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ulafoy病3例
作者:梁杰雄 孙建辉 骆 兵 候 嘉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00029)外科
关键词:
心肺血管病杂志990128 我院1992~1998年共收治Dieulafoy病3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例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38~56岁。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病史1~4天,其临床表现:突发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以呕血为主,呕血量1600~2400ml,当出血量小时表现为便血,反复多次出血,出血次数2~5次。本组1例1天内出血3次。病人迅速出现血容量不足症状。病例均行纤维胃镜检查,其中2例阳性发现。另1例阳性患者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出血部位并确诊。本组2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1例行胃楔形切除术,均取得满意效果。随诊2~6年未发现再出血。
, 百拇医药
讨论 Dieulafoy 病又称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易致命的病因之一,本病少见,是因为对其缺乏认识而非真正少见[Goldenberg SP.Amj Gastroenterol ,1990.85:452~451.]。因此,应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尽可能地减少误诊或漏诊。临床表现:本病发病前无消化道症状,无肝脏疾病史和消化道溃疡史。常为突发性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出血量小时,以便血为主,出血量大时,以呕血为主,以呕血为主诉者占33.0%[杨希山,周殿元.中华外科杂志,1992,2.30:567~569.]。由于机体的内源、外源凝血系统对出血的反应,能出现暂时性止血。但一经输液、输血后血压上升或出血处受到激惹或擦拭,可再发生大出血。因此周期性出血为本病特点之一。一般周期为8h~15天不等。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纤维胃镜、血管造影及手术探查等。纤维内镜对本病的确诊率35.0%~75.0%[吴恒江,黎介寿.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2.12:93~96]。内镜主要特征:(1)病灶胃粘膜局灶性缺损伴喷射样出血。(2)胃粘膜浅表性溃疡中间有血管走行,表面有血块附着。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时本病的确诊率为20.0%~30.0%[Saueracker Aj,Stiegmann GV,Pearlman NW.Dig surg.1988,5:89]。选择性血管造影在活动性出血时可看到胃内有造影剂外溢,从而确定出血病灶,显示出血部位。在出血静止期,造影常为阴性。另外还有放射性核素显像、超声内镜和彩色多普勒等对本病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本病的病理特征:胃左动脉的第一分支进入胃后不逐渐变细,而保持恒定的管径,一般在0.6~4.0mm,比正常粘膜肌层血管粗10倍,这相对粗大血管因其搏动使其表面粘膜受压、萎缩、缺血糜烂。由于长期受动脉压力变化、食物磨擦、消化作用以及胃蠕动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该血管继发性扩张,管壁逐渐变薄,最终导致破裂出血。由于Dieulafoy病出血凶险,入院时多伴有血容量不足,因此不要强调进行各种检查,必要时果断进行剖腹探查。本病治疗有手术治疗、纤维内镜治疗和血管栓塞治疗。手术为本病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方法有胃大部分切除、胃楔形切除术及血管缝扎术。以前两种效果为佳,能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在进行纤维内镜检查时,发现病灶后可通过局部喷射止血药物及局部注射硬化剂,也可通过激光止血,但借助纤维内镜的治疗方法远期效果不确切。由于血管造影技术的提高,选择性腹腔血管栓塞术治疗Dieulafoy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疗效较为满意的方法。
(1998-08-18收稿)
(1998-10-16修回), 百拇医药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00029)外科
关键词:
心肺血管病杂志990128 我院1992~1998年共收治Dieulafoy病3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例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38~56岁。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病史1~4天,其临床表现:突发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以呕血为主,呕血量1600~2400ml,当出血量小时表现为便血,反复多次出血,出血次数2~5次。本组1例1天内出血3次。病人迅速出现血容量不足症状。病例均行纤维胃镜检查,其中2例阳性发现。另1例阳性患者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出血部位并确诊。本组2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1例行胃楔形切除术,均取得满意效果。随诊2~6年未发现再出血。
, 百拇医药
讨论 Dieulafoy 病又称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易致命的病因之一,本病少见,是因为对其缺乏认识而非真正少见[Goldenberg SP.Amj Gastroenterol ,1990.85:452~451.]。因此,应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尽可能地减少误诊或漏诊。临床表现:本病发病前无消化道症状,无肝脏疾病史和消化道溃疡史。常为突发性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出血量小时,以便血为主,出血量大时,以呕血为主,以呕血为主诉者占33.0%[杨希山,周殿元.中华外科杂志,1992,2.30:567~569.]。由于机体的内源、外源凝血系统对出血的反应,能出现暂时性止血。但一经输液、输血后血压上升或出血处受到激惹或擦拭,可再发生大出血。因此周期性出血为本病特点之一。一般周期为8h~15天不等。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纤维胃镜、血管造影及手术探查等。纤维内镜对本病的确诊率35.0%~75.0%[吴恒江,黎介寿.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2.12:93~96]。内镜主要特征:(1)病灶胃粘膜局灶性缺损伴喷射样出血。(2)胃粘膜浅表性溃疡中间有血管走行,表面有血块附着。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时本病的确诊率为20.0%~30.0%[Saueracker Aj,Stiegmann GV,Pearlman NW.Dig surg.1988,5:89]。选择性血管造影在活动性出血时可看到胃内有造影剂外溢,从而确定出血病灶,显示出血部位。在出血静止期,造影常为阴性。另外还有放射性核素显像、超声内镜和彩色多普勒等对本病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本病的病理特征:胃左动脉的第一分支进入胃后不逐渐变细,而保持恒定的管径,一般在0.6~4.0mm,比正常粘膜肌层血管粗10倍,这相对粗大血管因其搏动使其表面粘膜受压、萎缩、缺血糜烂。由于长期受动脉压力变化、食物磨擦、消化作用以及胃蠕动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该血管继发性扩张,管壁逐渐变薄,最终导致破裂出血。由于Dieulafoy病出血凶险,入院时多伴有血容量不足,因此不要强调进行各种检查,必要时果断进行剖腹探查。本病治疗有手术治疗、纤维内镜治疗和血管栓塞治疗。手术为本病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方法有胃大部分切除、胃楔形切除术及血管缝扎术。以前两种效果为佳,能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在进行纤维内镜检查时,发现病灶后可通过局部喷射止血药物及局部注射硬化剂,也可通过激光止血,但借助纤维内镜的治疗方法远期效果不确切。由于血管造影技术的提高,选择性腹腔血管栓塞术治疗Dieulafoy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疗效较为满意的方法。
(1998-08-18收稿)
(1998-10-16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