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57210
米非司酮在妇科应用的前景
http://www.100md.com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邵敬於

    单位:邵敬於(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 200040)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附件疾病;内分泌疾病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000219 [摘要] 米非司酮最早用于药物流产,以后用于 产科和妇科。性激素依赖性疾病-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等 的妇科病,鉴于目前尚缺乏有效、经济、方便和副作用少的治疗手段,本文介绍米非司酮对 此类疾病的治疗,以期进一步探索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和副作用防治。

    [分类号]R984;R711;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69(2000)02-0132-03
, 百拇医药
    早在60年代发明避孕药后就着手研究激素拮抗剂,如雌激素拮抗剂他莫昔芬(tamoxifen),雄激素拮抗剂氟他胺(flutamide), 而在研制的一组抗孕酮类激素(antiprogestin hormone) 中,米非司酮(mifepristone代号RU486, 商品名息隐,含珠停)在生殖领域中的功用最受人瞩目,因为它能有效的抑制排卵,溶解黄体,干扰子宫内膜的发育和功能,诱发宫颈成熟和增加子宫肌细胞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等作用。1980年法国Rousel-uclaf(Uclaf)公司研制并用于临床,1985年上海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合成国产制剂,并作为受体水平的节制生育的堕胎药(abortifacient), 其与前列腺素序贯用药后流产率超过95%,近年来米非司酮亦试用于妇科性激素依赖性疾病[1]。由于其有效、方便、价廉和较少副作用等优点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这是妇产科又一突破性进展,其功绩不亚于40年前口服避孕药的发明,人们把避孕药喻作抗生素的发明。本文重点介绍米非司酮在妇科的应用以唤起临床上的重视并探讨其作用原理和副作用。
, 百拇医药
    米非司酮的药物动力学 米非司酮口服后85%可被吸收,生物利用度为60% ,口服1 h后达峰值,其后24~48 h内稳定在2.5 μmol.L-1水平, T12)为 23.7 h±3 h,90%经肝脏代谢,有8种代谢产物,其中RU-42848是主要 的代谢产物,亦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如每日服用米非司酮50, 100 mg和200 mg, 连用4 d ,其最高血清浓度为2.9, 4.5和5.4 μmol.L-1,与所用剂量无直接关系,亦无累积 作用,此可能由于对米非司酮血清结合蛋白的α-1酸性糖蛋白饱和有关。

    对女性性轴和生殖器道作用及其机制 米非司酮对性轴和女性生殖器道作用甚为复杂,现将近年来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对性轴作用 米非司酮对性轴──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作用可通过促性腺激素间接或直接作用于卵巢,但因用药剂量和周期不同阶段,或病人间反应性不同而其结果变得异常复杂,在很多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1)卵泡期:在整个月经周期或卵泡晚期开始用药可减少垂体LH,FSH分泌,从而抑制卵巢中卵泡生长,优势卵泡萎缩,卵泡期延长,产生无排卵。此外亦有直接抑制卵泡发育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对卵泡壁颗粒细胞中17羟化酶活性抑制作用所致,但这种作用是短暂的,一旦停药卵泡可继续发育。若用药时间短或排卵前用药则并不影响卵泡发育和排卵。(2)排卵期:排卵前用药LH峰受抑现象可被外源性孕酮所消除,可见其抑制卵泡前LH峰作用是通过抑制排卵前孕酮峰所致。(3)黄体期;大剂量米非司酮可通过直接抑制LH脉冲频率和振幅而产生溶黄体作用,此主要抑制黄体中晚期功能,而对黄体早期作用不明显[1]
, 百拇医药
    临床上发现卵泡期初 3 d 内用米非司酮 3 mg.kg-1.d-1, 则 卵泡期LH峰和黄体期时间无明显变化。一旦主卵泡形成后用上述剂量3 d,则卵泡期延长15.6~28.6 d,月经周期延长达42.3 d±9.11 d, 同时血清雌二醇(E2)值明显下降,LH和FSH值下降,孕酮值无明显变化,此和同期10~17 d用米非司酮100 mg.d-1结果相仿。由上可知在主卵泡选择期用药可阻断正常卵泡发育和延长月经周期,而在周期1~21 d用药25 mg.d- 1,则月经延长13 d±3 d, 血清雌、孕激素均下降,这些作用并非直接作用在下丘脑,而在垂体水平抑制促性激素(Gn)和性激素分泌。

    2 对子宫作用 (1)对子宫内膜作用:米非司酮可产生如避孕药样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不 同步,子宫内膜和月经周期不同步作用,此作用常在用药后2~3 d出现,即使小剂量亦可 抑 制子宫内膜分泌现象。故在黄体中晚期用药可使子宫内膜脱落、出血和月经来潮,但如用量 不大,则可出现少量短期出血,随后黄体消退,再次月经来潮。而当大剂量时可通过溶黄体 作用经期提前。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作用系通过竞争性结合黄体酮受体而阻断黄体酮作用。 同时它亦可使蜕膜细胞变性,核分裂减少,继而导致绒毛组织变性,绒促性素(HCG)值下降和内源性前列腺素(PG)分泌增加,使蜕膜坏死,出血和脱落。(2)对子宫肌作用:由于米非司酮竞争性与孕激素受体结合的能力较孕酮强3倍,阻断了孕酮对子宫肌的抑制作用,增加子宫肌层兴奋的敏感性。正常孕早期宫颈胶原组织丰富,子宫颈闭合起到保胎作用,而在米非司酮 作用下,孕激素受体被占,孕酮生物活性减弱,失却了孕酮抑制胶原分解作用,引起子宫颈 张力下降,因此临床上用于药物流产和引产。亦因用米非司酮后使雌、孕激素下降,引起子 宫肌瘤体积缩小,此为治疗性激素依赖性疾病的理论依据[1-3]
, http://www.100md.com
    米非司酮在妇科应用 鉴于米非司酮可引起垂体促性腺激素和卵巢激素水 平下降,使其对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性激素依赖性疾病(sex steriod dependance disease)的治疗成为可能,现介绍如下:

    1 子宫肌瘤 据统计有1/3的生育期妇女可患子宫肌瘤,此和B超等检查手段完善有关,但 其中产生症状需要治疗者不足1/3, 且恶变机会甚少,绝经后自然萎缩,因此多数病人可定 期随访。鉴于子宫肌瘤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较周围肌层明显增多。近年来发现排卵后 孕激素作用下肌瘤更富有核分裂,此为抗激素治疗奠定理论基础。临床上子宫肌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近年来发现子宫在完善女性内分泌功能上起一定作用。加之妇女对生活质量要 求的提高,对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或保守手术日益令人关注。过去常用药物有睾丸素,达那唑(danazol),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等均有一定的效用和副作用,近年来临床上根据米非司酮的抑制排卵、溶黄体和减少靶组织中PR,导致生育期子宫肌瘤退化。[1993 年 Murphy等对年龄18~45 a间正常月经周期妇女口服米非司酮50 mg(107例),25 mg(17例) 和 5 mg(77例),每日1次,连用3 mo。于月经周期d 1~3测量子宫肌 瘤径线。结果用药后4, 8和12 wk时子宫肌瘤体积分别缩小22%,39%和49%,示≥25 mg组 效果较好,5 mg组效果较差。国内杨幼林,郑淑蓉等报告[4]10例月经周期正常的子宫肌瘤者,每日服米非司酮50 mg, 连用3 mo,结果子宫肌瘤体积缩小49%,所有病人均产生闭经,FSH值 较低,雄烯二酮,睾酮在治mo 1升高,以后降至正常,血清E2,E1保持在卵泡早 期到 中期水平,在治疗后mo 3出现抗糖皮质激素副作用。杨幼林[4]报道20例子宫肌瘤病人用米非司酮10 mg.d-1,连用3 mo,结果子宫肌瘤体积缩小42%,所有病人均出 现闭经,贫血者血红蛋白上升3 g]。因此术前用药不仅可使肌瘤缩小,减少出血性贫血, 避免或减少术中输血,故有称为自我输血(self transfusion), 亦方便手术操作和减少出血 ,以利于子宫肌瘤挖除术(myomectomy)。1998年在温州召开的全国米非司酮在妇产科应用研讨会上,有关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论文共20篇,所用近1000例病人剂量为5~25 mg, 多 数用10~12.5 mg, 连用3~6 mo,子宫肌瘤缩小32%~85%。
, 百拇医药
    2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日益常见的病症,据统计在15位育龄 妇女中就 有1例,在不孕症妇女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高达25%左右,本症具有恶性肿瘤样浸润,种 植和转移等特点,常造成腹痛,痛经,性交痛和不孕症等。研究发现异位内膜病变中存在雌、孕激素受体,米非司酮不仅造成闭经,亦可抑制子宫内膜细胞分裂,可用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5]

    1991年Kettle等[6]对6例经腹腔镜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使用米非司酮100 mg.d-1(或2 mg.kg-1.d-1)连用3 mo,结果所有病人盆腔痛减轻,3 例疼痛消除1~2 a, 2例治疗后怀孕。除治疗wk 8时有烘热症状外无明显副作用。有9例本症 病人用米非司酮减至50 mg.d-1,连用6 mo, 结果痛经和盆腔痛明显减少,58%内膜 异位症病灶消退,且无抗糖皮质激素效应。
, http://www.100md.com
    1998年在温州召开的“全国米非司酮在妇产科应用研讨会”上有9篇有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腺症的论文,所用剂量2.5~25 mg.d-1,连用3~6 mo,90%以上病人症状改善,异位灶亦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无明显副作用。

    3 治疗宫外孕 米非司酮可有效地取代内源性激素,抑制孕酮活性,引起绒毛组织退行性 变化和蜕膜组织萎缩坏死 , 导致胚胎死亡 , 用米非司酮 200 mg.d-1,连用2 d, 有效率达90%。徐腹旦指出,口服米非司酮剂量越大,绒毛和蜕膜组织病变越明显,但报道不多,尚有待进一步研究[7]

    4 其他 由于乳腺肿瘤中有PR,米非司酮治疗后可对抗增生作用产生转移瘤缩小,病情稳定。同样亦可用来治疗子宫内膜癌。此外,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脑膜瘤亦有改善。

    米非司酮的羟基端有50%的氨基酸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相同,一旦和GR结合,阻断糖皮质 激素的外周作用,用此来治疗Cushing综合征。用法:开始用米非司酮5 mg.kg-1 .d-1,共有9例,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和满月脸等体征改善,血压等生化指标正常 。
, http://www.100md.com
    禁忌证和副作用[8] (1)禁忌证:严重的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青光眼、哮喘、过敏体质;妊娠剧吐;烟、酒嗜 好者;随访困难者。(2)副作用有:抗糖皮质激素作用(长期大剂量>2 mg.kg-1.d-1连用2~3 mo时);胃肠道反应,常见用药d 1后出现出血;(3)其他:如皮疹、发热、潮红、过敏反应极少出现。

    [参考文献]

    [1] 林中明,贺昌海. 新型抗早孕药物- -米非司酮的临床应 用[M]. 第1版.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 p 1-10.

    [2] 宋清萍,周 惠. Ru486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的进展[J]. 现代妇产科进展 1997;6(1 ):62.

    [3] 陈 琴,富 琪. 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J]. 新医学 1999;30(10):40.
, http://www.100md.com
    [4] 杨幼林,郑淑蓉,李克敏. 2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6;31:624.

    [5] Szabo M, Knox KL, Ringstrom SJ, Perlyn CA, Sutandi S, Schwartz NB. Mechani sm of the inhibitory action of RU486 on the secondary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 ne surge[J]. Endocrinology. 1996; 137(1): 85-9.

    [6] Kettel LM, Murphy AA, Morales AJ, Ulmann A, Baulieu EE, Yen SSC.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with the antiprogesterone[J]. Fertil Steril 1996; 65(1): 23- 8.
, 百拇医药
    [7] Docxery P, Ismail RM, Li TC, Warren MA, Cooke TD. The effect of a single d ose of mifepristone (RU486) on 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human endometrium durin g the early luteal phase[J] . Hum Reprod 1997; 12; 1778-84.

    [8] 程利南,黄 凯,金毓翠,等. 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 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的疗效. 新药与临床 1996;15:66-9.

    [收稿日期]1999-03-12

    [接受日期]1999-08-0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