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肺血管病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55414
40例心房起搏的远期随访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5日 《心肺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张英川 李海宴 陈慧敏 方冬平 安 靖

    单位:北京安贞医院(100029)心内科

    关键词:

    40例心房起搏的远期随访 单腔心房起搏(AAI)较单腔心室起搏(VVI)有显著改善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和明显减少的并发症[1],受到临床重视。本文报告我院40例AAI起搏远期随访结果。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1990年4月至1995年6月共为40例病态窦房综合征(SSS)患者植入了AAI起搏器。男21例,女19例,年龄59±10.8(40~70)岁。SSS的诊断依据临床病史、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到1998年11月止,随访时间42~96(平均68.3±14)个月。
, 百拇医药
    2. 定期随访 术后每3~6个月随访1次,观察了解自身心律;起搏节律与感知状况;有否房颤发作、传导阻滞等。随访时均查心电图,必要时行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3. 起搏器种类 40例中AAI型35例;AAIR型5例。术中检测各项起搏参数均符合要求。电极均为被动固定在右心耳的J形电极。

    4. 术前电生理检查 术前电生理检查右心房起搏及感知阈值均在要求范围之内;窦房结恢复时间(包括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异常;房-室传导的文氏点除3例在120次/min外余均在130次/min以上。

    5. 术前有阵发房颤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49~72(平均58±8)岁。术前阵发房颤发作病史3个月至2年。房颤发作从有的仅1次到有的每周数次,无明显规律,亦无明显原因。全部病人的超声心动图无或仅有左房轻大。

    结 果
, 百拇医药
    1. 40例患者除1例死于尿毒症外余均存活。

    2. 术后出现传导阻滞者4例,其中Ⅰ°AVB者2例;首例AAI起搏患者(国产起搏器)术后5年出现Ⅰ°AVB,第7年出现Ⅱ°Ⅰ型AVB,第8年因电池耗竭而更换DDD型起搏器前行电生理检查,发现除A-H有阻滞外,H-V传导亦有延长;1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前3例心内电生理检查房室结文氏点在120次/min者有1例在第3年出现Ⅰ°AVB。

    3. 有1例术后服用心律平出现起搏传出阻滞,停药后恢复[2]

    4. 全部病例起搏器起搏功能均良好。术后有3例于第1、2、4年出现感知功能不良,经程控无效,其中2例为国产电极、1例为进口电极但起搏器均为感知灵敏度较差且程控亦不能定量,只能以高、中、低表示,X线片未见电极有移位;有1例过感知经程控解决。

    5. 术前11例伴有阵发房颤,占总数27.5%。术后3例转为持续性房颤,其中2例在术后2、11个月,1例术后仍有阵发用药维持正常心房起搏节律2年,自行停药又未及时随诊,待发现时持续房颤已半年以上而放弃复律。术后有3例不服药亦未再发作房颤。有5例仍有阵发房颤,以间断或持续服药维持心房起搏或窦性心律。
, 百拇医药
    6. 11例阵发房颤患者术前心电图P波:11例有阵发房颤患者术前心电图窦律时有6例符合房内阻滞的标准,但与术后房颤是否消失或持续无明显关系。

    讨 论

    单腔心房起搏的远期随访结果作为评价该类型起搏应用于临床有重要意义。给合本组病例我们认为:

    1. 心房起搏所担忧的远期发生房室传导阻滞使其失去起搏意义,从本组看不必过分担心。一般认为发生率在0.6%~8.5%[3],本组在7.5%,但均为逐渐发生,较为稳定,多为Ⅰ°AVB,最严重者为Ⅱ°AVB,未造成严重后果。3例文氏点在120次/min者,其中1例3年后出现Ⅰ°AVB至今,亦较稳定。说明AVB的意义并非十分重要[3]。在这之前病人已享受到AAI起搏的益处。

    2. AAI起搏后未见有新发生的房颤,较之VVI起搏有极大的意义,我院SSS病人置入VVI起搏后新发生房颤率27.2%[4]
, 百拇医药
    40例AAI起搏中11例术前有阵发房颤者,3例术后房颤消失;5例仍需用药物维持起搏或窦律;持续房颤3例仅占总数的7.5%,较之VVI起搏有极显著下降[4]。说明AAI起搏确实有一定的减少和防止房颤发生的作用[5]

    3. 本组有3例出现远期感知不良,与所用的电极及起搏器本身的灵敏度有关,故AAI起搏应选用优质新材料的电极和灵敏度高且能定量程控的起搏器。

    4. 本组40例中有13例以心电图P波可诊断为房内阻滞,占32.5%,而11例有阵发房颤者中房内阻滞者有6例,占总例数的15%,这种情况值得临床注意。现在双房起搏的原理即消除房内阻滞引起的折返,有望可进一部减少房颤的发生。

    AAI起搏简单经济。与VVI比较,可改善其生活质量,避免血流动力学障碍引起的并发症。不增加房颤的发生率。但应选用新型的优质材料电极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Camm JA, Ventricular pacing for sick sinus syndrome-Arisk business? J. A. C. C, 1991,18(1):1.

    [2]张英川,林训生,吴学思.口服心律平致起搏传出延长1例.心肺血管病杂志,1992,11(2):50.

    [3]Hayes DL, Furman S. Stability of AV conduction in sick sinus node syndrome patients with implanted atrial pacemakers. Am Heart J,1987, 104:644~647.

    [4]张英川,贾士杰,林训生.永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前后房颤的探讨.心肺血管病杂志,1993,12(2):72.

    [5]Stang LK, et al. Differences between atrial single chamber pacing (AAI) and ventricular single chamber pacing (VVI) with respect to prognosis and antiarrhythmic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sick sinus syndrome. PACE, 1990,13:2080.

    (1999-02-12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