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东医药》 > 2000年第16期
编号:10206484
后矢状入路术治疗高中位肛门闭锁15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山东医药》 2000年第16期
     作者:董勤光 赵涛 聂希志

    单位:董勤光(临沂市人民医院 山东临沂276003);赵涛(临沂市人民医院 山东临沂276003);聂希志(蓬莱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1643 自1988年以来,我院采用后矢状入路术(pena)治疗15例高中位肛门闭锁患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9例;生后2~5个月13例,11岁和13岁各1例。其中高位闭锁6例,中位9例。高位合并直肠会阴瘘5例,中位合并会阴瘘4例、前庭瘘3例,其余为完全肛门闭锁。术前常规用B超定位直肠末端,做CT检查了解盆底肌肉发育情况。

    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取俯卧位或侧卧位,自臀沟顶端沿正中线向下至肛门正常开口位置,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肛门外括约肌皮下肌纤维,纵行劈开尾骨或切除尾骨。在自制电刺激器指引下,从正中纵行切开肛门外括约肌浅层及提肛肌,向下方切开横纹肌复合体,仔细分离脂肪及结缔组织,找到直肠盲端及瘘管,尽量保护好盲端或瘘管周围肌肉组织。盲端位置较高者可向上推开腹膜返折,若直肠壁扩张肥厚,可在直肠远端做尾状修剪,以利通过横纹肌复合体正中。先将肛提肌缝于直肠后壁,再将成形直肠置于横纹肌复合体正中位置,并与之固定。然后修复横纹肌复合体,肛门外括约肌浅层及皮下组织,直肠末端与肛周皮肤全层缝合,肛门直径约1.5cm。常规行乙状结肠造瘘,一般2~6个月关闭瘘,观察排便情况。

    结果:本组15例中,仅2例高位直肠闭锁者术中见各肌肉发育纤细,直肠盲端较高,关闭瘘后出现大便失禁。经0.5~1年功能锻炼,1例能控制大便,另1例易大便失禁。1例因扩肛不及时出现肛门狭窄,二期行肛门成形术后恢复正常排便功能。其余均排便正常。

    讨论:本组15例采用pena手术切口入路,是基于pena手术实践及临床解剖研究,即高中位直肠肛门闭锁患儿均存在肛门外括约肌,肛门外括约 肌系统由皮下层外括约肌、近侧提肛肌、深层括约肌及横纹肌复合体组成,横纹肌复合体由彼此不可分割的提肛肌、耻骨直肠肌及部分肛门外括约肌深层纤维所组成,分别止于尾骨。深层及浅层外括约肌组成提肛肌的上部,在直肠后方肛门外括约肌与提肛肌融合交织成横纹肌复合体的起始部。我们在术中仔细解剖上述肌肉组织,虽然发现少数患儿肌纤维薄弱,其间多混杂脂肪组织,但在电刺激器引导下,多能找到上述诸肌并恢复肌 肉正常解剖位置。

    目前认为,直肠肛门畸形并发的瘘口为异位肛门。因此,术中应尽量保护好瘘管及直肠盲端周围肌肉组织,梭形切除瘘管,横缝切口,术后随访未发现并发尿道狭窄者。解剖学认为直肠盲端环行平滑肌增厚是环行肌的延续。瘘管组织切片发现了与正常肌管相似的移行上皮和隐窝。术中保留肛门直肠瘘管并置于正常解剖位置,起到类似括约肌的功能,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手术经验是,本术式需正中手术入路,切口保证直肠中线位置解剖。完整地恢复正常解剖关系并重建括约肌功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000-07-03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