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肺血管病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55390
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并发心肌坏死1例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5日 《心肺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周 磊 黄 霞 刘金忠 刘广才*

    单位:山东省荷泽市人民医院(274015)

    关键词:

    心肺血管病杂志990130 原发心包恶性间皮瘤临床较少见,并发心肌坏死者乃更为罕见,我院近期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77岁。因反复胸闷气喘、腹胀,全身浮肿2月余,于1997年6月9日入院。体检: 36.6℃,P 78次/min,R 28次/min,BP14/11.6 kPa(105/87 mmHg),体质消瘦,侧卧位,唇绀,颈静脉怒张,两肺闻及干湿性口 罗音。心尖搏动不清,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118次/min,律不齐,心音低钝且强弱不等。未闻及心脏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膨隆,叩鼓音,肝肿大右肋缘下4.0cm质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心电图示:ST-T改变,心房颤动,室性早搏。胸片示心影向两侧扩大,心胸比例0.70,两肺门淡薄阴影,双胸腔少量积液。血沉80mm/h,血、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及心肌酶正常。

    入院后予以抗生素、强心利尿剂与血管扩张药等治疗3周,症状无缓解,呼吸困难加重且伴声音嘶哑。复查X线胸片及肺部CT,未见肿瘤影像。超声心动图示心脏被大量心包积液包绕,心脏搏动无力,呈“摇摆征”。心包脏、壁层明显增厚达0.7~0.9cm,表面呈结节状,翌日在心电监测下行心包穿刺术,顺利抽出血性积液1300ml,心包填塞症状明显缓解。3日后上述症状重复出现,恶液质表现日渐明显。住院期间先后行心包穿刺抽液4次,共3800ml。经多次病理细胞学检查,均查见大量癌细胞和高度恶变的间皮细胞。

    7月19日上午11:40,病人呼吸困难突然加重,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心率缓慢,遂做心电图提示,Ⅱ、Ⅲ avF、V1~V4导联QRS波呈QS型,ST段弓背抬高0.3~0.6mv。心肌酶CK2860u CK-MB68u,立即积极抢救,终因无效3h后死亡。死后遂即行多处心包与心肌穿刺钳夹取样(胸膜活检钳),病理报告:心包恶性间皮细胞瘤。心肌变性坏死,坏死心肌细胞之间有大量瘤细胞浸润,并见肉芽肿形成。

    讨论 原发性心包间皮细胞瘤临床十分少见,起源于心包间皮组织,可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以前者居多[Chun PKC,et al.Chest,1980,77:559.],本例出现心包填塞,心包缩窄,难治性心衰,心源性恶液质等临床征象。并发心肌坏死者临床较为罕见[杨咸悌,居亚辉.中国循环杂志,1993,8(4):375],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大量瘤细胞在心包膜上种植、浸润性生长,直接侵及心外膜下心肌,导致心肌细胞的变性、肿胀、坏死。2. 瘤细胞长期浸润增生,使心包的脏、壁层广泛增厚,钙化,同时病变包绕压迫心脏和大血管,严重的影响心室舒缩功能,心搏量下降,冠状动脉的灌注量逐渐减少,亦是促使心肌坏死的间接原因。

    * 进修医师

    (1998-02-23收稿)

    (1998-07-20修回), 百拇医药(周 磊 黄 霞 刘金忠 刘广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