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外科杂志》 > 200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0205378
采用旋转加原位弯棒原理重建脊柱骨折矢状面形态
http://www.100md.com 邱勇;朱丽华;朱泽章;吕锦瑜;王斌
脊柱骨折|骨折固定术|内|手术后并发症
    参见附件(37kb)。

     邱勇;朱丽华;朱泽章;吕锦瑜;王斌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折固定术;内;手术后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钉钩加原位弯棒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在恢复椎体高度的同时对脊柱矢状面形态满意重建的原理和疗效。 方法 自1997年7月起使用CD和TSRH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48例,其中男41例,女7例,年龄17~54岁。手术方法(以L1为例):在T12和L2置入椎弓根螺钉,T11和L2安置偏心椎板钩,对棒按照固定区正常矢状面形态预弯,置入双侧椎弓根螺钉孔内,此时棒的预弯平面位于冠状面上。先用撑开力恢复伤椎高度,再将棒向外旋转90°,使棒的预弯平面从冠状面转向矢状面。锁紧椎弓根螺钉,把上下偏心椎板钩向螺钉方向加压固定,若脊柱矢状面形态恢复不好,可用原位弯棒器对棒再弯以增加前凸,最后后外侧植骨融合。 结果 本组无死亡,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1例深部感染。椎体高度恢复96%,其中完全恢复39例。矢状面后突校正Cobb角术前平均24°,术后平均-2°,脊柱矢状面形态达完全恢复。本组平均随访20个月,无假关节形成,1例断钉,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矢状面纠正丢失3°。 结论 在使用撑开力恢复椎体高度的同时,应用旋棒原理可满意地重建脊柱的正常矢状面形态;原位弯棒可进一步改善脊柱前凸,偏心椎板钩能有效地保护椎弓根螺钉,减少内固定并发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CAJ附件(3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