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海峡药学》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57603
巯甲丙脯酸副反应3例
http://www.100md.com 《海峡药学》 2000年第1期
     作者:陈晓红 刘泽成

    单位:陈晓红(长汀县中医院 366300);刘泽成(长汀县汀州医院 366300)

    关键词:

    海峡药学000165 巯甲丙脯酸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尤其对老年高肾素者,同时对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衰等有良好的正性效应,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副作用,现予以报道并结合文献总结其防治措施。

    病例1,患者,男,57岁,以“头晕半个月”为主诉入院治疗,住院号1000412,既往健康,经检查发现神志清楚,血压180/100 mmHg,体温、呼吸、脉搏均正常,心音A2>P2,呼吸系、神经系检查正常。血生化检查仅发现TG升高,为2.1 mmol/L,拟原发性高血压,给予巯甲丙脯酸25 mg,1日3次治疗,血压可维持在正常范围。但服药至第21 d出现精神失常,语言迟缓、幻视及定向障碍,即停用该药,改服心痛定,3 d后精神恢复正常。间隔5 d后再服该药,至第18 d再次出现精神症状,停药4 d后恢复正常。
, 百拇医药
    例2,患者,女,67岁,以“咳嗽、气促、发热2个月”为主诉入院。住院号1003472,入院时体检,血压165/105 mmHg,体温37.5℃脉搏90次/min,呼吸22次/min,双肺呼吸音粗糙,左下肺闻及少许细湿罗音,心音A2>P2其余未发现异常,胸片示:左下肺炎、支气管炎,入院后予以利福霉素、氨苄青霉素、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并给予巯甲丙脯酸25 mg,日3次,降压治疗,1周后气促缓解,体温正常,听诊双肺呼吸音清,但仍干咳历害,即停用颈甲丙脯酸改服复方罗布麻降压,3 d后干咳停止出院,出院后门诊再服巯甲丙脯酸,再次出现干咳,停用该药,症状消失。

    病例3,患者,男,45岁,以“反复头晕1年”为主诉就诊本院,既往身体健康,体检发现血压为170/105 mmHg,其余各系统体检均未发现异常,查血生化提示正常,即予以巯甲丙脯酸25 mg1日3次,治疗3个月后出现全身疲乏,行动无力,动作迟缓,精神差,检查发现血压145/90 mmHg,四肢膝腱反射减弱,即查血生化发现血钾为6.0 mmol.L-1,予以5%碳酸氢钠、速尿等处理并停用巯甲丙脯酸,2 d后症状缓解,复查血钾正常,后改口服心痛定降压,至今2年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 百拇医药
    讨论 巯甲丙脯酸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副作用偶有头痛、头晕、皮疹,低血压、血细胞减少等[1、2]。本文3例病例中以精神症状副作用少见,其机制尚不清楚,其意义在于提示在临床应用巯甲丙脯酸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精神症状,需与精神病相区别,及时停药。巯甲丙脯酸引起咳嗽,在文献中报道其发生率较高,可达43%,其发病机制可能为:对肺组织中炎性介质缓激肽裂解抑制,及诸如前列腺素、P物质等其他炎性介质增加有关。多数患者为持续性干咳,部分患者坚持服药可自行消失,部分患者更换另一种ACEI后缓解,部分患者需停药接受治疗,有报道用色苷酸钠制剂治疗有效。病例3提示引起高钾血症,ACEI可抑制醛固酮的释放,增加尿钠与水的排泄。减少钾的丢失,尤其在肾功能不全,钾摄入增加或应用保钾利尿剂时,易致高钾血症,在使用巯甲丙脯酸时应注意补钾,保钾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定期复查血清钾。

    参考文献

    [1]安茂竹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中国新药杂志 1999;8(6)∶403

    [2]王润玲等: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学进展 1999;23(2)∶12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