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57333
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http://www.100md.com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曾浩

    单位: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广西 南宁 530022

    关键词:巴曲抗栓酶;脑梗死;血葡萄糖;时间因素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000328 [摘要]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间窗及血糖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78例脑梗死病人按发病后时间分3组,发病后12 h内组(A)24例;发病后>12~24 h组(B)25例;发病后>24~72 h组(C)29例。各组病人均用巴曲抗栓酶首剂10 BU,d 3及 d 5各用5 BU,静脉滴注;3组病人治疗前查血糖,治疗前、治疗后d 1,3,5,10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发病后12 h内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2组,治疗后10 d的总有效率为9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3组在治疗d 1神经功能均已出现明显的功能恢复,但B组与A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组与A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C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的血浆凝血因子I下降非常明显(P<0.01)。发病时血糖正常与血糖偏高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时间窗为发病后12 h内,发病时血糖正常组疗效高于血糖偏高组。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R973.2;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669(2000)03-0235-03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后主要引起脑血管和脑神经细胞的病理变化。巴曲抗栓酶[batroxobin(DF-521)]的作用机制及溶栓治疗ACI已有文献[1-5]报道。根据动物实验巴曲抗栓酶有溶栓作用,应在发病后6~12 h内使用效果更好[6],但国内尚未见有文献报道临床上该药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及其影响因素。为观察巴曲抗栓酶治疗的最佳时间及血糖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我院采用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78例,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病例入选标准[1] (1)年龄80 a以下,男女不限;(2)急性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梗死),发病在72 h内;(3)首次发病,或过去发病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4)瘫痪肢体肌力低于IV级;(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在1~45分者;(6)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7)在治疗前,负责医师应向病人或其代理人讲清实验目的和方法,在得到对方同意后方能入选。
, 百拇医药
    2 病例排除标准 (1)明确为心源性脑梗死者;(2)严重高血压,收缩压>26.6 kPa,舒张压>14.6 kPa;(3)伴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功能不全者;(4)伴消化道溃疡或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者;(5)伴严重糖尿病(空腹血糖>11.2 mmol*L-1以上者);(6)伴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7)血小板计数<60×109*L-1者;(8)正在应用抗纤溶剂、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者;(9)术后7 d以内者;(10)妊娠或有妊娠可能者;(11)不能合作者。

    3 病例选择 病例总数78例,其中发病后12 h内组(A组)24例,年龄58 a±s9 a;发病后>12~24 h组(B组)25例,年龄61 a±8 a;发病后>24~72 h组(C组)29 例,年龄61 a±9 a。3组年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组病情严重程度按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规定评分,<15分为轻病组,16~30分为中等病组,31~ 45分为重病组。3组按病情轻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血糖正常(5.0 mmol*L-1±0.6 mmol*L-1)46例,血糖偏高(11.2 mmol*L-1±2.7 mmol*L-1)3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B组、C组之间血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 http://www.100md.com
    4 给药方法 应用巴曲抗栓酶(日本东菱药品工业株式会社产品,进口许可证号X930498)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3次,第1次剂量为10 BU,第2次及第3次各为5 BU,均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h以上,观察疗程均为10 d。

    5 实验室检查 头颅CT检查:用药前进行。心电图检查:用药前及用药后7~10 d复查。血浆凝血因子I:用药前及用药后1,3,5,10 d复查。血糖:用药前及用药后7~10 d复查。

    6 疗效评价方法 应用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用药前及用药后d 1,3,5,10各记录1次。用药后进行总评价。病情转归分为6个等级:(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7%以内;(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6)死亡。
, 百拇医药
    7 统计方法 t检验、χ2检验、Ridit分析。

    结果

    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为92%(22/24)明显优于B组及C组(P<0.05),见表1。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

    显著

    进步

    进步

    无变化

    Ridit值
, 百拇医药
    发病后12 h内(A)

    24

    8

    12

    2

    2

    0.3067b 0.2816b

    发病后>12~24 h(B)

    25

    5

    6

    5
, http://www.100md.com
    9

    0.5

    发病后>24~72 h(C)

    29

    4

    9

    5

    11

    0.5

    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经Ridit分析:bP<0.05;C组与B组比较,经Ridit分析:B=0.4828,C=0.5,P>0.05。
, http://www.100md.com
    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3组在治疗d 1神经功能均已出现明显的恢复,但B组与A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组与A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C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2。

    3 血浆凝血因子I变化比较 3组治疗前后血浆凝血因子I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血浆凝血因子I变化比较(g*L-1,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发病后12 h内(A)
, http://www.100md.com
    24

    4.6±2.2

    1.9±0.6

    -2.6±1.6c

    发病后>12~24 h(B)

    25

    3.3±0.7

    2.3±0.7

    -1.0±0.10c

    发病后>24~72h(C)

    29

    3.2±1.1
, http://www.100md.com
    2.5±0.8

    -0.70±0.10c

    3组治疗前后比较经t检验:cP<0.01。

    4 血糖与疗效比较 发病时血糖正常组治疗效果与血糖偏高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见表4。

    表4 发病时血糖正常与血糖偏高对疗效影响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有 效

    无 效

    例

    %
, http://www.100md.com
    例

    %

    血糖正常

    46

    42c

    91

    4

    9

    血糖偏高

    32

    14

    44

    18
, 百拇医药
    56

    2组比较经χ2检验:cP<0.01。

    讨论 本研究从临床疗效可以看出发病后12 h内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发病后>12~24 h组及发病后>24~72 h组,其治疗后10 d 的总有效率为92%。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来看,3组在治疗d 1神经功能均已出现明显的功能恢复,但B组与A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C组与A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C组与B组间比较无显著意义。这与国外文献[6]报道的动物实验结果相符。从实验室检查来看,巴曲抗栓酶降低血浆凝血因子I的

    表2 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数比较(分,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 百拇医药
    d 1

    差值

    d 3

    差值

    d 5

    差值

    d 10

    差值

    发病后12 h内(A)

    24

    14±7

    10±6

    -4.8±2.8c
, http://www.100md.com
    7±6

    -7±5c

    6±6

    -8±6c

    5±6

    -9±4c

    发病后>12~24 h(B)

    25

    14±8

    11±7

    -3±4cd

    9±7
, 百拇医药
    -4±3ce

    9±6

    -5±3ce

    7±6

    -6.7±2.6ce

    发病后>24~72 h(C)

    29

    11±6

    9±5

    -2.0±2.4cfg

    8±5
, 百拇医药
    -4±5ceg

    8±6

    -4±5ceg

    6±6

    -5±5ceg

    3组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cP<0.01;B组、C组分别与A组间比较经t检验:dP>0.05, eP<0.05, fP<0.01; C组与B组间比较经t检验:gP>0.05。

    效果是确切的,和国内文献[1.5]报道一致。我们认为巴曲抗栓酶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明显,其治疗的最佳时间为发病后12 h内,其在治疗后10 d的疗效能达92%是较满意的。
, 百拇医药
    此外,从发病时血糖正常与血糖偏高2组疗效看出发病时血糖正常组疗效明显优于血糖偏高组,其有效率达91%,接近发病后12 h内的有效率92%,提示发病时血糖高低直接影响巴曲抗栓酶治疗ACI的治疗效果,使发病时血糖趋于正常有助于提高巴曲抗栓酶对ACI的疗效,其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东菱精克栓酶(DF-521)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13:213-215.

    [2] 张博爱,阎福岭,王建平,许予明,李 燕,万树友.巴曲抗栓酶、小剂量胰岛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41-43.

    [3] 费兴昌,魏 俊.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病6 h以上的疗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177-178.
, 百拇医药
    [4] 张颖琪,虞仲英,韩 瑛,陆静钰.巴曲抗栓酶对脑梗死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的作用[J].新药与临床,1997,16:367-368.

    [5] 谢瑞满,朱文炳,陈 婕,范 薇,郑小敏.巴曲抗栓酶与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栓塞的比较[J].新药与临床,1997,16:88-89.

    [6] Tomara T, Nakamura F, Miwa AY, et al. Antithrombin and thrombolytic effect of a new antithrombin agent: angioscopic and angiograghic comparison with heparin of batroxobin[J]. J Interven Cardiol, 1994,7:409-419

    [收稿日期]1999-03-19 [接受日期]1999-07-0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