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东医药》 > 2000年第11期
编号:10239938
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山东医药》 2000年第11期
     作者:孟庆松 赵霞 孙涛 宋淑荷 乔世玲

    单位:孟庆松(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50014);赵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50014);孙涛(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50014);宋淑荷(济南医院);乔世玲(临沂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1119 我们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了193例肝病患者(肝病组)血清中铜蓝蛋白(CER)的含量,并与81例健康人(对照组)对照,旨在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CER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对照组为81例健康献血员,男53例,女28例;年龄18~46岁。其血红蛋白、肝功、胸透、乙肝及丙肝标志物检测均正常。肝病组中男132例,女61例;年龄20~61例。其中急性肝炎(急性黄疸性和无黄疸性肝炎)44例,慢性肝病(迁延型和慢性活动型肝炎)79例,肝硬化33例,原发性肝癌37例。均按1983年郑州会议制定的标准确诊。

    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两组的CER,仪器为法国产QM-300免疫蛋白分析仪,试剂由法国赛诺非公司提供。两样本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

    结果:见表1。

    讨论:CER于1948年由Holmbeng和Laurell分离出来,属α2-球蛋白和糖蛋白,分子量为51000,由肝脏合成,是体内唯一的蓝色蛋白质。肝脏是人体组织中含铜量最大的器官,自小肠上部吸收的铜主要在肝脏与白蛋白结合为CER,30%~80%经胆汗排出;正常情况下CER与白蛋白呈动态平衡。蛋白质代谢过程中,肝脏主要起合成、脱氨和转氨作用,蛋白质经过消化液分解为氨基酸而被吸收,肝脏又利用氨基酸再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从CER肝内合成理论推测,当肝细胞受损时,肝脏功能异常,合成白蛋白减少,CER合成受影响,导致血清中CER含量降低。本文肝病组中慢性肝病、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CER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呈下降趋势(下降程度依次为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79例慢性肝病患者中CER<260mg/L者占24.7%。分析本组资料,我们认为检测血清CER水平有助于肝病的诊断。本文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E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部分文献报道结果相反,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证实。

    表1 两组血清CER检测结果比较(0.gif (881 字节)±S)

    例数

    CER(mg/L)

    对照组

    81

    445±92

    肝病组

    193

    

    急性肝炎

    44

    472±114

    慢性肝病

    79

    345±146*

    肝硬化

    33

    351±117*

    原发性肝癌

    37

    363±13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收稿2000-02-2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