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基底膜六胺银染色方法的改进
作者:辛榕 卞修武 张树辉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病理学研究所,重庆 400038
关键词:肾;基底膜;银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001228
提 要: 目的 改进基底膜染色效果,提高肾小球疾病的正确诊断水平。方法 运用改良六胺银染色方法。结果 以高温低浓度下之切片,肾基底膜结构层次清晰,染色效果最好。结论 本方法染色效果优于传统的六胺银染色法,改进了基底膜染色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中图法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0-5404(2000)12-1210-02
Improvement of argentum hexamethy lenamine staining method for renal basement membrane
, http://www.100md.com
本实验对传统六胺银染色条件进行了摸索,旨在改进基底膜染色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组织来源于临床送检的肾穿刺组织,免疫组化冰冻切片后,进行特染的组织均经10%甲醛固定,常规脱水包埋,石蜡切片厚4 μm。
试剂配制:将5 ml 5%AgNO3加入到3%六亚甲基四胺(又称乌洛托品)100 ml中制成Gomori六亚甲基四胺银原液。染液分为传统组和稀释组两组。传统组以3 ml的5%硼砂液加入到25 ml的胺银原液和25 ml蒸馏水内配制染液;稀释组以3 ml的5%硼砂液加入到15 ml胺银原液和35 ml蒸馏水内配制染液。
染色方法:①切片脱蜡至水;②蒸馏水洗后入1%过碘酸15 min;③蒸馏水洗3 min×3;④分别放入两组染液中,不同温度(37°C、50°C和60°C)和时间(0.5、1、1.5和2~3 h)取出(每种染色条件染色3张切片);⑤蒸馏水洗3 min×3;⑥0.2%氯化金调色;⑦蒸馏水洗3 min×3;⑧2%硫代硫酸钠固定3 min;⑨水洗行浅HE复染;⑩脱水、透明和封固。
, 百拇医药
2 结果
以稀释组中60 ℃烤箱染1.5 h和50 ℃中染3 h之切片中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结构层次清晰,着色均匀,无深浅不一现象,染色效果最好,见图1。其它各组染色结果见表1。
图1 稀释组肾血管球、小管和球囊壁层基底膜染色呈黑色,着色清晰 (六胺银染色60 ℃ 1.5 h,×200)
表1 传统组和稀释组的染色结果 时间
传统组
稀释组
37 ℃
50 ℃
, http://www.100md.com
60 ℃
37 ℃
50 ℃
60 ℃
0.5 h
不着色
不着色
色浅
不着色
不着色
不着色
1 h
不着色
, 百拇医药
色浅
色稍深
不着色
色浅
色稍深
1.5 h
色浅
色稍深
过染
不着色
色稍深
色好
2~3 h
, http://www.100md.com
色稍深
稍过染
严重过染
色浅
色好
过染
3 讨论
构成肾小球毛细血管、球囊壁以及肾小管的基底膜是一层高度含水性凝胶体的衬膜,具有通透性,常与纤细的结缔组织纤维密切结合。在肾小球疾病中,常出现肾小球基底膜的改变,这对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为了达到诊断上的准确性,常需用特殊染色方法把基底膜清楚地显示出来。六胺银染色依靠1∶2乙醇基团氧化,产生游离醛这一化学反应,进而醛再还原银溶液,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管的基底膜上产生银沉淀物。我们用六胺银染色时,常遇到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液浓度等不好掌握,染出来的切片常有染色浅淡或过染,更因为肾小管基底膜着色比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基底膜着色要早,出现小球内基底膜着色浅或不着色,而肾小管和球囊壁的基底膜色深或过染等现象。本实验通过对六胺银显示肾组织基底膜病理改变方法的研究发现,将胺银原液稀释后,在60 ℃烤箱中染1.5 h和50 ℃中染2~3 h之切片,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和肾小管基底膜结构层次清晰,染色均匀无深浅不一现象,染色效果好。胺银原液稀释后使用,更利于镜下控制,即使染色时间稍长也不会出现过染现象。这说明只要染液浓度、染色温度和时间掌握得当,能很好地显示肾基底膜病理改变。本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因胺银原液浓度高造成的必须镜下控制染色,且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过染以及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基底膜不易着色的缺点[1,2]。我们虽降低了胺银原液在染液中的浓度,但并不影响基底膜的着色,且不需镜下控制染色即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基底膜着色更清晰,同时也能免除一旦过染又需重染的麻烦。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自已的工作日程从时间和温度上灵活选择,既可选择60 ℃烤箱中染1.5 h,也可选择50 ℃温箱中染2~3 h。本法简便易行,染色效果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简介:辛 榕(1966-),女,重庆市人,实验师,主要从事病理技术方面的研究。电话:(023)68752246
参考文献:
[1] 龚志锦,詹熔洲.病理组织制片和染色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60-361.
[2] 张 哲,陈 辉.实用病理组织染色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83.
收稿日期:2000-04-02;修回日期:2000-10-30, http://www.100md.com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病理学研究所,重庆 400038
关键词:肾;基底膜;银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001228
提 要: 目的 改进基底膜染色效果,提高肾小球疾病的正确诊断水平。方法 运用改良六胺银染色方法。结果 以高温低浓度下之切片,肾基底膜结构层次清晰,染色效果最好。结论 本方法染色效果优于传统的六胺银染色法,改进了基底膜染色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中图法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0-5404(2000)12-1210-02
Improvement of argentum hexamethy lenamine staining method for renal basement membrane
, http://www.100md.com
本实验对传统六胺银染色条件进行了摸索,旨在改进基底膜染色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组织来源于临床送检的肾穿刺组织,免疫组化冰冻切片后,进行特染的组织均经10%甲醛固定,常规脱水包埋,石蜡切片厚4 μm。
试剂配制:将5 ml 5%AgNO3加入到3%六亚甲基四胺(又称乌洛托品)100 ml中制成Gomori六亚甲基四胺银原液。染液分为传统组和稀释组两组。传统组以3 ml的5%硼砂液加入到25 ml的胺银原液和25 ml蒸馏水内配制染液;稀释组以3 ml的5%硼砂液加入到15 ml胺银原液和35 ml蒸馏水内配制染液。
染色方法:①切片脱蜡至水;②蒸馏水洗后入1%过碘酸15 min;③蒸馏水洗3 min×3;④分别放入两组染液中,不同温度(37°C、50°C和60°C)和时间(0.5、1、1.5和2~3 h)取出(每种染色条件染色3张切片);⑤蒸馏水洗3 min×3;⑥0.2%氯化金调色;⑦蒸馏水洗3 min×3;⑧2%硫代硫酸钠固定3 min;⑨水洗行浅HE复染;⑩脱水、透明和封固。
, 百拇医药
2 结果
以稀释组中60 ℃烤箱染1.5 h和50 ℃中染3 h之切片中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结构层次清晰,着色均匀,无深浅不一现象,染色效果最好,见图1。其它各组染色结果见表1。
图1 稀释组肾血管球、小管和球囊壁层基底膜染色呈黑色,着色清晰 (六胺银染色60 ℃ 1.5 h,×200)
表1 传统组和稀释组的染色结果 时间
传统组
稀释组
37 ℃
50 ℃
, http://www.100md.com
60 ℃
37 ℃
50 ℃
60 ℃
0.5 h
不着色
不着色
色浅
不着色
不着色
不着色
1 h
不着色
, 百拇医药
色浅
色稍深
不着色
色浅
色稍深
1.5 h
色浅
色稍深
过染
不着色
色稍深
色好
2~3 h
, http://www.100md.com
色稍深
稍过染
严重过染
色浅
色好
过染
3 讨论
构成肾小球毛细血管、球囊壁以及肾小管的基底膜是一层高度含水性凝胶体的衬膜,具有通透性,常与纤细的结缔组织纤维密切结合。在肾小球疾病中,常出现肾小球基底膜的改变,这对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为了达到诊断上的准确性,常需用特殊染色方法把基底膜清楚地显示出来。六胺银染色依靠1∶2乙醇基团氧化,产生游离醛这一化学反应,进而醛再还原银溶液,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管的基底膜上产生银沉淀物。我们用六胺银染色时,常遇到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液浓度等不好掌握,染出来的切片常有染色浅淡或过染,更因为肾小管基底膜着色比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基底膜着色要早,出现小球内基底膜着色浅或不着色,而肾小管和球囊壁的基底膜色深或过染等现象。本实验通过对六胺银显示肾组织基底膜病理改变方法的研究发现,将胺银原液稀释后,在60 ℃烤箱中染1.5 h和50 ℃中染2~3 h之切片,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和肾小管基底膜结构层次清晰,染色均匀无深浅不一现象,染色效果好。胺银原液稀释后使用,更利于镜下控制,即使染色时间稍长也不会出现过染现象。这说明只要染液浓度、染色温度和时间掌握得当,能很好地显示肾基底膜病理改变。本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因胺银原液浓度高造成的必须镜下控制染色,且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过染以及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基底膜不易着色的缺点[1,2]。我们虽降低了胺银原液在染液中的浓度,但并不影响基底膜的着色,且不需镜下控制染色即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基底膜着色更清晰,同时也能免除一旦过染又需重染的麻烦。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自已的工作日程从时间和温度上灵活选择,既可选择60 ℃烤箱中染1.5 h,也可选择50 ℃温箱中染2~3 h。本法简便易行,染色效果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简介:辛 榕(1966-),女,重庆市人,实验师,主要从事病理技术方面的研究。电话:(023)68752246
参考文献:
[1] 龚志锦,詹熔洲.病理组织制片和染色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60-361.
[2] 张 哲,陈 辉.实用病理组织染色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83.
收稿日期:2000-04-02;修回日期:2000-10-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