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导报》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56540
局部应用立止血在烧伤手术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医药导报》 1999年第4期
     作者:刘 鹏

    单位:430060 武汉市第三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立止血;手术;烧伤;应用,局部

    摘 要 目的 摘 要 目的:随机观察局部应用立止血在烧伤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80例烧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和B两组,每组40例。A组术前肌肉注射和术中静脉注射立止血,B组则术中用立止血覆盖创面。分别观察两组平均出血量并对照。结果:B组患者平均出血量(96±14)ml,明显低于A组的(148±17)ml(P<0.05)。结论:局部应用立止血在烧伤手术中是一种较好的用药方法。

    烧伤手术中的出血主要以渗血为主。从立止血(reptilase)的作用机制分析,局部应用应比其他给药方法效果明显。笔者对80例烧伤手术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临床资料 80例中男48例,女32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平均年龄(33±17)岁,B组平均年龄(37±13)岁。平均手术面积(取皮加切、削痂及肉芽创面面积):A组38%±23%,B组41%±19%。两组平均年龄及手术面积均具有可比性(P>0.05)。80例手术中切痂植皮术28例,削痂植皮术25例,肉芽创面植皮术27例。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均正常。

    1.2 方法 A组:术前半小时用立止血1~2kU(5岁以下用0.5kU),im,手术开始后用1kU(5岁以下0.5kU),iv。若手术时间较长(2小时以上),则手术开始2小时后追加1kU,以后每隔2小时追加1kU(5岁以下0.5kU)。总量不超过8kU(5岁以下4kU)。B组:将1kU立止血稀释至20ml,用灭菌纱布(32cm×32cm)浸润,待取皮及切、削痂后覆盖创面(切和削痂时需将出血点结扎)。立止血的用量根据创面情况而定,总量不超过8kU(5岁以下4kU)。两组均用称重法计算出血量。
, 百拇医药
    2 结果

    A组平均出血量为(148±17)ml,B组为(96±14)ml,可见,B组明显少于A组(P<0.05)。

    3 讨论

    立止血是以巴西矛头蝮蛇蛇毒为原料精制而成的巴曲酶及微量磷脂依赖性凝血因子X激活物(FXA)的冻干粉注射液,作用机制是在血管损伤部位释放出血小板Ⅲ(PF3)的先决条件下,促使血小板聚集;并可使纤维蛋白原(Fg)分解出纤维蛋白单体A(FmA),当Fg超过20%时,Fg与FmA结成凝块;血管损伤部位凝血酶原在PF3与立止血作用下转变为凝血酶,在局部使Fg裂解为FmA与FmB,FmA与FmB交联成为难溶的纤维蛋白。以上三种反应形成的凝血块使出血终止。在缺乏PF3的无损伤血管内,立止血不起以上反应[1]。可见,PF3的释放是立止血起作用的关键,而只有血管损伤时,PF3才会被大量释放出来。局部运用立止血可使其直接与被损伤血管表面的PF3结合,形成凝血块,以达到止血目的。全身给药则表现为可测性的自发性凝血时间、复钙时间和其他参数的显著缩短。有研究显示[2],静脉注射1安瓿立止血后20分钟,凝血功能正常的人出血时间可降低至起始值的50%,24小时内恢复正常。皮下或肌肉注射,出血时间的缩短出现稍晚,持续时间更长。烧伤手术中创面渗血的特点是无大血管出血,且创面暴露在体表,为局部应用立止血提供了条件[3]
, 百拇医药
    本资料中局部应用立止血与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用量相同,但局部应用作用迅速且止血效果明显。80例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表明局部应用立止血在烧伤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法。

    参考文献

    1 唐镜波.我国使用巴曲酶(立止血)减少手术出血的经验总结.中国药房,1997,8(2)∶73~74

    2 丁冠男,李树人.立止血对术中出血量及凝血功能影响的探讨.实用麻醉杂志,1997,10(2)∶35~36

    3 庄大勇,刘少兰,赵 君,等.立止血用于减少手术创面渗血的临床观察.医药导报,1997,16(1)∶18~19

    (1999-04-15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