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 1999年第0期
编号:10258503
阜阳市1952-1996年疟疾流行与防治
http://www.100md.com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1999年第0期
     作者:张勇 徐俊启 杨颖勇

    单位:张勇 徐俊启 杨颖勇 安徽省阜阳市地方病防治站 阜阳 236006

    关键词: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99zk26 疟疾是阜阳市流行较重的寄生虫病之一,长期以来严重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建国后经40多年的积极防治,控制了暴发流行,大 幅度降低了发病,个别县(市)达到了基本消灭标准,其他县(市)、区也进入后期管理阶段。为总结经验,给今后疟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历年来疟疾流行与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概况

    阜阳市地处淮北平原,位于北纬32°24′ -34°03′,东经114°56′-116°46′,辖9县(市)3区,人口1320余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 气候,年平均气温15°C左右,平均相对湿度73%,平均降雨量857mm。农业98%以种植小麦、 大豆等旱粮作物为主。群众防蚊设施较差,夏秋有露宿习惯。
, 百拇医药
    2 流行强度与特征

    我市疟疾在不同时期发病有较大差 异,据疫情统计:1952-1959年,发病率波动在66.20/10万-5051.31/10万,年均为1581.27/ 10万。该期发病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19.28%。1960-1969年,发病率波动 在359.36/10万-9842.61/10万,年均为2512.25/10万;其中最高点为1960年的发病率,是 我市有记载以来第一次间日疟暴发流行。1970-1979年,发病率波动在1988.76/10万-20426. 91/10万,年均为6641.62/10万;其中最高点为1970年的发病率,是第二次间日疟暴发流行 ,也是流行最重的一个时期。1980-1989年,发病率在6.78/10万-4077.72/10万,年均为881 .17/10万。该期发病逐年大幅度下降,年均递减50.89%。1990-1996年,发病率波动在0.18/ 10万-19.64/10万,年均为4.29/10万;其中最高点为1991年发病率,因我市遭受两月之久特 大洪涝灾害所致。此后又逐渐下降,到1996年发病率降至0.18/10万。
, 百拇医药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市属非稳定性疟区,除阜南、颍上两县局部地区有少量恶性疟混合流 行外,其余9个县(市)、区均为间日疟流行区。疟疾流行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流 行周期为8-10年,流行季节为6-10月份,流行高峰为7-9月份,复发高峰为4、5月份。蚊媒 除阜南县恶性疟区发现有嗜人按蚊外,其余县(市)、区均为中华按蚊,表明中华按蚊为我市 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

    3 防治措施与效果

    50年代,由于当时医疗卫生机构尚 未健全,缺医少药现象较重,因此,疟防措施仅限于治疗现症病人,故发病率未能得到有效 控制,以每年19.28%的速度递增。60至70年代,主要采取“两根治,一预防”的综合防治措 施,这对控制两个年代因自然灾害和文革动乱造成的暴发流行及压低季节高峰起到了重要作 用。但由于当时诸多因素有利于疟疾流行,致使发病持续较高,整体防治效果不够理想。80 年代以来,采取了因时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防治策略,主要采用了加强传染源管理 ,不断扩大发热病人血检率和覆盖面,使之由1980年的0.24%和30%提高到2%左右和100%,有 效保证了传染源的检出和及时治疗。对嗜人按蚊分布和局部疟疾暴发地区同时采用药物灭蚊 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使疟疾发病率和发热病人疟原虫阳性率分别由1980年的 4077.72/10万和17666.63/10万,迅速降至1996年的0.18/10万和7.40/10万,分别下降了99. 56%和99.96%。居民带虫率和抗体阳性率分别由1980年的5.64%和87.27%下降到1992年的0.8 5%和1.05%。人房按蚊密度(只/人工小时)由1980年的1.44只降至1995年的0.11只。并且界首 市疟疾和阜南、颍上两县的恶性疟分别于1992年和1996年通过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灭标准。 其他县(市)、区发病率均已降至1/10万以下,进入后期管理阶段。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我市疟防工作现已取得很大成绩,从不同时期防治效果看,以1980年以来防治效果更为突出,这除了取决于疟防策略合适,措施完善,落 实得力有关外,还取决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使群众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居住条 件、防蚊灭蚊设施得到改善,以及水利工程的快速修建,地下水的大力开发和地面水广泛而 严重的污染,使按蚊孳生地大面积减少,有效抑制了按蚊数量和传疟作用等流行因素改变有 关。这和针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起到了相辅相成、标本兼治的共同作用,才得到良好的防治 效果。目前,虽然疟疾发病已降到很低水平,近期出现较大反复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疟疾 流行的基本环节尚未阻断,一旦条件适宜,还会出现回升。因此,今后疟防工作还应加强领 导,常抓不懈,继续强化传染源管理,发热病人血检,疫情监测和流动人口管理等各项抗疟 措施。并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疟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巩固疟防成果,取得更好 成绩。, 百拇医药