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耳孔术引起的耳垂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26例分析
作者:任龙韬
单位:任龙韬(太原市中心医院 030009)
关键词:
山西医药杂志000522 耳饰是人类自古以来装饰品的代表,从80年代以后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美容业的兴起,穿耳孔 佩耳饰成为时尚。而穿耳孔引起的并发症也日趋多见,由此引起的耳垂增生性瘢痕(hypertr ophic scar简称H)和瘢痕疙瘩(keloid,简称K)也常可见到。笔者从1990年以来收治26例,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6例全为女性,年龄18~45岁,以18~25岁多见达16例,其中H 14例18侧,K 12例14侧。全 部采用“射钉枪法”行穿耳孔术,24例在美容院施术。发病最早1.5个月,最晚的4个月,3 个月左右的有21例。肿块从0.5 cm×0.5 cm~6 cm×7 cm。H较小,大的多见于K。发病前 有感染史的21例,手术切除后复发的2例都为K。治疗采用瘢痕内注射去炎松+透明质酸酶的 15例19侧,肿物消失的11例15侧,缩小变软的3例,其中有K 2例,中途2例4侧K放弃治疗。 注射得宝松的5例5侧,肿物消失3例,缩小变软2例(都是K)。手术切除11例11侧,其中K 10 例,H 1例为注射疗法效果不佳者。手术后10~14 d加用放疗的4例,局部注射去炎松的7例 。随访1.5~5 a未见复发。
, http://www.100md.com
2 讨 论
2.1 发病机制和病因
2.1.1 感染:引起H和K的原因很多,感染是最常见的主要原因[1]。由于感染可 引起肉芽组织的过度增生,而炎细胞浸润是肉芽组织的突出特点,距炎细胞越近成纤维细胞 越多,造成H和K的机率越大。本组26例就有21例有感染史,比例高达80.8%。笔者曾总结了 收治的63例穿耳孔后耳垂感染的病例,发生H的3例,K的1例,两组病例可互相印证感染是引 起H和K的主要原因。
2.1.2 耳钉产生的微电解:局部长期反复的刺激是引发H和K的又一原因。市售射钉枪穿 耳孔所用的耳钉是由造价低廉的合金材料制成,稳定性极差,不同分子间有微小的电位差存 在,穿入耳垂后在血液和渗液的作用下可引起微电解的产生,对局部组织产生刺激造成局部 抗感染力的降低易发生感染,而微电解造成的长时间的反复刺激也是引起H和K的原因。因此 笔者主张穿耳孔后尽早更换(24~72 h)稳定性好的纯金银耳饰,尽量缩短微电解发生的时间 ,可明显降低感染的发生,亦可降低H和K的发生。
, 百拇医药
2.1.3 特异性身体素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形成的瘢痕与皮肤损伤的程度无明显关系, 轻微的外伤也会造成H和K的发生,而耳垂又是H和K的好发部位[2]。同时这种体质 也有遗传倾向。本组有姐妹二人共3侧耳垂发生K的病例就与此有关。
2.1.4 异物落入创面:外源性异物(灰尘、纤维及化学物)和内源性异物(毛囊、皮脂腺、 汗腺等)遗留在组织内可引起异物反应使瘢痕增生[1]。射钉枪穿耳孔的原理是利用 枪的击发将耳钉高速射出击穿耳垂并将耳钉留在耳垂内,由于耳钉尖较钝,穿过耳垂时可造 成局部组织的挫伤、异物存留和细胞的异位[3],这是射钉枪穿耳孔术的缺陷,但 由于操作简单、成本低和无痛受到受术者的喜爱,这也是H和K发生增多的原因之一。
2.1.5 年龄:本组发生在18~25岁的16例,为26例的61.5%,这是由于青壮年处于代谢 旺盛、皮肤张力强和激素分泌的活跃期,也是易发生H和K的原因。
, http://www.100md.com
2.2 H和K的异同
二者都表现为瘢痕增生,但也有许多不同。H的病变位于创口周围,病程较短,数月或1~2 a内可自行消退或稳定,胶原纤维方向整齐与瘢痕长轴平行,表现在耳垂部较K小而局限,一 般不超过2 cm×2 cm,呈略扁平状,生长缓慢,局部注射效果好,多数不需手术,手术后很少复发。K好发于青壮年,病变可超过创口并向周围生长,呈突起的球形等瘤状,病程长, 很少自行消失且不断向四周生长,成纤维细胞多且胶原纤维致密,纤维方向不规则呈旋涡状 ,实质上是皮肤的一种纤维组织瘤。表现在耳垂时瘤块状,本组最大达7 cm×6 cm,表面有 明显的血管,瘤体发亮,沿引力方向生长,注射疗法效果差,手术后易复发,本组就有2例 为术后复发的病例。
3 治 疗
由于H病程短,有可能自行稳定或消失且体积较小,因此以注射疗法为主。将类固醇局部注 射在瘢痕内,开始每周1次,每4次后注射间隔增加1周,半年后改为每4周1次,一般须治疗1 0~12个月、16~18次。本组病例经8~12次一般H可消失(本组15例),12~16次消失的4例。 在肿物消失后应继续注射2~4次以巩固疗效。本组分别采用去炎松+透明质酸酶和得宝松两 组药物,从结果看疗效近似。仅有1例H未消失但已缩小并不再生长改用手术切除。由于使用 类固醇时间较长,个别患者出现轻度肥胖、毛发增多和月经量增多,停药后未出现其他不良 反应。
, 百拇医药
由于K不易自愈,有向周围生长的特性,体积较大,注射疗法效果不佳。本组有6例采用注射 疗法仅使肿块轻度缩小并软化,无1例消失。另外较大的肿块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形并带来心 理上的影响,除2例采用注射疗法中途放弃并担心复发不愿手术外,其余10例10侧采用手术 治疗。另有1例H因注射疗法效果欠佳且影响美观的也采用了手术治疗。术中应将肿块整体切 除,并向周围扩大到肉眼所见正常组织并将触及发硬的组织一并切除以免复发。切除后行耳 垂成形时应严密止血后在无张力下缝合,尽早拆线以减少刺激。拆线1周内加用放疗(4例)或 局部注射类固醇8~12次(7例)预防复发。随访1.5~5 a 11例全部治愈无复发。因此笔者认 为为了美观和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K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加用放疗或注射疗法亦可取得 满意疗效,只要方法得当,可以大幅度降低K的复发率,但术前一定向患者交代清楚有复发 的可能(本组就有2例为术后复发者),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作者简介:任龙韬,男,1958年3月生,副主任医师,太原市中心医院,030009
参考文献
1.汪良能,高学书,主编.整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318-335
2.宋儒耀,方彰林,主编.美容整形外科学(增订版).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2.175-181
3.雷海空,刘风云.扎耳孔致双耳皮下硬纤维瘤病1例报告.实用美容外 科杂志,1997,8(1):46
(收稿日期:2000-03-27), 百拇医药
单位:任龙韬(太原市中心医院 030009)
关键词:
山西医药杂志000522 耳饰是人类自古以来装饰品的代表,从80年代以后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美容业的兴起,穿耳孔 佩耳饰成为时尚。而穿耳孔引起的并发症也日趋多见,由此引起的耳垂增生性瘢痕(hypertr ophic scar简称H)和瘢痕疙瘩(keloid,简称K)也常可见到。笔者从1990年以来收治26例,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6例全为女性,年龄18~45岁,以18~25岁多见达16例,其中H 14例18侧,K 12例14侧。全 部采用“射钉枪法”行穿耳孔术,24例在美容院施术。发病最早1.5个月,最晚的4个月,3 个月左右的有21例。肿块从0.5 cm×0.5 cm~6 cm×7 cm。H较小,大的多见于K。发病前 有感染史的21例,手术切除后复发的2例都为K。治疗采用瘢痕内注射去炎松+透明质酸酶的 15例19侧,肿物消失的11例15侧,缩小变软的3例,其中有K 2例,中途2例4侧K放弃治疗。 注射得宝松的5例5侧,肿物消失3例,缩小变软2例(都是K)。手术切除11例11侧,其中K 10 例,H 1例为注射疗法效果不佳者。手术后10~14 d加用放疗的4例,局部注射去炎松的7例 。随访1.5~5 a未见复发。
, http://www.100md.com
2 讨 论
2.1 发病机制和病因
2.1.1 感染:引起H和K的原因很多,感染是最常见的主要原因[1]。由于感染可 引起肉芽组织的过度增生,而炎细胞浸润是肉芽组织的突出特点,距炎细胞越近成纤维细胞 越多,造成H和K的机率越大。本组26例就有21例有感染史,比例高达80.8%。笔者曾总结了 收治的63例穿耳孔后耳垂感染的病例,发生H的3例,K的1例,两组病例可互相印证感染是引 起H和K的主要原因。
2.1.2 耳钉产生的微电解:局部长期反复的刺激是引发H和K的又一原因。市售射钉枪穿 耳孔所用的耳钉是由造价低廉的合金材料制成,稳定性极差,不同分子间有微小的电位差存 在,穿入耳垂后在血液和渗液的作用下可引起微电解的产生,对局部组织产生刺激造成局部 抗感染力的降低易发生感染,而微电解造成的长时间的反复刺激也是引起H和K的原因。因此 笔者主张穿耳孔后尽早更换(24~72 h)稳定性好的纯金银耳饰,尽量缩短微电解发生的时间 ,可明显降低感染的发生,亦可降低H和K的发生。
, 百拇医药
2.1.3 特异性身体素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形成的瘢痕与皮肤损伤的程度无明显关系, 轻微的外伤也会造成H和K的发生,而耳垂又是H和K的好发部位[2]。同时这种体质 也有遗传倾向。本组有姐妹二人共3侧耳垂发生K的病例就与此有关。
2.1.4 异物落入创面:外源性异物(灰尘、纤维及化学物)和内源性异物(毛囊、皮脂腺、 汗腺等)遗留在组织内可引起异物反应使瘢痕增生[1]。射钉枪穿耳孔的原理是利用 枪的击发将耳钉高速射出击穿耳垂并将耳钉留在耳垂内,由于耳钉尖较钝,穿过耳垂时可造 成局部组织的挫伤、异物存留和细胞的异位[3],这是射钉枪穿耳孔术的缺陷,但 由于操作简单、成本低和无痛受到受术者的喜爱,这也是H和K发生增多的原因之一。
2.1.5 年龄:本组发生在18~25岁的16例,为26例的61.5%,这是由于青壮年处于代谢 旺盛、皮肤张力强和激素分泌的活跃期,也是易发生H和K的原因。
, http://www.100md.com
2.2 H和K的异同
二者都表现为瘢痕增生,但也有许多不同。H的病变位于创口周围,病程较短,数月或1~2 a内可自行消退或稳定,胶原纤维方向整齐与瘢痕长轴平行,表现在耳垂部较K小而局限,一 般不超过2 cm×2 cm,呈略扁平状,生长缓慢,局部注射效果好,多数不需手术,手术后很少复发。K好发于青壮年,病变可超过创口并向周围生长,呈突起的球形等瘤状,病程长, 很少自行消失且不断向四周生长,成纤维细胞多且胶原纤维致密,纤维方向不规则呈旋涡状 ,实质上是皮肤的一种纤维组织瘤。表现在耳垂时瘤块状,本组最大达7 cm×6 cm,表面有 明显的血管,瘤体发亮,沿引力方向生长,注射疗法效果差,手术后易复发,本组就有2例 为术后复发的病例。
3 治 疗
由于H病程短,有可能自行稳定或消失且体积较小,因此以注射疗法为主。将类固醇局部注 射在瘢痕内,开始每周1次,每4次后注射间隔增加1周,半年后改为每4周1次,一般须治疗1 0~12个月、16~18次。本组病例经8~12次一般H可消失(本组15例),12~16次消失的4例。 在肿物消失后应继续注射2~4次以巩固疗效。本组分别采用去炎松+透明质酸酶和得宝松两 组药物,从结果看疗效近似。仅有1例H未消失但已缩小并不再生长改用手术切除。由于使用 类固醇时间较长,个别患者出现轻度肥胖、毛发增多和月经量增多,停药后未出现其他不良 反应。
, 百拇医药
由于K不易自愈,有向周围生长的特性,体积较大,注射疗法效果不佳。本组有6例采用注射 疗法仅使肿块轻度缩小并软化,无1例消失。另外较大的肿块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形并带来心 理上的影响,除2例采用注射疗法中途放弃并担心复发不愿手术外,其余10例10侧采用手术 治疗。另有1例H因注射疗法效果欠佳且影响美观的也采用了手术治疗。术中应将肿块整体切 除,并向周围扩大到肉眼所见正常组织并将触及发硬的组织一并切除以免复发。切除后行耳 垂成形时应严密止血后在无张力下缝合,尽早拆线以减少刺激。拆线1周内加用放疗(4例)或 局部注射类固醇8~12次(7例)预防复发。随访1.5~5 a 11例全部治愈无复发。因此笔者认 为为了美观和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K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加用放疗或注射疗法亦可取得 满意疗效,只要方法得当,可以大幅度降低K的复发率,但术前一定向患者交代清楚有复发 的可能(本组就有2例为术后复发者),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作者简介:任龙韬,男,1958年3月生,副主任医师,太原市中心医院,030009
参考文献
1.汪良能,高学书,主编.整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318-335
2.宋儒耀,方彰林,主编.美容整形外科学(增订版).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2.175-181
3.雷海空,刘风云.扎耳孔致双耳皮下硬纤维瘤病1例报告.实用美容外 科杂志,1997,8(1):46
(收稿日期:2000-03-2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