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样肾小球病
作者:马清 王质刚 郝继英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肾内科 北京100050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001216 纤维样肾小球病(fibrillary glomerulopathy,FGP)是指肾小球内存在类似淀粉样物质,但淀粉样物质特殊染色阴性,一般不伴随有系统性疾病的一类肾小球疾病。由于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提高,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例数明显增多。现将我院1例FGP报告如下。
1 病历简介
女,54岁。因双下肢水肿6个月于1996年2月28入院。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无肉眼血尿,无少尿,无血压增高,尿检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3.75 g,血浆白蛋白、血脂正常,肾功能正常。以“慢性肾炎”诊治,无明显疗效。入院前6周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 g,并伴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2.79 g/L),轻度高脂血症(胆固醇6.37 mmol/L);诊断“肾病综合征”,予强的松60 mg/d治疗;服药6周,尿蛋白持续(),且水肿加重而收入院治疗。入院后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17~19 g,并高脂血症、低白蛋白血症,诊断“肾病综合征”。同时行血浆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等检查,均无异常。肾脏病理检查,光镜:肾穿刺组织可见7个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轻度弥漫性增生,毛细血管壁无明显病变,肾小管灶状萎缩,肾间质灶状纤维化,小动脉无明显病变。IF:4个肾小球,系膜区可见少量IgM沉积。诊断:轻度系膜增生性IgM肾病。电镜:肾小球系膜区增宽,可见大量纤维样物质广泛沉积,基底膜未见病变,上皮足突节段性融合,肾小管和肾间质未见纤维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阴性。诊断:纤维样肾小球病。
, 百拇医药
2 讨论
Rosenmann和Eliakin于1997年首次报道1例肾小球内有淀粉样纤维物质沉积,而刚果红染色阴性的病例以后陆续有类似报道。面对该疾病的命名各不相同,如非淀粉样纤维性肾小球病,刚果红阴性淀粉样肾小球病。此外,某些病例的肾小球内有较粗的平行排列管样纤维物质,似昆虫的触须,而称为触须样免疫性肾小球病(immunotactoid glomerulopathy,IT)。有作者把FGP和IT作为同义词互为通用,但近来认为FGP和IT的病理改变、临床特点和预后各不相同,不宜混淆。
FGP发病年龄在40~60岁,发病率男女大致相同,也有作者认为男性多见。国外报道FGP约占肾活检病例的0.8%~2.0%。多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高血压,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预后较差,多数患者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有报道在诊断后4年发展至肾功能衰竭。一般不伴随系统性疾病,目前认为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特点:光镜下的病理表现可为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和膜增生性肾炎,部分病例可伴有新月体形成。免疫荧光多为IgG,C3等呈颗粒样沿系膜区和(或)毛细血管壁沉积,也可同时有κ,γ轻链蛋白存在,Iskandar等已证实,IgG的主要成分为 IgG4。也有报道FGP的肾小球内免疫球蛋白阴性。电镜检查是诊断FGP的主要根据。纤维样物质呈弥漫性或多灶性分布于系膜区和肾小球基底膜(GBM),直径约20 nm,对淀粉样蛋白有特殊意义的刚果红染色为阴性反应。
, 百拇医药
鉴别诊断:①肾脏淀粉样变。纤维直径7~15 nm,刚果红染色阳性。其纤维分布不仅局限于肾小球内,可出现于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和肾间质。 ②轻链沉积病。可有纤维样物质沉积,直径12~14 nm,沉积物成分只有一种轻链蛋白,多为κ轻链,而且患者血、尿内可同时出现该种轻链蛋白。③IT纤维呈小管样结构,平行排列,直径为30~50 nm,其临床表现及预后均较FGP好。④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电镜下有类似IT的表现,同时可有杆状、纤维状、环状小体等分布在GBM内皮细胞侧,血中可有冷凝集蛋白,类风湿因子(+),临床可有雷诺征和多发性关节疼痛。⑤移植性肾小球病,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亦可在电镜下出现直径10 nm的纤细纤维物质,分布于GBM内皮细胞侧,不难与FGP鉴别。
目前FGP的发病机理和病因尚不清楚,有作者认为纤维物质是血循环中免疫球蛋白沉积、聚合、修饰后形成,确切机理尚不肯定。综上所述,FGP是一种新近认识的肾小球疾病,发病机理不清,一般预后较差,目前国内外报道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病例现正在随访中。患者仍持续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肾功能正常。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Rosenmann E,Eliakin M.Nephrotic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amyloid-like glomerular deposits.Nephron,1977,18(5):301
2,Iskandar SS,Falk RJ,Jennette JC.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of fibrillary glomerulonephritis.Kidney Int,1992,42(6):1401
3,Alpers CE,Rennke HG,Hopper J,et al.Fibrillary glomerulone-
phritis:an entity with unusual immunofluorescence features.Kidney Int,1987,31(3):781
4,Churg J,Venkataseshan S.Fibrillary glomerulonephritis
without immunoglobulin deposits in the kidney.Kidney Int,1993,44(4):837
1999-12-18, 百拇医药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肾内科 北京100050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001216 纤维样肾小球病(fibrillary glomerulopathy,FGP)是指肾小球内存在类似淀粉样物质,但淀粉样物质特殊染色阴性,一般不伴随有系统性疾病的一类肾小球疾病。由于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提高,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例数明显增多。现将我院1例FGP报告如下。
1 病历简介
女,54岁。因双下肢水肿6个月于1996年2月28入院。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无肉眼血尿,无少尿,无血压增高,尿检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3.75 g,血浆白蛋白、血脂正常,肾功能正常。以“慢性肾炎”诊治,无明显疗效。入院前6周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 g,并伴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2.79 g/L),轻度高脂血症(胆固醇6.37 mmol/L);诊断“肾病综合征”,予强的松60 mg/d治疗;服药6周,尿蛋白持续(),且水肿加重而收入院治疗。入院后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17~19 g,并高脂血症、低白蛋白血症,诊断“肾病综合征”。同时行血浆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等检查,均无异常。肾脏病理检查,光镜:肾穿刺组织可见7个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轻度弥漫性增生,毛细血管壁无明显病变,肾小管灶状萎缩,肾间质灶状纤维化,小动脉无明显病变。IF:4个肾小球,系膜区可见少量IgM沉积。诊断:轻度系膜增生性IgM肾病。电镜:肾小球系膜区增宽,可见大量纤维样物质广泛沉积,基底膜未见病变,上皮足突节段性融合,肾小管和肾间质未见纤维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阴性。诊断:纤维样肾小球病。
, 百拇医药
2 讨论
Rosenmann和Eliakin于1997年首次报道1例肾小球内有淀粉样纤维物质沉积,而刚果红染色阴性的病例以后陆续有类似报道。面对该疾病的命名各不相同,如非淀粉样纤维性肾小球病,刚果红阴性淀粉样肾小球病。此外,某些病例的肾小球内有较粗的平行排列管样纤维物质,似昆虫的触须,而称为触须样免疫性肾小球病(immunotactoid glomerulopathy,IT)。有作者把FGP和IT作为同义词互为通用,但近来认为FGP和IT的病理改变、临床特点和预后各不相同,不宜混淆。
FGP发病年龄在40~60岁,发病率男女大致相同,也有作者认为男性多见。国外报道FGP约占肾活检病例的0.8%~2.0%。多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高血压,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预后较差,多数患者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有报道在诊断后4年发展至肾功能衰竭。一般不伴随系统性疾病,目前认为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特点:光镜下的病理表现可为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和膜增生性肾炎,部分病例可伴有新月体形成。免疫荧光多为IgG,C3等呈颗粒样沿系膜区和(或)毛细血管壁沉积,也可同时有κ,γ轻链蛋白存在,Iskandar等已证实,IgG的主要成分为 IgG4。也有报道FGP的肾小球内免疫球蛋白阴性。电镜检查是诊断FGP的主要根据。纤维样物质呈弥漫性或多灶性分布于系膜区和肾小球基底膜(GBM),直径约20 nm,对淀粉样蛋白有特殊意义的刚果红染色为阴性反应。
, 百拇医药
鉴别诊断:①肾脏淀粉样变。纤维直径7~15 nm,刚果红染色阳性。其纤维分布不仅局限于肾小球内,可出现于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和肾间质。 ②轻链沉积病。可有纤维样物质沉积,直径12~14 nm,沉积物成分只有一种轻链蛋白,多为κ轻链,而且患者血、尿内可同时出现该种轻链蛋白。③IT纤维呈小管样结构,平行排列,直径为30~50 nm,其临床表现及预后均较FGP好。④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电镜下有类似IT的表现,同时可有杆状、纤维状、环状小体等分布在GBM内皮细胞侧,血中可有冷凝集蛋白,类风湿因子(+),临床可有雷诺征和多发性关节疼痛。⑤移植性肾小球病,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亦可在电镜下出现直径10 nm的纤细纤维物质,分布于GBM内皮细胞侧,不难与FGP鉴别。
目前FGP的发病机理和病因尚不清楚,有作者认为纤维物质是血循环中免疫球蛋白沉积、聚合、修饰后形成,确切机理尚不肯定。综上所述,FGP是一种新近认识的肾小球疾病,发病机理不清,一般预后较差,目前国内外报道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病例现正在随访中。患者仍持续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肾功能正常。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Rosenmann E,Eliakin M.Nephrotic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amyloid-like glomerular deposits.Nephron,1977,18(5):301
2,Iskandar SS,Falk RJ,Jennette JC.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of fibrillary glomerulonephritis.Kidney Int,1992,42(6):1401
3,Alpers CE,Rennke HG,Hopper J,et al.Fibrillary glomerulone-
phritis:an entity with unusual immunofluorescence features.Kidney Int,1987,31(3):781
4,Churg J,Venkataseshan S.Fibrillary glomerulonephritis
without immunoglobulin deposits in the kidney.Kidney Int,1993,44(4):837
1999-12-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