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海峡药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57538
利福平致高热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海峡药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翁育明

    单位:晋江市金井中心卫生院

    关键词:

    海峡药学990478 患者男性,62岁,农民。以咳嗽咳痰,乏力2个多月为主诉就诊。无畏冷、发热,无咳血、胸痛。体检: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78次/min,心律齐,无心脏杂音。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无揉面感,肝脾未扪及。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无阳性发现。实现室检查:血沉54 mm/h,WBC4.6×199/L,嗜中性白细胞0.73。胸部X线:右上肺片状浸润影伴小结节及纤维条索样改变。PPD试验强阳性。诊断:右上肺Ⅲ型肺结核(初治,痰未检)。予四联抗痨治疗:异烟肼0.3 1日1次,利福平0.45 1日1次,乙胺丁醇0.75 1日1次,链霉素0.75 肌注,1日1次。用药6 d后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高热、头痛,体温达39℃~40.3℃。但咳嗽、咳痰无加剧,无流涕、鼻塞、呼吸困难等,无皮疹。体检未发现新的阳性体征。复查肝功能正常。复查胸部X线病灶无变化。血常规:WBC5.2×109/L,嗜中性白细胞0.64。考虑为抗痨药物反应所致,其中以利福平可能性较大,即停用该药。停药第二天体温恢复至正常,此后两周未再发热。再次给予利福平后第二天即再发高热,体温达40.5℃。再次停用该药后体温已恢复正常。证实为利福平所致高热。

    利福平的主要副作用包括肝损害、胃肠道反应、皮肤综合症、呼吸道反应、肾功能衰竭、流感样症状。其中流感样症状为畏冷、寒战、发热、乏力、头痛、胃痛等。可能与血中产生利福平抗体有关。主要见于间歇用药、尤其是高剂量用药时。本病例可能属于此类型,但除高热外不伴有其它流感样症状,而且首次常规剂量用药6 d后即出现反应,较为少见。本例患者的高热反应还应注意与抗痨治疗中的类赫氏反应相鉴别。后者系由于抗痨大量杀灭结核菌,崩解的菌体造成大量菌体抗原进入血中导致一种变态反应。除高热外常伴有肺部病灶增多、甚或出现空洞、胸水。此反应大多发生于用药后的1~3个月,一般不必改变治疗方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