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结直肠肛门外科》 > 2001年第3期
编号:10203404
保留齿线式外切内扎术治疗混合痔158例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1年第3期
     上海市中医医院肛肠科,200071 张遗鹤

    关键词:肛肠病

    摘要:

    我科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

    我科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对混合痔采用了保留齿线式外切内扎法,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83例,女75例;年龄28~77岁,平均50.9岁;病程2~30岁;包括曾在外院手术治疗1次以上20例;我注射疗法14例;激光治疗1例。

    1.2手术方式:取右侧卧位。全部采用浸润麻醉,先用0.1%新洁尔灭酊棉球作常规消毒,清洁肛管及直肠下段。1%的利多卡因总量不超过25ml。

    先行四指扩肛,力求用力恰当,软硬兼施,其目的松弛肛门扩约肌,一方面能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手术操作。同时可避免术后肛门狭窄的并发症。术中并能查清痔核的部位、数量、形态。然后用弯血管钳沿直肠纵轴方向钳夹住内痔核基底部,用剪刀在齿线上0.5cm处作减压切口,再用10号线在血管钳下行8号字结扎,剪去痔核残端部分。环形内痔采取分段结扎。

    切除结缔组织外痔时,用组织钳提起外痔组织,用剪刀环绕其痔根四周作一梭形切口。切口上端必须指向肛门为中心。如为静脉曲张性外痔,取外痔隆起处作一长约2cm的放射状梭形切口,剥离并剪除皮下两侧及切口下曲张的静脉丛,各切口间必留皮桥,其宽度约0.5~0.7cm。由于皮下静脉曲张,肛周皮肤高于正常,在摘除静脉团后,皮桥往往呈弓形突起,此时可在弓形中间剪断,剪除多余部分,两端缝合1针,缝合时可将针尖连及皮下的基底组织。术毕,取1%利多卡因4ml加亚甲兰2ml用5号针头作点状注射到各创面,创面敷生肌散条,并用敷料包扎固定。

    1.3术后处理:为防止便燥,术后第二天给予麻仁丸6克一日二次口服,每日便后予清热解湿,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中药坐浴,用生机散换药,每日二次至伤口痊愈。并配合微波外照消肿止痛,适当应用抗生素。

    1.4疗效:本组病人全部治愈。切口愈合时间14~33d,平均为20.5d。4例出现尿潴留,疼痛剧烈2例,上述情况对症处理后即消失。术后随访。

    2、讨论

    在采用保留齿线外切内扎术前应予内扩约肌松解,以防肛门狭窄,但术中应注意:①尽量不损伤齿线,以保持齿线的原有功能。因此线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解剖标志,而且对排便生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神经分布极其丰富,若手术切除齿线以后,则严重影响正常的排便功能。该手术因为注重保护了齿状线。我们认为是符合生理需要的。②要保持肛门自然扩张状态,避免过多切除肛管皮肤。③结扎内痔时,避免横扎及斜扎,结扎仅限于痔核本身,环形内痔一定要分段齿形结扎,减少肛管张力。④预防术后并发症,术中注意切除肛管内痔核组织的切口,宜平行于肛管,肛缘外切口呈放射状,且要够长,以利减压,防止术后肿痛。⑤使用长效止痛剂,适当选用抗生素。我们常规在齿线下方手术区使用甲兰2ml,加1%利多卡因4ml作局部切口边缘皮内点状注射,注射后可维持止痛约7d左右,并常规使用微波作肛门照射,以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加速切口愈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