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海峡药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57502
益肾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http://www.100md.com 《海峡药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林子长

    单位:晋江市金井医院

    关键词:

    海峡药学990456 笔者自1990年以来应用益肾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有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经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情况均相近,治疗组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2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9例;对照组中CPH22例、CAH8例。有可比性。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60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其中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增高者53例,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者31例,血清胆红素(SB)升高者13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两组均为HBsAg、HBeAg,抗HBc.IgM等项中有2项以上阳性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基本方:白花蛇舌草、赤白芍、虎杖各30 g,黄芪、丹参各20 g,绞股蓝、白毛藤、仙灵脾各15 g,紫草根12 g,生大黄3 g,甘草9 g。水煎去渣口服,1日1剂。儿童用量酌减。若肝区疼痛加川楝子、元胡;肝脾肿大加鳖甲、生牡蛎;肝为亢盛加栀子、丹皮;食欲不振、腹胀嗳气加焦三仙、厚朴。

    2.2 对照组

    益肝灵38.5~77 mg,肌苷0.1~0.2 g,维生素C 0.1~0.2 g,均1日3次,口服。两组均用药3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疗程中每月查肝功能1次,3个月复查HBV血清标志物1次,并随访患者的症状与体征。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脾不大,无压痛及叩击痛,肝功能复常。HBV血清标志物转阴。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肝区压痛及叩击痛消失或肝脾较治疗前缩小,肝功能明显改善,HBeAg转阴。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7例(占23.3%),有效13例(占43.3%),无效10例(占33.3%)。对照组显效2例(占6.6%),有效9例(占30%),无效19例(占63.6%),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36.6%,有显著性差异。

    4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经久难愈,其发病机理是由于HBV的持续感染、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及肝细胞损伤和微循环障碍等综合因素所致,并互为因果。中医认为慢性乙肝是以湿热毒瘀为主,累及肝脾肾三脏,而以“正虚邪恋”的复杂病理过程。笔者根据上述理论,自拟乙肝汤,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脾肾的多法联用,贯穿在慢性乙肝治疗的始终。方中蛇舌草、虎杖、紫草根、白毛藤清热解毒,现代研究以上药物具有较强的抑制HBV、抗炎、抑制体液免疫等作用,由于机体长期携带HBV,正气日减,邪气羁留不退,肾精逐渐暗耗。方中黄芪、仙灵脾、白芍、甘草配伍温而不热、补而不峻,研究证明以上药物有免疫调控作用。肝病日久,气病及血,每见气血瘀,或脉络瘀滞之征象,故选用丹参、虎杖、生大黄活血化瘀,改善肝脏微循环、调理组织代谢,促进肝细胞再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