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分析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康生 余秀葵 董 菁 杨棉华
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汕头 515031
关键词:
中国免疫学杂志990920 中国图书分类号 G642.4
在本科医学微生物学脑膜炎双球菌(简称脑双)教学中,我们结合已学过的细菌感染与免疫知识,组织学生进行“脑双的感染与免疫”课堂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先用5~10 min时间对脑双及所致疾病等基本知识简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病原菌与机体免疫力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复杂过程,着重理解病原菌感染不同阶段与机体免疫力相互作用的特点,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多因素协同作用,非特异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相辅相成,共同抵御传染因子的侵害,最后利用10~15 min,总结性精讲。
1 课堂讨论的方法
, 百拇医药
1.1 围绕脑双感染不同阶段与机体免疫力相互作用展开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CNS)引起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恢复期等不同阶段接触到的免疫力诸因素先后顺序,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1.2 脑双在鼻咽部(上呼吸道粘膜)生长繁殖 脑双侵入鼻咽部,通过菌毛粘附、荚膜抗吞噬及释出内毒素等致病物质损伤机体局部粘膜组织,机体则首先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因素如呼吸道粘膜鼻毛机械阻挡、粘液分泌、纤毛运动、溶菌酶杀菌、正常菌群拮抗及局部炎症渗出的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等与之斗争。引导学生考虑由于病菌毒力与机体防御机能双方力量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带菌状态或上呼吸道炎症。我们还注意强调粘膜免疫系统的作用:约80%的病原微生物感染首先发生在粘膜,表明粘膜免疫系统尤其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在抗感染中的重要性,粘膜免疫系统相互联系形成免疫应答网络,构成一道有效的防御屏障;随着对分泌型Ig和淋巴细胞迁移模式的加深了解,粘膜免疫系统的特殊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
, 百拇医药
1.3 脑双突破粘膜屏障进入血流 当脑双毒力较强或数量较多或机体受凉、过劳,局部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则脑双可突破呼吸道粘膜屏障进入血流。入血后与病菌立即作战的仍然是非特异免疫力,即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乙型溶素杀菌、补体替代途径激活等。若非特异免疫力强大,感染在此阶段即可中止,临床常见细菌栓子引起的出血点型;若细菌量大,非特异免疫力弱,细菌大量繁殖释放内毒素,则引起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皮肤粘膜瘀斑等败血症型。
1.4 脑双通过血脑屏障到达CNS 脑双在血中繁殖后,可突破血脑屏障进入CNS。血脑屏障是机体重要的内部屏障,结构致密,能阻挡血中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进入脑组织及脑脊液中,从而保护CNS。由于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脑双易突破该屏障引起CNS化脓性炎症并累及脑脊髓膜,呈现相应症状。内毒素刺激血管内皮、神经胶质细胞、MΦ等产生多种炎性介质(如TNF-α、IL-1β等),血小板激活因子、蛋白溶解酶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连接,促使血脑屏障渗透性增高,更利于病菌的通过。
, http://www.100md.com
特异性免疫产生需要1~2 w时间,随着病程的延长,特异性免疫逐渐形成,当特异性抗体出现并与脑双结合时,才激活补体经典途径溶菌、杀菌,或通过抗体、补体调理吞噬以及ADCC效应等清除病原菌。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高级形式;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多细胞系、多种免疫分子协同作用的复杂过程。特异性免疫的出现,大大增加机体抗感染能力,两种免疫力相互配合共同抗击传染因子,病原菌终被清除,机体遂进入恢复期。
2 讨论中学生常易出现的问题
2.1 忽略非特异性免疫,忽略特异性免疫建立需要一定时间:非特异性免疫是防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机体首先与病原体斗争的抗感染因素,而学生往往忘记或忽略这一点(包括粘膜免疫系统的作用)直接回答体液免疫的作用;也忽略了免疫应答是个多因素作用的复杂过程,特异性抗体的产生需要时间,不可能在接触病原菌后立即形成。
, 百拇医药
2.2 考虑问题的简单化和片面性,缺乏层次性思维和多角度、多方位地剖析病原与机体相互作用的错综复杂因素。
3 如何搞好讨论、加强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地备课,对整个课堂讨论的组织安排、心中有数。在简介脑双及其所致疾病后,就按脑双感染过程不同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提出脑双鼻咽部带菌高达70%,而发病率却不高,仅1%表现为典型的化脓性脑膜炎,这是为什么?什么情况下脑双在血流中繁殖中止,不引起CNS感染等等。注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不是帮助学生回答,而是因势利导、诱导分析。适时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常能活跃课堂气氛,并使讨论富于挑战性,一旦僵局打破,发言就十分活跃。其次,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整个讨论过程,要让学生当主角,教师只是个组织者。最后,针对讨论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内容进行总结性精讲。根据我们在4届本科生中组织课堂讨论的情况,学生反映:学得生动和主动,对感染免疫诸因素有了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特别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全面地考虑问题,提高层次性思维能力,这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很有必要。
作者简介:李康生,男,45岁,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神经免疫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1998-07-10 修稿日期:1998-11-23〕, 百拇医药
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汕头 515031
关键词:
中国免疫学杂志990920 中国图书分类号 G642.4
在本科医学微生物学脑膜炎双球菌(简称脑双)教学中,我们结合已学过的细菌感染与免疫知识,组织学生进行“脑双的感染与免疫”课堂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先用5~10 min时间对脑双及所致疾病等基本知识简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病原菌与机体免疫力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复杂过程,着重理解病原菌感染不同阶段与机体免疫力相互作用的特点,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多因素协同作用,非特异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相辅相成,共同抵御传染因子的侵害,最后利用10~15 min,总结性精讲。
1 课堂讨论的方法
, 百拇医药
1.1 围绕脑双感染不同阶段与机体免疫力相互作用展开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CNS)引起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恢复期等不同阶段接触到的免疫力诸因素先后顺序,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1.2 脑双在鼻咽部(上呼吸道粘膜)生长繁殖 脑双侵入鼻咽部,通过菌毛粘附、荚膜抗吞噬及释出内毒素等致病物质损伤机体局部粘膜组织,机体则首先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因素如呼吸道粘膜鼻毛机械阻挡、粘液分泌、纤毛运动、溶菌酶杀菌、正常菌群拮抗及局部炎症渗出的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等与之斗争。引导学生考虑由于病菌毒力与机体防御机能双方力量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带菌状态或上呼吸道炎症。我们还注意强调粘膜免疫系统的作用:约80%的病原微生物感染首先发生在粘膜,表明粘膜免疫系统尤其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在抗感染中的重要性,粘膜免疫系统相互联系形成免疫应答网络,构成一道有效的防御屏障;随着对分泌型Ig和淋巴细胞迁移模式的加深了解,粘膜免疫系统的特殊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
, 百拇医药
1.3 脑双突破粘膜屏障进入血流 当脑双毒力较强或数量较多或机体受凉、过劳,局部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则脑双可突破呼吸道粘膜屏障进入血流。入血后与病菌立即作战的仍然是非特异免疫力,即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乙型溶素杀菌、补体替代途径激活等。若非特异免疫力强大,感染在此阶段即可中止,临床常见细菌栓子引起的出血点型;若细菌量大,非特异免疫力弱,细菌大量繁殖释放内毒素,则引起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皮肤粘膜瘀斑等败血症型。
1.4 脑双通过血脑屏障到达CNS 脑双在血中繁殖后,可突破血脑屏障进入CNS。血脑屏障是机体重要的内部屏障,结构致密,能阻挡血中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进入脑组织及脑脊液中,从而保护CNS。由于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脑双易突破该屏障引起CNS化脓性炎症并累及脑脊髓膜,呈现相应症状。内毒素刺激血管内皮、神经胶质细胞、MΦ等产生多种炎性介质(如TNF-α、IL-1β等),血小板激活因子、蛋白溶解酶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连接,促使血脑屏障渗透性增高,更利于病菌的通过。
, http://www.100md.com
特异性免疫产生需要1~2 w时间,随着病程的延长,特异性免疫逐渐形成,当特异性抗体出现并与脑双结合时,才激活补体经典途径溶菌、杀菌,或通过抗体、补体调理吞噬以及ADCC效应等清除病原菌。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高级形式;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多细胞系、多种免疫分子协同作用的复杂过程。特异性免疫的出现,大大增加机体抗感染能力,两种免疫力相互配合共同抗击传染因子,病原菌终被清除,机体遂进入恢复期。
2 讨论中学生常易出现的问题
2.1 忽略非特异性免疫,忽略特异性免疫建立需要一定时间:非特异性免疫是防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机体首先与病原体斗争的抗感染因素,而学生往往忘记或忽略这一点(包括粘膜免疫系统的作用)直接回答体液免疫的作用;也忽略了免疫应答是个多因素作用的复杂过程,特异性抗体的产生需要时间,不可能在接触病原菌后立即形成。
, 百拇医药
2.2 考虑问题的简单化和片面性,缺乏层次性思维和多角度、多方位地剖析病原与机体相互作用的错综复杂因素。
3 如何搞好讨论、加强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地备课,对整个课堂讨论的组织安排、心中有数。在简介脑双及其所致疾病后,就按脑双感染过程不同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提出脑双鼻咽部带菌高达70%,而发病率却不高,仅1%表现为典型的化脓性脑膜炎,这是为什么?什么情况下脑双在血流中繁殖中止,不引起CNS感染等等。注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不是帮助学生回答,而是因势利导、诱导分析。适时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常能活跃课堂气氛,并使讨论富于挑战性,一旦僵局打破,发言就十分活跃。其次,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整个讨论过程,要让学生当主角,教师只是个组织者。最后,针对讨论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内容进行总结性精讲。根据我们在4届本科生中组织课堂讨论的情况,学生反映:学得生动和主动,对感染免疫诸因素有了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特别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全面地考虑问题,提高层次性思维能力,这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很有必要。
作者简介:李康生,男,45岁,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神经免疫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1998-07-10 修稿日期:1998-11-2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