管上加插一个针头,通过调节针头大小而保持负压在8~10 kPa之间,每天引流量达200~300 ml,呈黄绿色,定期取脓液送检验室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及时调整抗生素,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术后2个月行B超复查,脓腔缩小到2.3 cm×3.6 cm。

    2.2.2 康复指导 由于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情况,让患者带引流管出院。嘱患者回家后要继续调养,加强身体锻炼,积极增加营养。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预防脱出,保持引流口干净,预防感染,每周回院换药2次。戒烟、酒,忌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收稿日期:2000-07-1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